艺术之海茫茫,我们一起畅游,也欢迎转发给你喜欢的朋友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胡安•米罗(Joan Miró,1893年4月20日—1983年12月25日)

他是西班牙画家、雕塑家、陶艺家、版画家,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

是与毕加索、达利齐名的20世纪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之一。

1925 Harlequin's Carnival《哈里昆的狂欢》

这是胡安·米罗的成名作,
是一张超现实主义的图画。

1925年,米罗参加了在皮埃尔美术馆,举行的第一次超现实主义展览,他的参展作品《哈里昆的狂欢》

(Harlequin's Carnival)
使得米罗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从这之后,他的作品就被人们,称为“梦幻绘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创作中的胡安·米罗

胡安·米罗是非常多产的艺术家,画风始终如一而又多样变化。

在米罗的绘画中,符号是相当重要的元素和意象。

他的作品卓绝之处并不在于他的肖像画或绘画结构,是他笔下的有机物和野兽,甚至连那些无生命的物体、符号,都似乎具有一种热情的活力。

色彩表现上,米罗偏爱鲜明的色调,红色、深蓝色、柠檬黄、橙色、紫色和黑色,浓烈的表现看似偶然的激情,却包含着无限力量。

米罗的画天真、有趣,他的画作中,饱含着他在生命中的探索与发现。

线条、符号与色彩是他的画作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他以千变万化的方式将单纯的符号组合在一起。

米罗认为,情欲是最自然、最合乎本性和情理的现象,是生命的原动力(这一点和心理学大家佛洛依德似乎异曲同工),他对女性的魅力十分着迷,终生探讨最多的也是女性和关于男女性生活。

但和毕加索相反、和夏加尔类似,他在生活中并不乱搞男女关系,他一生只爱过两个女人:他的妻子比拉和他的女儿多萝娜。

《荷兰室内景一号》根据索尔格的《诗琴演奏师》转画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荷兰室内之二》从斯蒂恩的绘画《猫的舞蹈课》着手画成

1928年他访问了荷兰,受到荷兰少有的几个大师的影响。

他制作了一系列的绘画,题名为荷兰的室内,那是从真实到幻想变形的实例。

没有人随随便成功,直到1956年,63岁的米罗才终于有了能够安稳作画的空间。

1958年,米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作了著名的陶壁作品——《太阳之壁》和《月亮之壁》,这成为他的代表作,直到今天还为人们所赞叹不已。

《太阳之壁》
《月亮之壁》

1983年12月25日,90岁高龄的米罗因心脏病突发告别人世。

为纪念这位杰出的艺术大师,欧洲文化艺术界把1983年定为“米罗”年。

艺术家个人经历简介

1919 Village and church of Mont-roig

立志:我决定当一名艺术家

1893年,胡安·米罗出生于巴塞罗那的一座小城加泰罗尼亚,父亲是金匠,母亲是木匠,7岁开始学习素描,但他性格内向,腼腆寡言,因为不善与人相处,行事显得「鲁莽」,还被从当时入读的美术学校退学了,他的父母也并不以为他会有很大出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Untitled (Cottages),1905,12岁

Untitled (Landscape with castle),1905

Untitled (Landscape with trees),1907

1907年,希望他更务实安稳些的父亲,把14岁的他进入巴塞罗那商业学校就读经营与会计。

1910年,17岁时,为了家庭生计,他成为了一名记账员。

然而次年他就不幸重病加上抑郁症,家人不得已安排他前往蒙特罗伊格农庄进行修养。

在这里,他可以俯瞰金色的海滩、粗犷的断岩、坚石叠成的农舍、环绕村落的橄榄树和葡萄园。 这让米罗领略到荒凉山地的无穷魅力,感受到自然界花木迷人的韵味。这一段的疗养生活,对米罗艺术风格的形成,是一种先期的准备。

也是在这里,他立志余生只为画画而生。

身体复元后,米罗回到巴塞罗那,他的家人同意他再次进入一所美术学校学习。

这个时候的米罗开始了早期的绘画创作。

从作品可见他早期作品仍受塞尚、梵高和毕加索及野兽派画家的影响,作品或带有极为精雅的色彩和线条的运动,或具有立体主义的一些作风。

Landscape, Mont-roig,1914

《E.C.雷加特肖像》(1917)(受野兽派画法的影响)

Paseo a la ciudad(1917)(受塞尚的影响)

《有驴子的 菜园》(1918)

《站立的裸女》(1918)(受到毕加索立体主义的影响)

1919-1920年,27岁的米罗为了艺术前景,前往巴黎,去接触更广阔的艺术天地。这位贫穷而无名的青年画家,接触到超现实主义,并结识了许多诗人和作家,也结识了同样来自西班牙的画家毕加索,对方还买下了他的一张自画像。

毕加索在评价米罗作品时说:“像米罗的作品一样引起人们普遍喜欢的还很少,老人看了他的画,换回了自己的童年,小孩子看了他的话,如同进入了乐园,艺术家看了,惊于他的天才创造,所以,我买了他的两幅画。”

1922 The Farm

就在创作完这幅《农场》之后,

米罗自己也承认这幅画标志着自己最初现实主义创作时代的终结,

随之而来的是更高的抽象处理。

此后一生,借由绘画这一媒介,米罗像一个孩子一般,天真无邪的眼睛来看这个世界、发散丰富的想象力,并且透露着浓浓的诗情。

在巴黎,他认识的诗人、作家包括马克斯·雅各布布(Max Jacob)、崔斯坦·查拉(Tristan Tzara)、安东尼·阿尔托(Antonin Artaud)、安德烈·布勒东(André Breton)和保罗·艾吕雅(Paul Eluard)。

米罗于1930年为查拉的诗集《旅人蕉》(L’arbre des Voyageurs)创作首批版画插图。文学作品一直是他的灵感来源,特别是阿尔弗雷德·雅里(Alfred Jarry)的剧作《乌布王》(Ubu Roi)、斯蒂芬‧斯彭德(Stephen Spender)的诗歌《博爱》(Fraternity),以及圣方济各亚西西(St Francis of Assisi)的神秘中世纪著作《太阳赞歌》(Canticle of the Sun)。

1921年,米罗在巴塞罗那的达尔茅画廊举办人生中第一次画展,却一幅画也没卖出。但米罗没有气馁,他感谢那些少数鼓励自己的人,却让我怀抱了更大的希望,并且让我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

1925年11月,超现实主义的首次展览在巴黎皮埃尔画廊举办,他的作品有幸被挂在同样来自西班牙的同样处于超现实主义时期的巴勃罗·毕加索的旁边。

此阶段的他开始寻求自己的艺术之路, 他开始创作一系列充满梦境气息的画面,坚持走自己的艺术之路, 以无意识和梦幻为指导,做纯粹而自由的表达。 将无限小的细节放置于无限大的宇宙中。 任线条,颜色,形状自由流淌,从而获得生命。

1923 The Farmer's Wife

1923 The Ear of Grain

1923 The Tilled Field 耕地

《猎人》(加泰罗尼亚的风景)

(The Hunter) (Catalan Landscape)
1923-24

1924 The bottle of wine

1925 Painting

1925 Painting (The white glove)

1925 this is my color of dream

1926《人投鸟一石子》

1927 Painting

着迷「拼贴」和「装配」

1920年代末至1930年代 初,处于中青年时期的米罗撇开传统的「绘画」方式,开始尝试用拼 贴和装配的手法来创作,这一探索持续近十年。

米罗利用产品目录,广告,报纸等等材料,在画面中,创造出有机的生命体。从起初的具象草稿,逐渐演变到完全的自由表现

这个时期给人印象最深刻的作品,就是1933年的大型组画,到此时为止,这也是最抽象的作品。他以拼贴的要素为基础的,把从报纸上撕下来的真实细部,贴到纸板上。

他当时提出的“谋杀绘画”的概念,与超现实主义以及达达主义不谋而合。

1929 Portrait of Mrs Mills in 1750 (after Constable)

1931 Composition with figures in the burnt forest

1932 Flame in space and nude woman

战争带来的「焦虑和痛苦」

1935年西班牙内战爆发,米罗的画面中越来越多的出现黑色,展现出现焦虑和痛苦

米罗不再沉迷于自己的“梦幻绘画”,用画作表达对共和国势力的忠心。作品一改之前梦幻浪漫的色彩,画面物象都被黑色包裹起来,所有美好的颜色都即将从画面消失了。

静物与旧鞋(Still Life with Old shoe)

这件作品内容主题的形象是明确的,有旧鞋、酒瓶、插进叉子的苹果,还有一端变成一个头盖骨的一条切开的面包。

所有这一切都有安排在一个捉摸不定的空间里,色彩、黑色和凶险的形状令人厌恶。

这件作品反映了米罗对发生在他所热爱的西班牙事变的痛感和厌恶之情,也是这位非政治的艺术家,为反对西班牙内战的法西斯分子而做出的深切反应。

他是以物体、色彩和形状来声讨腐朽、灾难和死亡的。

1935 Man and woman in front of a pile of excrement

1933

1936

二战前夕:创作的主要元素「女人、星星、小鸟」

二战前夕,米罗和一些艺术家们前往诺曼底海滨地区避难。

那里的天空以及水中的倒影给予米罗灵感,米罗使用独创的符号语言——星星,太阳,月亮,女人以及小鸟,线条的连接来凝视星星,用它们来谱写诗意的画作。

这一时期对他而言,这个世界上唯一剩下的就是诗歌了,因而作品大都用诗意的标题命名。

1940年,米罗开始创作他艺术生涯中最让人瞩目的一组作品——《星座》。

1941年,纽约近代美术馆举办了盛大的米罗回顾展,终于令他走上成功之路。而他著名的《星座》系列也于几年后在纽约的画廊发表,带给美国前卫艺术界极大冲击。

米罗终于成名了。

1940 Morning star

1941 Ciphers and Constellations in Love with a Woman

在这个时期,米罗画了这幅线描自画像。

瞪大的眼睛和紧缩的嘴唇,反映了他的恐怖观念。

严酷的绘图和催人入眠的正面化形象,标志着他继承了自己的早期风格。

1945 Woman dreaming of escape

1946 Woman and birds at sunrise

1947 The diamond smiles at twilight

二战后:诗意雕塑

二战后,米罗开始采用新方式创作艺术作品,陶瓷,雕塑以及雕版。最后他的作品越做越大,材料也越来越广泛。

这一件大型雕塑作品(一对恋人),米罗用他独特的造型语言,来展现自由,朴素,感性以及幸福。

后来,他开始参与到城市景观的创作中,他希望给人们传达喜悦与幸福

1975 Pair of lovers playing with almond blossoms. Model for the sculptural group at La Défense, Paris

1978 Figures and birds in a nocturnal landscape

创作晚期:沉思及冥想

在米罗的晚期,他的作品展现出多变性,兼有动态的表现。

比如他会将装满黑色的颜料桶直接抛向画作、会在其他庸俗的画作上加入侵略性的笔触、甚至直接放火烧画面。

与此同时,他这一时期的油画作品是更加严肃的。

他希望人们在观看他的作品时,不再只是观看,而是沉浸,沉思,冥想

1961 Blue I

1961 Blue II

1961 Blue III

1965 The awakening of the birds I

1966 The first spark of day II

1967-1968 Bird in the night

1967The Gold of the Azure

1968 Hair pursued by 2 planets

1968 Solar bird

1973 Burnt canvas 4

1974 Bird

1974 Hands flying off toward the constellations

晚年的毕加索和米罗

老年时期的胡安·米罗

诚如米罗自己所述:

“当我画时,画在我的笔下会开始自述,或者暗示自己,在我工作时,形式变成了一个女人或一只鸟儿的符号……第一个阶段是自由的,潜意识的。”

但是,“第二阶段则是小心盘算。”

因此,尽管米罗的画天真单纯,仿佛出自儿童之手,但它们绝没有儿童画的稚拙感,它们是缜密思考后的流畅活泼。

米罗基金会

一座开放、明亮的建筑,专注于对艺术的观看和对自然的欣赏: 是一座属于所有人的花园。

胡安·米罗基金会 (Fundació Joan Miró),又称当代艺术研究中心

(Centre d'Estudis d'Art Contemporani),缩写为CEAC。

1968年,米罗决定创办基金会,此后的三年多的时间里,他逐步形成完整构思后,委托好朋友乔塞普∙路易斯∙塞特(Josep Lluis Sert)帮忙完成了设计和建造,基金会于1975年向公众开放。

内部展示着米罗14,000 多件作品,讲述了他的艺术人生。其中包括217幅画作、178件雕塑、各种版画和纺织品以及 8,000 多幅图纸。

还独家收藏了米罗本人的草图、笔记、模型、工作证件和往来信函。

这些藏品广泛而多样,能够让每一位参观者详细地了解到这位才华横溢的加泰罗尼亚艺术家的创作过程。

end

喜欢 请戳一戳在看

注:图文来自网络,仅为交流分享,侵删。

美术史知识大全艺术内容推广计划 :

如果你是艺术家?

欢迎通过图文让美术史君的粉丝们认识你!

如果你是艺术爱好者

如果你是艺术机构

欢迎分享你们的展讯和推荐的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