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月15日,美媒报道称,特斯拉正在进行史上最大幅度的裁员,幅度超过10%以上。

消息一出,当天股价就大跌,单股由170跌到了157,下跌了超过6%。

网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月16日最新消息,多名特斯拉员工讲述,公司是在周日晚上将裁员的消息发送给他们的。

有被裁员的员工透露,他在周日晚上收到的通知:“很遗憾,您的职位被取消了。”

本次裁员,仅内华达州工厂人数就超过3000人。

媒体称,特斯拉的这次裁员是以“降本增效”为目标的调整性战略,削减10%左右的正式工岗位的同时,将增加小时工人数。

早在2022年特斯拉就已经进入下行通道,股价下跌65%,2023年以价换量,加入了价格战,整体效果并不是很好。

进入2024年后,销量更是不增反降,股价进一步下跌,累计蒸发了超7000亿美元市值。

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特斯拉也难免举步维艰,不得不调整自己的战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遥想当年,特斯拉曾是新能源汽车的霸主,股价一路狂飙,稳坐神坛,犹如吕布战三英,他单挑11家传统车企巨头,也不落下风。

特斯拉创办于2003年,是一家美国电动汽车及能源公司,其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也曾多次面临危机。

2007年,特斯拉首款车型Roadster上市,为了追求完美,马斯克对设计进行了反复的修改,以致生产成本一度上涨,甚至危及到了特斯拉的财务底线。

当时,外界集体看衰特斯拉,甚至有媒体专门为它开启了“末日计时”。

这是特斯拉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危机,直到2008年底特斯拉才勉强度过危机,这还得益于拿到了政府的贷款。

网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创建10年后,特斯拉宣布盈利了,股价立时上涨了约80%,市值突破100亿美元,并因此成为了行业龙头。

然而,新的危机又来了,这就是人们熟知的“产能地狱”。

马斯克的思想比较激进,他积极地推进工厂的自动化率,要求用机器人取代工人,通过对成本、管理费用和现金流的计算,他定下了最低目标:每周5000辆Model 3的生产量。

然而,截至2017年年底,这个目标也只能达到50%,于是特斯拉不断地刷新着单季亏损的纪录,深陷泥潭。

为了解决这一困境,马斯克只能违背初衷,停止了自动化的进程,这才使得情况有所好转。

而真正把特斯拉从“产能地狱”里拉出来的,还是“中国速度”。

网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9年年初,特斯拉在上海的工厂建成后,产能大幅提升,周产能达到3000辆,瞬间就走上了巅峰之路,股价开始一路狂飙。

2021年10月25日,对于特斯拉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一夜之间股价大涨12.33%,这是连续两年暴涨的质变,总市值突破也有了重大突破,达到1.03万亿美元。

至此,特斯拉成了世界上第五个进入万亿级别的企业,而领头羊马斯克也成为了世界首富,有更多的财富可以去做他那些“疯狂的梦”。

最辉煌的时候,特斯位的市值达到1.235万亿美元,超越了11家传统汽车巨头的总和,创造下行业内神话。

与此同时,中国新能源汽车也在迅速崛起,比如蔚来、小鹏,还有比亚迪和小米......

至此,世界电动汽车彻底内卷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给这个世界巨无霸特斯拉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确实面临着来自中国车企不小的竞争压力,但这种竞争能让我们变得更加强大。”

曾经的马斯克这样评价中国车企给他们带去的竞争压力,如今,不知道他还会不会依旧这么认为,毕竟这个竞争已经让他做出了“艰难的决定”。

网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特斯拉的销量一度在全球主要市场遥遥当先,但现在也不得不加入价格,甚至是裁员应对。

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总销量已经占到了全球销量的50%,且占据着价格优势,比如小米的新车定价就对标了特斯拉最便宜的车型Model 3,比之低了3万元。

网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的传统车企比亚迪,这两年发展势头也非常迅猛,仅2023年的销量就已经排名全球车企第九,创下了中国车企的最佳排名。

其中,比亚迪的纯电动车占销量的不到一半,约160万辆,也比同期销量飙升了70%。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早非蓝海,目前除了比亚迪这个老品牌,新兴的埃安、理想、小鹏、问界等诸多新势力也都各具特色,且发展速度不容小觑。

尤其是小米的雷军也参与了进来,让竞争形势更加的严峻。

新势力的崛起使得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同时中国又是全球电动汽车最大的市场,这就使得中国市场的地位尤为特殊,而也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机遇。

仅去年一年,中国乘用车出口增长了近2/3,其中有1/4以上都是电动车贡献的成绩,且电动车的增长达到了70%以上。

2023年中国新能源车的财报让马斯克看后都忍不住感慨,反观特斯拉的财报就不太乐观了。

中美两国是全球电动汽车的两个市场,中国市场对特斯拉来讲就是群狼环伺,而在美国市场它则是面对着混动汽车的巨大压力。

早在2022年,特斯拉就开始进入下行通道,面临着新一轮的危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上海建厂后,特斯拉的产能问题解决了,2021年热销近百万辆,连续四年销量第一。

这时的马斯克应该想不到,接下来他要应对的却是中国同类产品的巨大竞争压、以及消费者对其产品需求的疲软。

仅2022年、2023年两年里,比亚迪的销售量分别为186万、302万辆,而特斯拉虽比同期有所增长,却也只有131万、181万辆,已被比亚迪甩在了身后。

今年开年形势就更加不好了,第一季度销量还不到39万辆,较自己的同期都下跌了8.5%,更别说早已爆卖了63万辆的比亚迪。

网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今年比亚迪秦的降价和火爆,也让特斯拉有点不适应。

特斯拉第一季度产量超过43.3万辆,但销量才38.7万辆,产能大于销量也许是这次特斯拉裁员的一大原因。

毕竟当初也是因为产能跟不上,马斯克才放弃了继续推进工厂的自动化,不排除裁员后将继续推进自动化的进程。

马斯克表示精简、创新是使公司进入下一个增长周期的策略,换句话讲也是摆脱当下危机的策略。

早在今年2月,特斯拉高管们就被要求找出团队中“最重要的角色”,这也许就是在为裁员做准备。

这次裁员涉及的人员非常广泛,其中就有高级副总裁德鲁,他在特斯拉已经工作了18个年头,这次也没能逃掉裁员的命运。

网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马斯克透露,这次裁员后将在技术领域加大研发力度,同时他还宣布将于今年8月8日发布一款新车:无人驾驶出租车。

这也许会让特斯拉的股价为之一振,但有汽车分析师表示,相较于中国新能源车企来说,特斯拉在研发方面的速度还是太慢。

而对于消费者来说,除了没有别的牌子更新快之外,它的设计也让人如梗在喉。

相较于国内新能源汽车的设计和智能辅助驾驶功能来说,特斯拉经常被吐槽:老司机上车都会蒙圈。

最受诟病的是司机找不到换档位,乘客连车门都不会开,当然,更多的细节都是因为不习惯,而这个不习惯就很容易造成操作失误产生事故,这也是特斯拉的车型对中国消费者的吸引力不大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老牌跨国车企很默契地做了同一动作,在电动汽车的发展上踩下了刹车键。

福特、奔驰、通用等众多制造商都传达了同一意愿:暂停或放缓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投入。

除了和特斯拉一样,他们面临着销售不及预期的情况外,还有两个重要的原因。

一是制造成本过高,参与价格战不划算;

二是充电没有加油便捷,基础充电设施建设不到位。

网图

蔚蓝这几年也是花了大力气在研发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所以换个角度来讲,这二者是目前电动汽车经营赢利低的原因,也是现在抢占市场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从长远来看,国外车企脚步放缓,也正是国内新能源车企的机会。

虽说前期投入会很大,一旦占领市场,铺设好自己的充电网络,这一块的前景还是非常广阔的。

业内人士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目前是机遇与挑战并重,“由大到强”还要经过3大挑战。

网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有率仅用了4年,就已经从5%到30%以上,据预测2024年,这个数字将达到40%以上。

机遇巨大,挑战也不小,首先是世界上多国调整了电动汽车的政策,新能源汽车的出口门槛不断抬高。

其次是在技术领域还有很多需要突破的地方,其中包括车用芯片、基础软件等。

最后一点就是市场集聚度有待提升。

3月底,小米汽车的发布会极其亮眼,也拉开了今年价格战的帷幕,比亚迪、吉利、小鹏等新能源汽车也纷纷下调售价。

业内人士称,这次集体降价除了市场竞争的因素外,还有技术进步的驱动,这就是发展向好的表现。

网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说有人戏称小米SU7为“米时捷”,但雷军说的也没错,要做就要对标业内最佳,这也是国产新能源汽车的胆气和锐气。

保时捷中国CEO回应“米时捷”时说:“好的设计总是心有灵犀”,表现了保时捷的态度与胸怀。

当然,这说明了特斯拉总想标新立意并非就是好事,毕竟习惯决定喜好,产品还是要如消费者的意,才有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特斯拉的裁员事件中,网友热议的点却是特斯拉的员工福利和裁员政策。

据特斯拉中国区的内部员工透露,一线普通员工月薪在5千元以上,此外还有奖金、津贴、加班费等其他收入,一年17薪,比中国公务员的13薪更惊人。

公司还提供薪资7%的五险一金,5%的住房公积金,以及诱人的工作餐、免费的接送班车,还有全家商业保险等,不仅员工有各种保障,就连家人都有医疗费用的报销。

而针对这次被裁的员工,公司也根据不同的工作表现,给予了N+1到N+3的辞退补偿。

很多网友都表示,这才是国内企业应该学会的地方,相比特斯拉的裁员,一些公司常见的“劝退”实在是太没底线了。

网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这次特斯拉的裁员应该也是考虑到人力成本,应对当下危机的策略性调整,下一步马斯克应该会在自动化的推进和新技术的研发上加大力度。

马斯克认为中国未来可能成为特斯拉最大的市场,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据4月17日的最新消息,在中国销售遇挫后,马斯克下周要访问印度,有意在印度建设新工厂,预计投资20-30亿美元,这也是对中国市场竞争激烈的应对吧。

这一消息让特斯拉的股价有所上升,同时值得关注的是,特斯拉在墨西哥也有建厂设计。

马斯克的还是那个马斯克,步大迈得很大,这也注定了特斯拉发展上会有较大的起伏,而有失平稳,存在很大的隐患。

参考资料:

证券时报:《暴跌2200亿!特斯拉崩了,18年高管离职!马斯克发文感谢》

三联生活周刊:《特斯拉销量崩盘,大家为啥不爱买特斯拉了?》

每日经济新闻:《特斯拉大动作!计划投资高达145亿元》

作者:孙妮儿

编辑:一乙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