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人类社会在发展演进中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这些文明成果以物质和非物质的形态存在,这些由先人们创造的文明成果,成为我们今天宝贵的文化遗产。截至2023年底,全球181个《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缔约国共有730项“人类非遗”,我国拥有43项,中国书法便是其中之一。

三月初三,浙江绍兴成功举办了第四十届兰亭书法节。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何俊杰特此撰文,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的书法与兰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让“兰亭”成为绍兴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射塔”;寻求文化的世界认同,是一个重大历史命题

绍兴是中国书法的故乡,拥有《会稽刻石》这一中国书法史上最早有文献记载的书法家创作的作品。特别是晋代书圣王羲之,在兰亭创作了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使兰亭成为书法圣地。笔者在“人类非遗”的语境下,对进一步彰显汉字书法、兰亭文化的多元价值提几点思考。

“兰亭”具有建设国家文化形象的基因

中国书法在3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发展、演化,呈现出中国文化特有的诗化韵味,进而展示中国人特有的文化精神和个性情趣,从而成为中国文化身份的代表性符号。从这个意义上讲,“兰亭”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和符号,它具备了建设国家文化形象的基因。所以对“兰亭”的认识,要从“书法”本身跳出来,让“兰亭”成为绍兴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射塔”。

首先,在大力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将“兰亭文化”纳入其中。其次,让汉字回归生活,凸显中国文化的标志,夯实文化认同的基础,如可争取中国语言委支持,设计每年在兰亭遴选、发布年度汉字;发起青少年、公务员每年书写一封信函的倡议;做强兰亭研学品牌,建设“国家营地”,而非“国家级营地”等等,要让“兰亭”像敦煌一样,成为每一个华人心中的圣地和念想,而不仅仅是书法界。最后,依托绍兴文理学院,重振“兰亭学”,拓展兰亭文化外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寻求文化的世界认同是当下绍兴的历史担当

自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议并批准“中国书法”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后,有着“东方艺术精神象征”的中国书法,终于得到了世界性的认同推崇和全球化的欣赏。绍兴是东亚文化之都,这几年绍兴响亮地打出“书法”“黄酒”“大禹”“王阳明”“鲁迅”五张牌,在东亚城市文化圈的交流与互动中,已取得了显著成效。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以书法入选“人类非遗”15周年为契机,寻求文化的世界认同,是一个重大历史命题。

首先,要做实汉字文化圈的认同基础。价值的挖掘与整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研究的立足点与出发点,以非遗为视角,汉字书法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政治、文化、审美、历史、教育、经济、伦理、科学等价值,构成了一个多元、动态、立体的书法价值体系。绍兴可继续依托东亚文化之都这一大平台,开展精准交流,快速提升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如几年前由绍兴民间发起的中日两国高僧书法展,就在日本引起了很大轰动,提升了绍兴美誉度。其次,放大汉字书法对世界艺术的贡献。在西方现代艺术流派的进程中,像印象主义画派、德国包豪斯的艺术构成,以及近代以来抽象主义艺术中的众多“书法画”流派,都曾直接从中国书法中汲取养料。我们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讲好中国故事、绍兴故事。最后,提升汉字书法的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汉字书法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既有独特的技艺技巧,又涵盖大量的文化、艺术知识,可以利用汉字书法的民族认同、艺术审美、文化精神等知识内容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想教育、艺术教育、品德教育,是一种最具国情特点,适合社会、学校、个性教育并举的优势教育资源;另一方面,教育是汉字书法传承延续的重要途径,教育传承是汉字书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一种极其重要的方式,这在当下尤显必要。

(作者系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市文史研究馆副馆长)

作者:何俊杰

责编:勾晓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