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来访案例中,我们遇到了一位年仅17岁的高二女生。她之前并无躁症表现,因此一直以抑郁症合并焦虑的状态接受心理咨询和临床治疗,医院给出的诊断也是抑郁症和焦虑症。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病情出现了变化,躁期混合发作,有时会表现得异常开心和兴奋,甚至在家中欢快地跳舞。

然而,对于这名女生的家人来说,他们观察到孩子从过去的病恹恹、缺乏情绪反应,变得充满了活力,误以为这是病情好转的迹象,而没有及时意识到这其实是躁症发作的表现。由于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判断,不久后,这位高二女生竟然出现了自杀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资料显示,近年来自杀人数不断增多,青少年群体自杀死亡率上升最多,抑郁症、焦虑症之类的心理疾病是青少年自杀的原因之一。因此,及时发现身心疾病相关症状,提供转介、治疗是青少年自杀防治中相当重要的一环。

但很多心理疾病都会被误诊,尤其是抑郁症和躁郁症。“躁郁症”常会先以抑郁表现,再加上大众对躁郁症认知不足,求诊陈述症状时多会偏重在抑郁。因此,过去国际文献统计约有四分之一的躁郁症患者会先被诊断为抑郁症,平均约5-10年后转换诊断为躁郁症。

如果躁郁症患者没有确定诊断,而以抑郁症长期治疗的话,除了治疗效果不佳,其实还有可能会诱发躁症,随之而来的自杀风险也会提高,有文献指出:“躁郁症自杀比例比抑郁症高出10倍,而且他们会用更激烈的方式去执行自杀,因此自杀致死率也比抑郁症更高”。

心理专家荣新奇教授提醒,青少年躁郁症“混合型发作”的比例较多,不只有郁期症状,还会有部分焦虑、躁症的情形,诊断、治疗困难度更高,相对风险也更高。

因此,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更要留意是否有可能为潜在的躁郁症患者,如果抑郁症患者出现以下情形,便要高度怀疑患者有可能是潜在的躁郁症患者,包含:抑郁症治疗效果不佳、无特殊外在因素突然发生的抑郁症状等情况。

同时,以下情况下躁郁症发病率比例较高,如:

1、早发的抑郁症:初中、高中或大学时突然抑郁的个案,经过追踪发现后期转换成躁郁症的比例较高;

2、家族史:若家人也有情绪不稳定、容易暴躁、动不动就发脾气的情形,这时也要特别留意;

3、非典型症状:如果患者情绪抑郁,但不像一般抑郁症患者吃得少、睡得少、体重减轻,反而吃得多、睡得多、有暴食、体重过重/肥胖等,也会怀疑可能是躁郁症患者;

4、抑郁但出现发脾气、冲动的状况多;

5、从小就有情绪起伏大的情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躁郁症在郁期有抑郁症状,但治疗上不一定会用到抗抑郁药物。现在其实有专门针对躁郁症郁期的抗精神病药物,相较抗抑郁药,使用上,郁期转变成躁期的风险较小。且专门治疗躁郁症郁期的抗精神病药物相较于情绪稳定剂不需要测量血中浓度。

另外,对于青少年来说,情绪稳定剂还会有体重增加、掉发、长青春痘、多囊性卵巢等副作用,以门诊经验来说,其实青少年会特别在意这些副作用,甚至会因此停药影响治疗效果。不过,部分治疗躁郁症郁期的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相对较少,因此服药遵从性较好。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值得一读,就请把它分享给你的朋友和家人吧,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