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看过《西游记》的读者会发现,这一部神魔小说乍看之下诙谐幽默、通俗易懂,实则暗藏了诸多玄机奥秘。

好比取经成员有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可每当遇到困难危险的时候,大多数的情况下都是孙悟空飞到天庭搬救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悟空也深知孤掌难鸣的无奈,有时也会带上猪八戒一起飞回天庭,可唯独沙僧却从没有上天搬救兵,这是否暗藏了一些言外之意?

一、上天搬救兵

为了前往西天灵山取经,唐僧的取经队伍需徒步走完十万八千里,还要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方能取得五千零四十八部经书。

因此西天取经也是一个磨炼、修行的过程,当遇到强大妖王之时,就不需要个人英雄主义,反而要注重团队协作,甚至要到西天灵山、天庭去寻找支援协助。

为此,孙悟空频频施展筋斗云,跑去如来、玉帝那里搬救兵。在唐僧的取经队伍路过凤仙郡的时候,孙悟空还带着猪八戒一块飞到了玉帝那里,这才知道凤仙郡之所以有三年的旱灾,完全是因为凤仙郡的郡候推翻了玉帝的供桌,还让野狗吃了供桌上的贡品,惹得玉帝勃然大怒。

既是如此,为何从不见沙僧架起祥云飞到天庭寻找帮助?你要知道,沙僧的前身卷帘大将可是非同小可、左右逢源 。

二、沙僧的前身

通过原著的设定来看,沙僧的前身乃卷帘大将,他时时刻刻陪伴在玉帝的身边,负责玉帝的安全工作。

如此看来,沙僧当年可是玉帝身边的大红人,他频频跟着玉帝出入各种高级场所,和天庭的诸多大佬关系匪浅。

只要沙僧愿意,他飞到天庭请大佬出手协助降妖伏魔,不是一件轻而易举之事么?那沙僧为何从不飞回天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这个问题,作者吴承恩也巧妙地借着沙僧的一句话,将沙僧的性格脾气展现得淋漓尽致。

那时取经队伍路过的号山,唐僧失手被红孩儿抓走。孙悟空通过土地公了解到红孩儿神通广大,却是牛魔王的儿子。

听闻这个消息,孙悟空喜上眉梢,他认为自己和牛魔王是兄弟,也就是红孩儿的叔叔。凭借叔叔这一层关系,红孩儿怎么也要给自己面子,继而乖乖地放了唐僧。

这个时候,沙僧却说道:“哥啊,常言道: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哩。你与他相别五六百年,又不曾往还杯酒,又没有个节礼相邀,他里与你认甚么亲耶?”

事实证明沙僧所言非虚,红孩儿压根就不给孙悟空面子,还喷出三昧真火硬生生烧死了孙悟空一条性命。

从沙僧的言语上不难看出他表面憨厚老实,实则是一个默不作声、洞若观火之人。这也难怪,这和沙僧的职业有关,毕竟卷帘大将常年陪伴在玉帝左右,自然有一套灵活的为官之道。

但取经大业非同小可,沙僧也心知肚明,若取经路上遇到了凶险万分之境,沙僧要面子,还是要飞到天庭搬救兵?答案当然是后者,可沙僧却没有这么做,如此看来,沙僧还有一个难言之隐,你且听一听玉帝当年警告了沙僧什么话?

三、玉帝警告了什么?

原来在某届蟠桃盛会上,身为卷帘大将的沙僧失手打碎了一个玻璃盏(原著就是玻璃盏)。

玻璃盏乃寻常之物,毕竟凡间四大部洲的各国都出现了玻璃盏,可玉帝不知怎么回事,竟雷霆震怒。他喊来了刽子手,将沙僧的脑袋压在了虎头铡之下。

天庭诸仙见玉帝大动肝火,一个个也是沉默不语、明哲保身,唯有赤脚大仙敢于纳谏,最终成功说服了玉帝,给沙僧留了一条性命。

可玉帝仍认为沙僧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他将沙僧打得半死不活,然后将其贬到了寸草不生、鱼虾全无的流沙河,每七日还让飞剑穿过沙僧的胸膛。

流沙河连鹅毛都不能浮,沙僧饥寒交迫之下只能吃人度日。看到这不禁想问,沙僧只是打碎了一个玻璃制品,玉帝为何会火冒三丈?

其实,沙僧之所以遭此横祸无非是“祸从口出”,原来沙僧自己是这么吹嘘的:“出入随朝予在上,往来护驾我当先;南天门里我为尊,灵霄殿前吾称上。”

沙僧在南天门里称王称霸也就算了,居然还说自己在灵霄宝殿也“称上”。灵霄宝殿可是玉帝的办公场所,可沙僧成了玉帝身边的红人之后变得飘飘然,甚至恃宠而骄,这才惹来了杀身之祸。

可以预见的是,当年玉帝虽然饶了沙僧一命,但玉帝也发出了严厉警告,他不想再看到沙僧,否则见一次打一次。

沙僧死里逃生,当然谨记玉帝的警告,再也不敢飞回天庭。

这样一来,不仅能解释沙僧为何从不上天搬救兵,还能解释观音明明答应沙僧取经成功之后“官复原职”,可沙僧依旧没有重归天庭,反而成了灵山的金身罗汉。

综上,吴承恩的《西游记》耐人寻味,表面上写的是仙佛妖魔,实则将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展现得淋漓尽致,着实让人啧啧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