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浮世绘 《七福神歳の市》刘海主题花钱 修养藏品胡坚供图胡坚供图胡坚供图刘海玛瑙牌修养藏品

从和合万回到和合二仙

现在我们大多耳熟能详的和合神,当属寒山拾得和合二仙。那么,宋代的和合神万回哥哥,是在什么时候变成的寒山拾得呢?明代戏剧《青袍记》中,有和合并列的称呼:“(前腔)(小净中外扮二和合上)和合两心头,道义交游,一生欢乐不忧愁,终朝拍手呵呵笑,无了无休。……(前腔)寒山拾得心和合,人人笑我四蓬头”。

所谓的四蓬头,说的是白玉蟾、铁拐、寒山、拾得四个蓬头,在宋代,就有寒山拾得丰干与虎的四睡图,明代李日华《六研斋笔记》卷一云“雪中展黄越石携来四仙古像:一为铁拐李坐石上,对悬瀑仰视,天际隐隐一铁拐飞行空中;一为海蟾子哆口蓬发,一蟾玉色者戏踞其顶,手执一桃,莲花叶,鲜活如生,背绿竹六茎,不见枝梢;一为寒山子倚绝壁,双手展卷,若题诗竟而自为吟讽者;一为拾得趺大松根,植苕帚于傍松”,说的就是四蓬头。

明代李时勉《僧房四赞有序》云: “京师近郊有贞明寺,予与二三友游至其地,坐僧房中,壁有白玉蟾、铁拐、寒山、拾得四像”,可见四蓬头组合的普及,李时勉为白玉蟾、铁拐、寒山、拾得这“四蓬头”写的《僧房四赞》云:

一尘不染,五蕴皆空。□中梦觉,咏月嘲风。

跛而能履,静而通神。一拐□戏,镇古长存。

行无所寓,止无所求。万有皆空,谁与同流。

去来无迹,无姓无名。既悟道妙,一笑同声。

从这个角度,下图之商喜所绘之所谓《四仙拱寿》,准确地说应该命名为《四蓬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代商喜 《四仙拱寿》

所以,大致说来,寒山拾得成为和合二仙,应是明代成型。那么,万回之所以被寒山拾得叠代,其中一个原因是和合本身具备的美好,圆满的含义,需要中国人心目中对偶的结构去契合,偶合偶合,和合就理应是偶数,单数奇数,都不够吉祥。所以清代翟灏在 《通俗编》 所云:“今和合以二神并祀,而万回仅一人,不可以当之。”看来,似乎万回就吃亏在了落单。

但是,当我们回顾南宋万回、布袋对钱的时候,我们猛然醒悟,原来当时的人们,也已经曾经有过试图将万回、布袋组成招财利市和合神CP的顽强努力过!不知道什么缘故,显然,没有成功。好生遗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胡坚藏品

因为从南宋开始到明代盛行的对偶神仙,已经成了一种社会心理的趋势,而作为南宋对钱的万回、布袋钱,也许就是为了顺应这个社会心理的趋势,而做的一次努力。

有趣的是,南宋禅宗曹洞宗僧人如净禅师有《源山主求赞顶相》云:“有时随搂搜,若万回老子欢喜;有时放歇蹶,若布袋和尚颠狂”。这里,南宋禅师把万回老子与布袋和尚并列,也呈现了南宋时代的人们对他们并列关联的一种生动习俗。这也许也佐证了南宋当时人们的确有磕他们CP的念头。

由此,综上所述:

1、万回弥勒对钱的时代,从布袋弥勒的角度,上限五代之后,从万回的角度,下限明代之前;

2、由于作为财神前提的笑弥勒大体是在南宋成型,而杖首挂履的造型要素从文本到绘画也在南宋出现,那么,作为利市财神的、杖首挂履的布袋弥勒花钱,其年份也大致应该就聚焦在南宋时期,也就顺理成章了。

3、加上作为对钱的财神万回,其盛行的范畴,也是在明代之前主要是南宋时期,由此在年份上聚焦南宋,也是不过分的。

4、从万回布袋对钱的本身,我们可以体会当时设计铸造者有将万回、布袋组合成对偶财神的清晰意图,而这种将社会神灵对偶化的风气,恰好是南宋时期生发的。

由此种种,万回、布袋对钱的年份,判断在南宋,也大体是比较合理的。

在财神方面,这种自南宋生发的对偶社会神灵的习俗也在继续延伸。金元时代盛行的在器物上题写“招财利市”四字,正是这种对偶社会心理的反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白地黑花题招财利市八方枕》故宫博物院藏

元代已有专掌财富的利市仙官。河北唐山地区影戏班搬演的《天官赐福》中,利市仙官与招财童子同时出现:

招财、利市,上,白:神光垂下界,赐福到人间。吾乃招财童子、利市仙官,今有天官下凡赐福,在此伺候。

天官白:招财、利市,已到有福之家,赐他年年吉庆岁岁平安。

招财、利市唱:招财利市速来降,望着此门把口开。年年吉庆常康泰,事事如意称心怀。斗柄回艮朝朝庆,千祥云集福门开。老迈年高多加寿,幼子顽童乐自来。贫穷之家不乏困,上方今日赐宝财。缺子之家休忧虑,麒麟送子下凡来。昨日彩风衔春至,今日天官赐福来,招财利市把福赠。

明代朱权 《荆钗记》 第四十五出亦云:“头头利市,和合仙官,召请必竟来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代尤求《和合二仙》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宋佚名《寒山拾得图》美国耶鲁大学美术馆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泉水阁藏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辽代和合铜人 老赵藏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和合二仙铜像 品位藏品

经过博弈,明代时,万回的和合神地位终于被寒山拾得所取代,至清雍正十一年(1733)敕封寒山为“妙觉普度和圣寒山大士”,拾得为“圆觉慈度合圣拾得大士”。寒山拾得的和合神地位不可动摇。

不过,大家也别觉得万回被寒山拾得迭代是个遗憾,万回是观音化身,布袋是弥勒化身,而寒山拾得又岂是等闲人等?所谓”寒山文殊遁迹国清,拾得普贤状如贫子”。《观音菩萨渔篮记》中也说:“今差南海观世音菩萨,化一渔妇,前去点化此人(张无尽)。后差弥勒世尊,化为布袋和尚,文殊普贤,化为寒山拾得,点化此人,归于佛道“。

可见,寒山是文殊菩萨化身,拾得是普贤菩萨化身,加上布袋和尚的弥勒,万回哥哥的观音,他们个个都是菩萨化身,你看,万回与布袋,也都坐上了莲花宝座(见下图),化个身,露个特殊造型,都是下凡化应去点化凡人的方便法门,我们如果要斤斤计较于谁被谁替代,要替谁喊屈,就坠入了市井的庸俗窠臼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市松江李塔明天顺元年塔基出万回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代 布袋和尚铜造像郑州博物馆 南山供秀资料

和合是财神的必由之路

之前我们也阐述过,不论是万回也好,还是布袋和尚也罢,都是先成为了笑容满面的和合神,然后通过和气生财的逻辑,而演化为了财神、喜神、爱神。这是社会观念的真实反映。

和气才能生财,也是大家从生活实践中可以认知的经验,比如,假设要大家去想像一个穷神,去设想穷神长啥样,大概很多人都会认可他就是愁眉苦脸的样子,所以,穷不仅是愁容的原因,也是愁容的后果。反之,和合和气,也不仅是生财的结果,他本身也能导致生财。道理是一样的。

日语中有句谚语为“笑う門には福来たる”,意思是笑口常开福运自来,大概这也是他们接受笑口常开的布袋和尚成为招福的七福神之一的缘故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本七福神中的布袋和尚

所以,万回是痴笑的,布袋弥勒也是心宽体胖、凡事都不往心里去的笑弥勒,寒山本来的外形是“桦皮为冠、布裘破弊、木屐履地”,状如乞丐。但是,他也有着“叫唤快活,独笑独言”的笑容。

在2021年江苏爱涛秋季文物艺术品拍卖会上有一件笑容满面的万回敲鼓铜像。标的年份是元代。见下图,在拍卖说明中,标示了来源:云南皓珺博物馆旧藏,同时叙述说:

敲鼓童子像,面颊微笑,头上系发箍,衣纹线条简洁,腰上束有带板,穿皂鞋,做击鼓状,惜小锤散佚,造像写实隽永。昔人见了,往往以击鼓童子称之,是固不错,惜失之泛泛,未加求证。有小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2022朵云轩拍卖30周年庆典拍卖会,此万回被标示了明代。见下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仅万回、布袋笑容满面,在各类本文与艺术图像中,寒山拾得既然是“二和合”,所以必须终日欢笑。由于终日欢笑,凡事不往心理去,别人欺负了你,你吃了亏,那就是福,且看欺负你的人日后如何如何即可。这样的修为,按照和气生财的逻辑,岂不发大了。所以,他们都成了招财利市的财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和合欢喜花钱 陈宝祥藏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逻辑也适用于另一个招财利市的神仙刘海。他要不是笑呵呵的,凡事不往心里去,又如何致财招钱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代刘海花钱 网络资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太上三洞神咒》卷五中有“召和合二圣咒”云:

仰启和合二圣者,语言和顺救众生。玉佩玎璫霞靉靆,乌云现处见双身。貌赛西施眉垂柳,体挂朱衣瑞气喷。香风吹异香,馥郁香喷地。脚踏金莲步步生,手把帝锺降障碍。常生惧喜大慈悲,速速五方和合利市。猪头象鼻亲引至,若人讽诵和合咒。唵吽咤唎吽咤唎。二圣者速和合摄。

这里所说的和合二圣,虽然未必是寒山拾得,但是和合神能够招财利市,则是肯定的。这和万回的和合咒又是何等相似:

明代《万法归宗》卷二“和合秘法”的“和合咒”云:

【和合呪】贞观元年五月五日万回圣僧生下土,不信佛法不信仙,专管人间和合事。和合来时利市来,眼观梨园舞三台,拍掌呵呵常要笑,冬冬金鼓滚地来。男女相逢心相爱,菅谋买卖大招财,时时刻刻心常恋,万合千和万事谐。吾奉万回歌歌张圣僧律令勅。

明代郑之珍编辑整理的《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中有一出《招财买货》,就是写的寒山拾得成为财神之后的发言。寒山唱道:“我是蓬头赤脚仙,潇洒戏金蟾。世人诚意来供奉,管取新年胜旧年。”拾得唱道:“我是招财利市仙,行步踹金钱。若有善人供奉我,管叫财利涌如泉。”

这里,和合二仙因为身为和合大神,已经完全能够发挥招财利市的强大法力了。而且寒山拾得二仙,也与万回、弥勒一样,从和合神,又依照和气生财的逻辑成为财神,同时,也演化为喜神、爱神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末元初 颜辉 寒山拾得图 日本东京博物馆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元代佚名《寒山拾得像》

因笑意而和合,因和合而财神的逻辑如此强悍,那么,民间日后成为财神的赵玄坛赵公明,既然是财神,又怎么能怒目而视,挥鞭发作,一本正经呢?所以,为了弥缝这个补丁,赵元帅座下也就拥有了“和合二将”,“天和地合二将”赵元帅本身在民间也有“和合神”的称谓。因为财神必然一定是和合神

《正一玄坛赵元帅秘法》云:“除瘟剪祟,保病灾,元帅之功莫大焉。至如公讼冤抑,神能使之解释,公平买卖,求财利,宜和合。”《正一玄坛飞虎都督赵元帅秘法》还记载了赵公元帅的一个“和合咒”:“五方事务都由我,事无大小悉皆和,人无高下悉皆和合“。

在汇编宋元诸符箓道派法术编辑而成的《道法会元》中,有着赵公明的佐神如天和地合二将、和合二圣的相关记载不在少数。有和合二圣(李翘、李卿),有和合大神贺喜,有和合招宝四将(贺从龙,贺善,潘耿忠、杨至真)。在玄坛如意大法中有五方和合将军贺孟与和合神将。其中,也竟然有万回哥哥!

在《玄坛赵元帅秘法》中,提到五方和合贺将军、万回圣僧以及和合散事老人。而在《和合如意符;如意符;和合咒;二圣符》中,提到了诸如张登、李洁二使者、天主和合二圣、天和神张竭,地和神柳通、天和地合二大神、天和合神、地和合神、利市童子;和合童子,和合判官,双身大圣,万回哥哥,利市郎君;五方和合神;招财童子,进宝郎君。林林总总,简直是和合神灵大全。

从上述资料我们可以知道,万回哥哥的利市财神神格在宋元时期十分显著,还被赵玄坛元帅的符咒所吸纳。同时,其中赫然写着的万回哥哥与利市郎君,呈现并列对称的态势,也正是南宋所生发的民间对偶神的一种生动阐述。

在这里,万回哥哥没有去对应布袋弥勒,而是对应上了利市郎君,也可以推测,南宋时期,对于给财神万回哥哥进行寻找对偶神灵的努力一直在持续,有的时候是万回与布袋组CP,有的时候是万回与利市郎君组团,可见万回财神组合的状态还处于一种不稳定的游移状态。而万回财神组团的这种急切需求,一是大概由于南宋生发的民间对称神的社会诉求趋势所迫,一是或许也感受到其他和合组合神灵的竞争压力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