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大佛沱石窟三僧龛网络资料万回哥-弥勒佛对钱 胡坚藏品招财利市和合买卖花钱 修养藏品南宋《道子墨宝》中的万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花钱中万回为何与弥勒并列

僧伽艺术图像系列初探8

泗州大圣驱五瘟十九

老赵闲聊花钱中的抗疫大神系列19

老赵花钱艺术图像笔记四三

作者 老赵

我们已经花费了11篇文章来阐述泗州大圣的历史文化与图像探索:

1、泗州大圣驱五瘟上篇:老赵闲聊花钱中的抗疫大神系列1

2、正神慑控下的五瘟使者图像:老赵闲聊泗州大圣驱五瘟中篇

3、驱瘟语境下的劝善大师泗州大圣:老赵闲聊泗州大圣驱五瘟下篇

4、从僧伽名号演变看泗州大圣花钱断代之唐五代篇:老赵闲聊泗州大圣驱五瘟

之四

5、只有两个士人喜欢称呼泗州大圣:老赵闲聊泗州大圣花钱断代之北宋篇

6、北宋的大知识分子为什么集体性地规避“泗州大圣”称号?老赵闲聊泗州大圣花钱断代北宋篇2

7、从北宋文物中僧伽称呼谈泗州大圣名号演变:老赵闲聊泗州大圣花钱断代北宋篇3

8、艺术品收藏中的泗州大圣:老赵闲聊泗州大圣类别费用番外篇

9、《夷坚志》中僧伽名号的大圣化与多元化:老赵闲聊泗州大圣花钱断代南宋篇

10、文物中的两宋僧伽造像举凡:老赵闲聊泗州大圣花钱断代两宋综合篇

11、元仁宗为什么称僧伽为“泗州张菩萨”:老赵闲聊泗州大圣元明清称呼篇

上次,我们也开启泗州大圣艺术图像要素的探索之旅,探索僧伽艺术图像中的祥云香烟、赐紫袈裟、风帽花色与宝缯、坐具三足凭几:

1、僧伽花钱中的祥云香烟:老赵闲聊僧伽艺术图像要素上篇

2、观想紫衣僧:老赵闲聊僧伽艺术图像要素中篇

3、僧伽风帽的花色与宝缯:老赵闲聊僧伽艺术图像要素风帽上篇

4、僧伽花钱中的风帽结构:老赵闲聊僧伽艺术图像要素风帽中篇

5、僧伽风帽上的光:老赵闲聊僧伽艺术图像要素风帽下篇

6、贯穿老君、维摩、观音、僧伽的神灵坐具:老赵闲聊僧伽艺术图像要素之三足凭几

7、南宋《道子墨宝》中藏着一个万回:老赵闲聊僧伽艺术图像系列7

今天我们继续泗州大圣艺术图像要素的探索之旅。继续谈僧伽三圣组合中的万回。

通过之前的系列梳理,我们大致明白,泗州大圣的造像有站有坐,站像为多,站像中有独立的所谓真身像,有与万回、志公组成的三圣像组合,或者与弟子组成的主尊+胁侍组合。

按照中古传说,僧伽、志公、万回三人其实都是观音的化身,所以合称三圣,所以北宋天圣六年(1028年)宜宾大佛沱石窟三僧龛,风帽僧伽居中,僧伽左侧为志公(宝志),右侧为愚僧万回。题记:“天圣六年(1028年)十月十五日王昌连刻“志公大圣”,”天圣六年十二月十五日巡检使张隆发刻“泗州大圣”,“天圣六年十二月十八日陈荣刻“万通(回)大圣”。三人都是大圣。所以三个圣人的组合就可以简称三圣无疑)。

花钱中的万回与弥勒为何并列

在万回花钱中,有一个十分奇特的现象,就是万回与弥勒存在对钱、乃至可能多钱并列的情景。那么,按照上次我们阐述的,表示万里团圆、预言神验,与僧伽、志公同为观音化身的万回,为什么又与弥勒并列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上述钱币中,一枚是万回主题,正面是头陀发型、一手持花鼓、一手持鼓槌的万回,背面中幅,有一竖框,中有”万回哥“三字。左右文字为“香花敬重”,一枚是弥勒主题花钱,正面为大肚弥勒佛,背面中幅,有一竖框,中有”弥勒佛“三字。左右文字为“招财利市”。两枚花钱造型、风格乃至坑口完全一致,可见是一对无疑。至少是同一个系列的花钱。那么,万回与弥勒是怎么同向并列的呢?

说白了,就是因为万回与弥勒,都是合和神的缘故。

万回的和合之旅

一、万回因万里寻亲而成和合神

1、此前我们在“《道子墨宝》中藏着一个万回”一文中曾经阐述了万回的基本神通,那就是万里倏忽来回,沟通人伦圆满。比如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三云:“出门如飞,马驰不及。及暮而还,得其兄书,缄封犹湿,计往返一日万里,因号焉。万里因号焉。”唐人郑綮《开天传信记》云:“忽一日朝赍所备,夕返其家,告父母曰:“兄平善矣。”发书视之,乃兄迹也,一家异之。弘农抵安西万余里,以其万里而回,故谓之“万回”也。居常貌如愚痴,忽有先觉异见,惊人神异也”。《宋高僧传》之《唐虢州阌乡万回传》云:“出门徑去,际晚而归”。宋人祝穆《古今事文类聚》前集卷三十五有“万回师”一则云:“朝赍所备而徃,夕返其家。父母异之。宏农抵安西万余里,以其万里而迥,因号万回。”皆为此类种种。

从万回一方来说,由于他具备万里倏忽替哥哥与父母团圆的神异功能,不仅获得了万回的名号,也由此获得了促成团圆的美好寄托的神格,逐步由专项功能的飞毛腿而成为了抽象普适的合和神。

所谓的合和神,并非是一种专称,而是一种泛称,凡是诸事顺遂如意,心想事成,就是合和,凡是能帮助促成自己美好心愿的圆满达成的神灵,就是合和神。万回既然能让亲人在万里之外也能回家与家人团圆,岂非合和神耶!

所以明代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三“委巷丛谈”中有云:

宋时,杭城以腊月祀万回哥哥,其像蓬头笑面、身着绿衣,左手擎鼔、右手执棒,云是和合之神,祀之可使人在万里外亦能回来,故曰“万回”。今其祀絶矣。独有所谓草野三郎、宋九六相公、张六五相公,不知何等神,杭人无不祀之,惑世甚矣。

其中,我们可以获得以下认识:

其一、宋代的时候,人们就开始喊万回为万回哥哥

这是不是因为万回万里促成哥哥的人伦之圆满,就不得而知了。宋周密《齐东野语》卷13“优语”条中有云:

近者己亥(嘉熙三年,1239)岁,史之为京尹,其弟以参政督兵于淮。一日内宴,伶人衣金紫,而幞头忽脱,乃红巾也。或惊问曰:‘贼裹红巾,何为官亦如此?’傍一人答云:‘如今做官底,都是如此。’于是裭其衣冠,则有万回佛自怀中坠地。其旁者云:‘他虽做贼,且看他哥哥面。’

这里固然是在讽刺史弥远的弟弟做官如盗贼,吃相难看,贪暴如虎。但是在优伶演出中,还有另一个基本逻辑,那就是既然优伶露出了红巾,已经准确象征了当时流行的带红巾的贼(例如水浒中将强人称为红头子,李逵也曾戴红茜巾等等),那么,优伶怀中一旦掉出来万回佛,旁人去说‘他虽做贼,且看他哥哥面。“意思其实是在说,优伶虽然已经是个贼,但是他怀中掉出来的,则是大家公认的万回哥哥,既然万回哥哥是大家敬重的神灵,那么,怀中供奉万回的优伶,就算做了贼,也应该因为怀供大家心中共同的万回哥哥而被大家宽宥,这才叫做‘他虽做贼,且看他哥哥面‘。然后才是,这句话既然在当时语境中成立,所以才可以去揶揄史弥远的弟弟,虽然做官如做贼,但是也被他自己的哥哥包庇而安然无恙。

从宋代笔记的这则故事,我们可以更加明确地知道,宋代人们的确喊万回为万回哥哥。所以花钱上的万回哥字样,也的确有对应的时间逻辑坐标。

其二、宋代的时候,人们开始认可万回为万回佛

上述宋代笔记故事中,有万回佛自怀中坠地的描述,可见宋代人们已经将万回视为佛,当然这种佛、菩萨之类的称呼也是泛指,并非一定是佛教严格意义上的佛。万回为观音化身的观念也已经普及,所以,花钱中弥勒佛与万回哥,既然一个是真正的弥勒佛,一个是宽泛的万回佛,两者并列成系列,也符合逻辑。南朝的傅大士在民间就被称为兜率宫下生弥勒,万回则是观音化身。

其三、宋代因为万回万里团圆所以尊其为合和之神。

明代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余》说,”宋时,杭城以腊月祀万回哥哥,其像蓬头笑面、身着绿衣,左手擎鼔、右手执棒,云是和合之神,祀之可使人在万里外亦能回来,故曰“万回”。

其实,早在元代刘一清的《钱塘遗事》中就记载了万回的团圆合和神灵,而《钱塘遗事》被称为“虽以钱塘为名而实纪南宋一代之事”,大致反映了南宋的风俗状态,其卷一即”万回哥哥”条云:

惟万回哥哥者,不问省部吏曹市肆买卖及娼妓之家,无不奉祀,每一饭必祭。其像蓬头笑面,身着彩衣,左手擎鼓,右手执棒,云是和合之神,祀之可使人在万里外亦能回家,故名万回。

由此我们大体可以知道,在南宋时代,万回哥哥十分吃香,上至省部下至吏曹,外及街坊市井乃至娼妓之家,无不奉祀,而且奉祀频率极高,到了每一饭必祭的地步。所以,全民、各行奉祀的万回神,必然具备更为普适的价值要素,而不仅是局限在万里团圆了,所以,文本中清晰地标明,大家纷纷时时刻刻奉祀万回的理由就是因为他成了和合之神。而和合,则是,才是全社会共同需要的永恒诉求。因为既普适美好,又包罗万象。

其实,万回的这种和合神性在唐代就已经萌芽存在,唐代敦煌文书 P.3490《愿文》载:

弟子归义军节度押衙知当州左马部都虞候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兼监察御史李神好,奉为国界安宁,人民乐业。府主使君长延宝位,次为己躬吉庆,障沵不侵,合家康宁,所求得遂。敬绘万回大师,愿垂悲圣力,救护苍生,一心供养。

可见,唐代敦煌地区民众奉祀万回大师的目的,就是吉庆健康,合家康宁,所求得遂,也就已然似乎具备了和合的意味了。

二、万回因和合神而拓展成为财神

万回一旦上升成了合和之神,又因为和合的含义并非只限在人伦团圆,还有爱情婚姻合和、经商合和(和气生财)等众多顺遂如意的愿望,所以,身为合和神的万回的祈祷功能外延也在逐次拓展,也就水到渠成,合情合理了。

比如和合意味中的爱情与婚姻。

民国重修的《杭州府志·风俗》中记载道:“杭州近俗,婚姻喜庆,俱祀和合二圣,其神二像并立,则和合之祀犹存。惟未尝目为万回哥哥耳。”从作者的角度,万回是老式的和合神,所以到了民国,婚姻喜庆就不再祭祀万回,而去祭祀了寒山拾得和合二圣了。由此反而可见,万回正是前任和合神,退役和合神无疑。而且万回的和合神,就包括对婚姻喜庆的全面笼罩。

因为和合一词在《周礼.地官》“媒氏”疏中就曾云:“使媒求妇,和合二姓”。结婚大喜的器具上,也多见”百年和合“的字样,就是这个道理。

清代无锡诗人张步瀛有诗云:“西风刀尺一灯凉,塞外寒多妾自伤,只恐衣成难寄远,万回哥处暗烧香“。可见万回的这种促成团圆的神性,在清代也还是一种基本神格,当然,这里思念万里塞外的人,是妻子或者情人,所以同时也具备了情感和合的含义。

而在社会的和合诉求中,最为强劲,最具动力,最为现实,最勾引人心、最系当下的第一动力,无疑就是求富生财。和合神的和合,由于社会普遍的和气生财的观念逻辑,也顺利地转身为了财神。可谓水到渠成。

宋代话本《花灯轿莲女成佛记》中李小官,就谎称要买花去供奉和合利市哥哥:“你不知,我买来供奉和合利市哥哥的”。这个民间供奉的和合利市哥哥,就应该是万回哥哥。在这里,哥哥成为了某种特称与指代,恍如我们今天一说哥哥,大家都知道说的是张国荣一样。

不过,这里的利市,不仅仅可以被理解为生意兴隆,也已经拓展为包括生意在内的一切顺遂如意的事情,这个从三言二拍中的诸多”利市“词汇的使用上就可以明了。发财固然可以是利市,出行顺利也是利市,一切顺意的事情都是利市,无锡话中有一句俗语叫做“越说越利市”,就生动地表述了这一点。但是,利市的核心语义与起初语义,还应该就是发财利市,招财利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上述招财主题花钱中,“招财利市”与“和合买卖”,也正是非常严丝合缝,互相参证的,也就是说,只有和合,才能利市,才能招财。这与万回因为和合神而成财神的逻辑完全一致,那么,本花钱背面的人物是不是万回呢?也不是没有可能。

因为本钱图案一面,类似一个家庭的后院,左侧为或许带有供奉性质的亭台,穿下为一个坐着的妇人,右侧一人为男性,其观众视线的左手弯曲向上,而右手则同样弯曲向上,若有持物。假设右侧为万回,手持鼓与槌,而坐着的是他的母亲,亭子中供奉的,又或是祈祷自己的大儿子,也就是万回在边地戍守的哥哥求取平安的供器,那么这就可能是万回万里来回替母亲圆人伦之情的故事。

假设这种可能性存在,那么,文字一面上的“招财利市”与“和合买卖”也就有了着落。我们再来看看花钱上男子的姿势与艺术图像中万回的姿势的比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代陶模中的万回

元末明初《三遂平妖传》第9回中左瘸师乞化时唱道“招财来,利市来,和合来,把钱来”。在这里,招财、利市与和合是三位一体,浑然一体的。可见一斑。

相传为唐代李淳风著、袁天罡增补的明代通俗印刷品《万法归宗》卷二“和合秘法”中保存了“和合咒”云:

【和合呪】贞观元年五月五日万回圣僧生下土,不信佛法不信仙,专管人间和合事。和合来时利市来,眼观梨园舞三台,拍掌呵呵常要笑,冬冬金鼓滚地来。男女相逢心相爱,菅谋买卖大招财,时时刻刻心常恋,万合千和万事谐。吾奉万回歌歌张圣僧律令勅。

由此可见,在明代民间,作为和合神的万回,专管人间合和事,其中演化出来的最主要的两大功能就是:男女相爱与买卖利市。说白了,就是万回已经从团圆神的基本立场,在和合的价值体系中,已经分别孕育出了爱神与财神两大分支。

在《万法归宗》的和合咒里,万回哥哥被写成了万回歌歌,在民间文本中,读音接近,也就大致合谱喽,你看下图插图中,万回哥哥还被写成了万回虢国。当然这种误会也并非纯粹手误与空穴来风,因为万回本人不仅是虢州人,比如宋赞宁《高僧传》万回条云:”释万回。俗姓张氏。虢州阌乡人也“。万回不仅家乡是虢州,他还被封为虢国公。唐人郑綮在《开天传信记》中曾记载,万回死后,唐玄宗追赠万回为司徒,封虢国公。所以,从这个意义上看,万回虢国也可以算是信雅达了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