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

有思想 有深度 生活即教育

作者

陈刚

崇州市第三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中小学高级教师,崇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崇州市优秀教师、崇州市优秀共产党员、崇州市优秀校长。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政策由政府主张,以学校为阵地,以教师为具体执行者,以课堂为突破口。常态课堂要真正提质增效,破解教学效率低下并将课堂指向核心素养、五育并举等多元目标。基于此,我们必须要进行课堂革命,积极构建新型的高效自主的课堂模式,让我们的课堂与时俱进符合现代课堂特点,让我们的课堂实现提质增效的突破。对此,我们提出了“三三”主张,进而来实现现代课堂的提质增效。

三有:心中有标,目中有人,手中有术

(一)心中有标,即课标、目标、教材

“三有”是我们的课堂对教师的一项核心要求。课标即国家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学生接受一定教育阶段之后的结果所作的具体描述,是国家教育质量在特定阶段应达到的具体指标。它具有法定的性质,是教育管理、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直接依据,评估与考试的依据,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方向和指引。目标即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及学生实际而制定的一种具体要求和标准,它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是课堂教学的方向,是一堂课的灵魂,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所以教学目标必须明确、具体,教学目标对教学具有指导意义,可以指导控制教学过程。

教材即教科书,也叫课本,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材料和重要依据,是课堂质量评估的重要标准之一。教师必须要深入地理解和挖掘整合教材内容,将其转化为直观的可操作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学活动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二)目中有人,即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尊重差异

双减后的现代课堂就是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教学中自学,互学,共学等,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高度关注学生的特点、体验、身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课堂策略,让不同学生皆有不同的发展。

(三)手中有术,术乃方法、技术、技巧

课堂中做到评价有术、组织有效、策略得当、高效课堂。我们常说,多一把尺子评价学生,就多一批优秀学生,这是多元化的评价的真正价值所在。课堂中评价学生时要做到对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如小组互评,生生互评,自我评价,师生评价等。也要注意评价维度的多元化,评价时要尊重学生个性特点,引导学生从不同的维度切口去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体验。

课堂评价技能也要做到多元化,如体态评价,语言评价,积分评价,课堂星评价,成长币评价等。同时课堂也要做到教学方法策略得当,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辅助手段,构建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独立学习等方法模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实现真正的高效课堂。

三会:会学,会享,会用

“三会”是我们的课堂对学生的一项综合要求。

“会学”即是授人以渔的“渔”,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学习方法。它的前提是教师要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情绪和无尽的求知欲,使其主动参与到教师交给的学习任务过程中,能清晰地展现出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教师要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前置学习、小组学习、合作探究、倾听方法、课堂质疑、总结梳理、拓展应用等学习技能技巧。也要针对不同学科不同的知识点,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如语文的阅读方法、识字方法、遣词造句、写作方法……数学中的计算、逻辑思维、画图分析等能力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真正实现学生课堂中的会学,让学生一直站在课堂学习的C位。

“会享”即分享、共享、自我展示,是在学习中能将自己的观点方法、学习过程等用语言准确规范自信地进行表达,在知识之间、学科之间进行融会贯通,做到既充分展示自我又将好的方法、观点、技巧直接快速地分享共享给同伴,以达到课堂中共同成长、相互成就的目的。

“会用”就是指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做到灵活地举一反三,能进行思想方法的迁移和创新,能深层拓展,能为更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能应用到生活中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会用的最低层次就是能够在有关部门或学校组织的学业质量监测中获得一个优秀的客观的监测结果,并可以根据结果得出教师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情况,简单的说就是分数也是检测教师和学生教和学的效果的重要量标之一。会用的第二层就是学生能够将学到知识和技能内化于心,作为下一步学习的基石,能够将学科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有效地整合起来,成为自己解决学习问题的武器。会用的第三层就是学以致用学用相长,就是能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做到知行合一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学习的真正价值。

三自:自由的思维,自信的表达,自主的学习

(一)自由地思维

在我们的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让学生在一个主要问题框架内,不受教材示例或结论的束缚、不受教师给定范围或流程的限定、不受大多数同学相左意见的影响,能进行独立的思考和发散性思维,通过思维得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让学生的个性得以更充分的彰显,体验解决问题后的成功喜悦,进一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二)自信地表达

让学生在竞争意识的影响下,目的明确地以坦诚、直接、公开的方式,适当地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需求、观点和价值观,形成自我主张。因此课堂上教师首先要充分地鼓励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表达氛围;其次要对学生进行专门的表达时的仪表仪态训练,也包括语调和声音大小都要训练;再就是要营造平等对话的氛围,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最后就是搭建平台,构建各种学习活动与形式,鼓励学生大胆自信规范地表达,促使学生从无语者变成滔滔不绝的演说能手。

(三)自主地学习

这是“双减”后课堂的主旋律,它正好是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相对应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指学生不受任何人代替的,依靠自身独立的认知系统,去探索、选择、建构和创造,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障碍”,是学习主体自我生成、实现、发展知识的过程。自主学习的显著特点是每个学习主体都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人,学习是学习主体“自己的”事、“自己的”行为,是任何人不能代替、不可替代的自立性;具有学习主体将学习纳入自己的生活结构之中,成为其生命活动中不可剥落的有机组成部分的自为性;具有学习主体对自己学习的自我约束性或规范性,它在认识域中表现为自觉地学习的自律性。其中,独立探究是主要形式,但随着教学发展,主动合作、主动交流也是重要的形式。

“三自”是我们的课堂要求教师引领学生去达到的一种表现样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时代,朝气蓬勃的成陶

为教育高质量发展奋勇前进

来源 | 《行知纵横》栏目:教育思考

新媒体编辑 | 张競之

这是我们为你准备的第1300次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