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5—21日是第30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主题是“综合施策 科学防癌”。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位居首位的恶性肿瘤,堪称“癌症头号杀手”,晚期肺癌患者整体5年生存率只有20%左右。然而,战胜它并非不可能。如今随着精准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的发展,患者的5年生存率正在不断提高,也为越来越多的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医院肺内一科主任杨衿记强调:“约70%的肺癌患者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这与我国肺癌早筛早诊的普及率也有一定关联。此外,患者对肺癌疾病特性及治疗方式存在认知误区,对基因检测重视程度较低,导致无效治疗、延误病情,也增加了肺癌治疗难度。很多患者一听说‘晚期’,或者疾病又发生进展了,就会觉得没什么救了,其实这些理解都是错误的。要保持积极的心态,通过精准的诊断、精准的治疗,部分的晚期肺癌患者也能跨越五年生存期。”

八年博弈,科学治疗积极求解“不晚”!

郑先生的妻子是2016年3月份确诊晚期肺癌且伴脑转移。

正是通过基因检测,郑先生妻子确证是较为罕见的双靶点即EGFR基因突变和MET基因扩增,这也为后续的治疗指明了方向。郑先生谈到:“我当时网上搜索过相关信息,知道有一种很好的检测方式就是基因检测。我们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每一次在制定新的治疗方案前,都会做一次检测,现在回想起来,感觉对后期每一次制定治疗方案有很大帮助。”

作为他们的主治医生,杨衿记主任也表示:“我们从不同单药的靶向药物,到联合化疗等,一路把病情控制到现在。这是精准医学里在肺癌的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这是我们最得意的一个案例之一,我觉得是专业的精神、专业的精准检测、精准的治疗带来的精准结果。”

相濡以沫,温情守护与陪伴从来“不晚”!

“在经历了磨难、经历了生死考验走出来的家庭,才是晚期不晚这个概念最有人性,最有灵魂意义的所在。”他们的情感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从医30多年,这在我所见的家庭里面比较少数的。”在杨衿记主任的印象里,郑先生很少让妻子一个人来看病。无论是门诊复查、拿药、住院,郑先生就像贴身保镖24小时跟着。“我们两个从结婚开始,基本上都是一直生活在一起,这个病我们一起在面对。我一路陪伴她,她才有安全感。”郑先生说。

另一位小杨先生已陪伴父亲抗癌5年,在与病魔抗争的日子里,每次复发对于他们来说都是身心的考验。“我也是不断鼓励我父亲,因为我父亲他是退伍军人,所以我也找到了父亲的战友们,和他聊天一起鼓励他,调整好心态之后我父亲也是说‘不怕死,不找死,不等死’,决定积极地接受治疗。” 如今,父亲已从原本每天需要呼吸机维持生命,到如今已经可以摘掉呼吸机下地行走,重新回归了家庭、回归了社会,就像是一场奇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终我们是要与肿瘤共存的,让生命得到延续的同时,还要让患者有质量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有了家属的陪伴与温暖,他们的生命质量也就有保障了。”杨衿记主任谈到。

早筛早诊早治,肺癌也可以“不晚”!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3个部门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对我国癌症防治工作提出了更高质量要求:到2030年,癌症防治体系进一步完善,危险因素综合防控、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能力显著增强,规范诊疗水平稳步提升,癌症发病率、死亡率上升趋势得到遏制,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达到46.6%。

杨衿记主任提醒,“由于肺癌起病比较隐秘,往往在有了咳嗽、咳痰、咳血等症状后,患者才会到医院就诊,此时就诊可能已经是中晚期,治疗难度也会增大。对于如长期吸烟或被动吸烟的人群、长期接触高致癌物质者的人群、以及有个人肿瘤史、有直系亲属存在小细胞肺癌家族史、有慢性肺部疾病史等人群,都属于肺癌高危人群建议应每年定期进行1次低剂量螺旋CT进行早期筛查。因为早期发现并规范治疗的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可提高至70%以上。

国家卫生健康委应急司公共卫生医疗管理处处长黄欣也表示:“目前,肺癌在我国仍是较为高发的癌种。从国家层面也在持续加大医疗资源布局,加强早期筛查和早期诊断干预,提升肺癌诊疗的规范化、同质化。目前,包括肺癌在内的各类癌种筛查已经实现了全国31省的覆盖,在良好的防控氛围支持下,我们也期待肺癌能够取得较好的防控效果,助力‘健康中国2030’目标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