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编者按:本文基于曾奇峰老师往期直播内容整理,为方便用户阅读,保留了曾老师回复的大部分内容,文字整理为Stella。曾奇峰首次私享空间,4.18倒计时2天!详情见文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人一定要成长吗?

曾奇峰:我先说不一定。

我对“一定”“应该”这样的表达非常敏感,因为我吃过亏,动不动就被教育一定要怎么样,应该怎么样。

为了避免我的创伤被激活,我说不一定。这样回答的目的是要解除我们的成长是被别人要求的。

成长实际上就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比如我们的身体慢慢长大,我们无法想象一个人永远都停留在自己四五岁的身体状况下。

不成长的话,我估计这个世界上会少很多美感,这个世界就不好玩了,有可能路断人稀。

再看看我们的文化里面,裹小脚的文化就是不允许成长。因为脚会自然长大,但是我不知道为什么那些变态的人,希望女性把自己的脚裹起来,永远都保持一种小孩的状态。

我看到过我外婆裹的小脚,实际上是骨折,她的指头都断了,我看了以后真的非常难过。

胡适曾经做过一个评论,他说一个文化竟然会让裹小脚这样的,不让人的某一个局部成长的现象存在上千年,那我们真的要考虑下,这个文化本身是不是有问题了。

如果问“我们一定要成长么”这个问题里,隐隐地好像觉得成长有点麻烦,或者要花太多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但是我们拿“裹小脚”这个例子来看,我们如果要阻止成长,是不是要花更多的力量。

成长不是一件“我们是不是一定要成长”的问题,而是你不阻止它,它就一定在成长,这是老天安排的自然程序,你不打扰它就可以了。

我真的希望这句话,能够让每一个做父母的人知道,就是怎样有一个健康的孩子,就是你不打扰他就可以了。

现在很多父母对孩子做的事情就是打扰,以培养孩子成长为名,做出打扰的事情。

有人说教育太花钱了,我们能不能不要教育?

有一位大学校长说过:“如果你觉得教育太花钱的话,你可以试一试愚昧的代价。”说得非常好。

愚昧的代价,就不是花钱的问题,而是要付出很多生命的问题。

成长也是一件非常有乐趣的事情。我们从弱小变得强大,以前打个架都要把哥哥姐姐叫来。成长了之后呢,靠自己就可以打赢,这是乐趣。(这个“打架”是象征层面的啊)

以前很多事都需要别人帮忙,但是我们成长之后,天然地拥有这种心智能力,这都是成长的乐趣。我们不需要付出很多代价就能够获得成长,何乐而不为呢?

我们经常被催眠,有人告诉我们说,初中开始学数理化之后会很难的。结果我们上了初中,觉得数理化很好玩。

成长也是一样的,如果你觉得成长麻烦的话,那你可以试一试不成长,看看哪个更难。

不成长其实更难,因为你要对抗造物主的力量,而成长,只不过是顺应造物主的力量而已。

如何理解“自我审视,是调节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曾奇峰:健康的人格是什么样子的?

我知道我在吃喝拉撒、活着、与人打交道、待人接物。

另外一个我作为旁观者分出去了,能够自动地调节我刚才所做的那一切。

如果我们丧失了这个功能,就是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

所以有时候,我看着一个在人际关系中,待人接物不是太有分寸的人的时候,我就会想,如果他能从别人的角度来看看,自己到底是怎么做的,那他一定不会做出这么没脑袋的事情。

而这也是我们现在做心理指导的目标,就是能够让一个人发展出一个旁观者的自我,使他能够随时调节自己跟他人的关系。当然,最重要的是自己跟自己的关系。

为什么说“心灵的创伤,会让人一直停在过去”?

曾奇峰:当一个孩子在童年做不了孩子的时候,他成年之后会一直做那个孩子。

所谓的创伤,它之所以坏,是因为我们在哪个点创伤了之后,我们就停留在那个地方,人格就不会发展。

怎么样才能够发展呢?

就是在我们生命中的某个点,有跟这个点相应的欲望需要,只有这些欲望和需要被满足了之后,我们才能够跨过这些点,进入到下一个点。

假如我从生物学上面已经进入到下一个点了,但内心还是在上一个点,我们心里的愿望如果没有得到满足,那我们就会表面上看起来像一个成年人,但还是保留了那个没有被满足的小孩的心理特征,这就是创伤的形成。

这就是为什么说父母的功能,就是要满足一个孩子在所有的成长阶段的正常需要。

该吃的时候要吃,该被拥抱的时候要拥抱,该被抚摸的时候要抚摸,该被父母的甜言蜜语淹没的时候,我们就淹没他等等。

如果这些需要没有被满足的话,他就会在某个地方停留,有一点像停在那个地方眼巴巴的,希望没有被满足的那个我被补上,想起来也让人觉得很伤感啊。

曾奇峰全程主讲的“私享”直播

长按图片【扫码预约

添加课程助理咨询详情

↓ ↓ ↓

小me

编辑 | Stella 插图 |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BREAK AWAY

01

02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