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正当防卫还是故意伤害?这个定性关系到一个年轻人未来的人生。

据报道,关于“大学生与醉汉冲突被刑拘”一事,济南市公安局已提级办理,并邀请济南市检察机关同步介入案件给予指导监督。

此事引发网络关注,从媒体披露的事发经过来看,谁是惹事者,谁无理在先,是非曲直并不复杂,舆论之所以如此关注此事,应该说,从目前披露的一些情况来说,这个结果还欠缺情理法上的说服力,不符合大众对常识、常情、常理的认知,制止挑衅是勇敢的表现,也是正义之举,为何一还手就成了“互殴”?甚至还涉嫌故意伤害,难道是谁受伤就谁有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学生与醉酒男子起冲突

签谅解书后被警方刑拘

3月31日晚,济南电子机械工程学校内发生一起校外人员与学生间的冲突事件。

该校男生小超(化名)的父亲介绍,3月31日晚8点左右,一名校内女学生在拿外卖时遭到校外三名醉酒男子挑衅。小超与另外两名男同学在校园栅栏处与3名醉汉发生口角。

随后,三名醉汉强行闯进校园,其中一名男子上前掐住小超的脖子。小超感到窒息,挥拳反击,把男子打倒在地。男子头部撞到地上,被医院诊断为脑疝,做了开颅手术,并从ICU转到了普通病房。

据两位知情人士回忆,当晚9点左右,双方签署了谅解书。双方各派一名代表签署,校内3名同学一方由小超签署,对方也是一个人签的字。警察问了小超(能否代表其他二人),他说可以代表。“当时警方判定为互殴,对方表示不想惹事,学生也表示不想惹事,双方就签了谅解书。”

小超被刑事拘留

然而,4月1日,小超的父亲收到了警方的拘留通知书,显示小超因涉嫌故意伤害罪被刑事拘留。

小超父亲称,他在警方处看过监控视频后可以确认,是校外人员先动的手。“其中一名男子掐住我孩子脖子,我感觉我孩子有窒息的感觉才反击的。我孩子打他两拳,他就摔倒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是否构成犯罪需要考察三个方面

脑疝是一种十分凶险的临床危重症,有可能是因为潜在后果严重,所以一开始警方按照故意伤害罪来调查。但是后果严重就一定会是犯罪吗?并不一定。

根据犯罪构成三阶层论,是否构成犯罪需要考察三个方面:构成要件的该当性、违法性以及有责性。构成要件的该当性考察主观心态是故意还是过失,客观上行为、结果以及因果关系。按照小超父亲以及了解事发现场的知情人士的说法,当时一名醉酒男子掐住了小超的脖子,小超挥拳当是一种摆脱锁喉的本能,难说存在伤害的故意。

而客观上,小超的行为对结果的产生是否存在严格的因果关系也值得商榷的。按照目前的说法,受伤男子当时处于醉酒状态,身体很有可能是处于不可控的摇晃状态,这种状态下,小超的行为导致其摔倒的可能性就大幅度提高。即便对小超提出更高的要求,那是过失的可能性更大。

该案的关键争议是在违法性上。违法性重点考察的是违法阻却事由,其中之一就是大众日益熟悉的概念:正当防卫。如果3名醉酒男子戏弄女学生,还不顾阻拦闯入学校,本身就是有错在先,对矛盾的激化起到了主导作用。

此外,小超当时是否处于被不法侵害的状态,也很重要。在安全受到威胁的状态下,对于防卫人任何不理性的苛责,都是缺乏同理心的表现。一个无法控制自己行为,也难以认识行为后果的醉汉,突然掐住自己的脖子,那种紧迫与紧张,绝不是事后可以想象的。

那么,倒地男子最终被诊断为脑疝,小超到底算不算防卫过当?

这要看具体情况。如果真的是很严重的锁喉行为,那属于严重危及人身安全,这种情况下的防卫属于特殊防卫,即便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也不属于防卫过当。就算只是不严重的“掐脖子”,小超的防卫措施也没有超过必要的限度,虽然造成重大损害的客观后果,也不能算防卫过当。

是否正当防卫还得回归事实基础

有网友想起电影《第二十条》的情节,电影《第二十条》片名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0条规定,即刑法有关“正当防卫”的内容,这部电影在今年春节档热映,因为直指大众内心最朴素的诘问:“如果一个人因见义勇为造成伤害,要面临惩罚,那谁还敢做好人?”“如果一个人遭遇暴力侵害时出手反击就要被抓,那是不是就只能乖乖地任由侵害?”

“法不能向不法让步”“正义不能向非正义低头”,这个法治精神应该得到捍卫。今年2月份,最高检第一检察厅副厅长周惠永在谈到“第二十条”时表示,“我们办的不是案子,是别人的人生。”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副主任刘哲表示,检察官经手的案件关系到是非、公道和人心,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任务,“我们必须将别人的人生放在心中反复掂量,必须万分慎重行使刑事追诉权”。

这话的意思也不难理解,百姓心中有杆秤,办案事关公平正义与公道人心,如何定性,如何衡量,须慎之又慎,要做到勿枉勿纵。如果定性差之毫厘,就会谬以千里,对当事人来说,就会影响到一生命运的走向,不可草率。

当然,一切还得回归事实基础,事实是判断是非的前提。

期待提级办理的济南市公安局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全面调查事实细节,准确把握行为性质,不枉不纵,让各界真切感受到司法的严肃、严谨和公平正义。

来源央视网综合央视新闻、澎湃新闻、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