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月27日,由国际戏剧协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丝绸之路国际艺术交流中心承办的“2024年世界戏剧日系列庆典活动”在河北省廊坊市隆重开幕。庆典活动包括开幕式、中外戏剧人对话、庆典晚会、戏剧工作坊等文化板块。开幕式当日,来自世界多个国家的戏剧艺术家和专家在“中外戏剧人对话”的主旨发言和圆桌对话(包括“戏剧是沟通人心的桥梁”“戏剧是多元文化交融的媒介”“戏剧是青春活力迸发的舞台”三个主题)中发表演讲。为此,本刊特开设“互鉴”专栏,将部分精彩内容整理成文字,让广大读者共同聆听多个戏剧界代表在国际舞台上所发表的属于他们的时代声音。

守正创新,让京剧艺术焕发强大生命力

在2024世界戏剧日庆典活动上的发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京京剧院原院长、国家一级编剧刘侗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元素,赋予了中华文明突出特性和多元化的表现形式。比如,戏曲、舞蹈、音乐、美术等,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文明的鲜明标志,在连续的艺术实践变革中逐渐壮大发展。

以戏曲艺术来说,中华戏曲有很长的发展历史,它源自汉唐时期的汉乐府、参军戏,到宋朝与元朝的宋元杂剧,直到形成现在的戏曲艺术,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包容性、创新性。虽然同六百年的昆曲、八百年的福建梨园戏相比,京剧只有230多年的历史,但它依旧吸收了百家之长,历经几代京剧艺术家的努力形成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美学风格,形成了最为严谨完善的中华戏曲表演体制,成为名副其实的国粹,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梅兰芳先生是中国京剧代表性艺术家,他代表了京剧艺术改革创新发展的理念和精神,他代表了中华文化以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的推广交流互鉴精神。他是最早把中国京剧带到国外的京剧表演艺术大师。1919年,梅兰芳先生去日本作文化交流,他表演的京剧惊艳了东瀛三岛。彼时,日本社会正经历政治、科技、文化改革,一些有文化情怀的日本商人看到中国京剧的魅力后大为赞叹,同时也启发他们一定要通过改革让日本本土文化传承保留下来。梅兰芳先生还曾出访美国、苏联,所到之处无不引起轰动。中国京剧受到海外观众的热烈欢迎,离不开梅兰芳先生对京剧艺术的守正创新的杰出贡献与行之有效的推广和传播。

京剧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表演形式和舞台呈现发生重大变化,京剧逐渐划分为传统京剧和现代京剧。不过,现代京剧还没有做到清晰完整、精致完美地在舞台上大放异彩,无论是在国内与观众贴近交流,还是让新创本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进行广泛交流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升。同时,京剧本身也面临如何创新剧目、发展表演手段的“拷问”。

我常常思考,作为文艺工作者,如何根据艺术本身发展规律推陈出新?我联想到,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位日本导演津田忠彦先生偶然发现了京剧艺术之美,然后放下自己的导演工作,开始引进中国京剧赴日本的学校、社区、剧院进行交流演出。他认为京剧是最高级的艺术,应该让日本更广大民众特别是中小学生享受京剧艺术之美。无独有偶,还有一位来自法国的导演索梅尔学先生也把京剧艺术引荐到了法国。在他的设计和推动下,从2005年开始,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京剧专业的师生们连续多年赴法国以及欧洲其他城市巡演,他们创排的剧目《京剧第一课》采用了将京剧课堂教学搬上舞台这种新型表演模式,向海外观众展示了基本功训练、排戏等过程,这台剧目在欧洲国家引起强烈反响,大获成功。

这件事情启发我,要在传承京剧传统艺术特色和价值观念基础上,创新京剧表演形式,探索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做大做强自己,让京剧不断焕发强大生命力。

去年,北京京剧院创作了一部京剧新剧目,以法国17世纪作家莫里哀的《吝啬鬼》为素材,以剧中主要人物阿巴贡为原型,通过京剧服饰、京剧唱腔、京剧化的表演等艺术形式包装,深度互鉴中法两国文化元素而形成的一部新颖别致的京剧小剧场剧目。作品一经推出,备受好评。剧中的人物形象、思想价值和京剧艺术美轮美奂妙趣横生的表演手段引起了观众广泛的共鸣。我们希望这部戏能为推动中国京剧走向世界、服务世界人民的文化生活、促进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鉴作出积极贡献,同时,我们将持续探索多种途径,以推动京剧艺术的未来发展,并为青年演员提供丰富的实践舞台。我们鼓励广大戏曲演员坚守服务大众的初心和艺术宗旨,积极传扬戏曲的魅力,使“国粹”在新时代中继续绽放璀璨之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戏剧》杂志订阅:

国内统一刊号:CN11-1767/J,邮发代号:2—3,国外代码:M30。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也可直接向编辑部订阅。

责任编辑 靳文泰

设计制作 尹明钰

主管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 中国戏剧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