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王小槑 龙方媛

编辑:贾方方

来源:婚姻与家庭杂志

“老张,你最近情绪不好,是家里出事了吗?”

“唉,不瞒你说,我媳妇儿外头有人了……”

“这话可不能乱说,弟妹不是那样的人。”

“我怀疑很久了。她动不动就找事儿,挑我毛病,还说啥都不肯跟我同房。”

因为怀疑妻子出轨,老张变得疑神疑鬼,跟媳妇儿吵架,跟踪媳妇儿,甚至开始四处散布谣言。老张媳妇儿忍无可忍,最终决定离婚。到了民政局,两个人还在吵个不停。

一番沟通调解之后,山东寿光侯镇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心理咨询师刘向春发现,原来,这一切的根源竟是女方进入了绝经期。

01

你了解绝经期吗

比起绝经期,大众更熟悉的词是更年期。

根据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绝经学组发表的《中国绝经管理与绝经激素治疗指南2023版》(下文简称“2023版指南”),传统的“更年期”是更广范的女性生理期定义,指女性从生育期过渡到老年期的特殊阶段,多数出现在40~65岁之间,其标志性事件是绝经。

目前,“更年期”更多用于大众的科普教育。在绝经前后的一系列相关症状统称为绝经综合征(旧称更年期综合征)。

受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长期以来,“绝经”或“更年期”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多含贬义,意味着女性不可抗拒的衰老。只是,这种负面印象不光来自外界,也来自女性自身。

今年50岁的李女士正处于围绝经期。怀着对孕育新生命的渴望,在此之前,她一直在积极备孕,做过几次试管,均未成功,但也始终积极治疗,不想放弃。直到她的月经出现了变化。

“绝经意味着我彻底丧失生育能力了。”当生育的可能越发渺茫之时,李女士陷入了抑郁症的泥潭。原本就是家庭主妇的她拒绝出门,不和外人打交道,夫妻关系、婆媳关系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好在丈夫明白她的难处,联系了心理医生。满脸愁容的她才走进咨询室,怯怯地说出内心的那些自我怀疑与否定。

因为绝经,同龄的华姐在婚姻上遭受了重创。绝经后,女性雌激素分泌减少,性欲减弱,“会性交痛,所以我很抗拒夫妻生活。但是丈夫不理解,说我故意躲着他,还说我是不是心里有了别人……”

这里需要明确一下到底什么是绝经。绝经是指月经的永久性停止,属回顾性临床诊断。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主任医师邹世恩解释说,40岁以上的女性停经12个月,排除妊娠及其他可能导致闭经的疾病后,即可临床诊断为绝经。若绝经发生在40~45岁之间,称为早绝经;发生在40岁以前,则称卵巢早衰。

长期以来的“月经羞耻”在涉及绝经的一刻降到最低,比起早早地与月经告别,进入40岁以后的女性会希望自己的月经来得更久一些。但是,天不遂人愿也在此刻展现得淋漓尽致。“早绝经”的女性往往还没来得及做好心理建设。“月经突然就乱了,还伴有一些症状,这很容易让人陷入恐慌:我的青春是不是到此为止了?”

山西省忻州市中医医院妇产科医师董俊丽结合以往的经验分析,很多女性患者关注、害怕的不是脂代谢、糖代谢降低,骨质疏松,钙的流失加重,而是不能生育、皮肤松垮、身材走形等。

“虽然生活上方便了不少,但总感觉比还有月经的同龄人老得快,还更男性化了。”“我的性吸引力是不是就降低了,老公会不会在外面找人?”……诸如此类的想法常常困扰着绝经期的女性,即便是那些旁人眼中相当出众的“女神”。

今年52岁的苏姐,容貌姣好、身段婀娜、能歌善舞,生活丰富多彩。在这样的年纪面临绝经,即便有着众多身边同事、朋友的“前情提要”,她还是来到医院向医生求助:“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我的月经再维持几年?”

02

同样的自然规律,不同的表现方式

根据2023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人员在《柳叶刀》子刊刊登的中国人均预期寿命的建模研究显示,到2035年,我国平均预期寿命将达到81.3岁,其中女性为85.1岁。

而“2023版指南”显示,中国女性开始进入围绝经期的平均年龄为46岁,绝经的平均年龄在48~52岁,约90%的女性在45~55岁之间绝经。这意味着,部分中国女性一生中可能有一半左右的时间处于绝经后阶段

“虽然我们以月经作为绝经的判断标准,但绝经的本质实际是卵巢功能的衰竭。”邹世恩强调说。然而,与古代相比,女性卵巢的使用寿命几乎没有延长。甚至受一些因素影响,卵巢早衰的发生年龄在持续突破我们的认知。

这就意味着,愿或不愿,在现阶段,绝经都是女性或者说人类社会无法改变且必须接受的自然规律。只是,同样的自然规律作用在不同个体身上时,会产生千差万别的结果。有人平稳度过,有人饱受困扰。

比起自己的很多姐妹,60岁的刘姐无疑是幸运的。53岁时,刘姐绝经了。带着从“前辈们”以及科普书籍中汲取的经验,她的围绝经期过渡得相当平稳。

“更年期你难受它要来,不难受它也要来,那就正确对待吧。”刘姐不光提前做好了自己的心理建设,也大大方方地给家人做了友情提示:“我要更年期了,身体上有些不舒服,有时候也可能会冒犯你们,你们不要计较,那不是我的本意。”

丈夫和儿子知道她正经历女性里程碑般的生理阶段,也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对此,刘姐也会在适当的时候提供情绪价值的反馈。“带他们去吃顿大餐、看场电影或者组织一下旅游、买点儿礼物,弥补一下给他们造成的伤害。”

当然,并不是所有女性都能拥有刘姐一样的运气。据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李洪钧介绍,84%的女性会至少经历一种典型的绝经相关症状。

“近期症状包括月经失调、血管舒缩症状、精神症状、衰老症状等。雌激素缺乏还有远期危害,比如骨质疏松症、心血管疾病、泌尿生殖道萎缩症状等。”乏力虚弱、易激惹、睡眠障碍、肌肉骨骼关节疼痛和潮热出汗……诸如此类的症状,有时要伴随绝经期女性几年时间

今年59岁的杨姐在48岁时绝经,她至今仍然记得当时身体一下子热起来的感觉,干活儿的时候腰也不舒服。后来因为甲状腺结节去就医,她才了解到,原来这些都属于绝经综合征。进入围绝经期后,刘姐最明显的症状是失眠。但是因为不算严重,她也没有在意。可直到绝经后,失眠的症状也不见缓解,她才去了医院。

“更年期”曾是阿瑞完全不想提及的话题。母亲歇斯底里的形象烙印在她的脑海里很多年不曾散去。“那时恰是我的青春期,两个人的情绪进行着最激烈的碰撞。她动不动就跟我撂狠话,不是要跳河就是要自杀。我当时就在想,等我到她的那个阶段会是什么样子。”

46岁的阿瑞在一年前绝经,那时的她终于明白母亲不可控的情绪究竟缘何而来。起因可能只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比如我让老公刷碗他慢慢吞吞才动手,我就能产生一系列的负面情绪:这辈子嫁给他,我真倒霉。老公太不理解我了,我太可怜了。在此基础上又产生新的情绪—绝望、痛苦,强烈到一定程度,就想要有一个行为,比如我要跟他离婚,我要自杀。”

不过,好在阿瑞是职业心理咨询师,能把自己的情绪链条看得非常清楚。

03

积极应对,方为破解之道

尽管与朋友们相比,阿瑞的绝经来得更早一些,但她清楚地知道,自己在意的并非绝经本身,而是“我还是女人吗?我还有青春活力吗?我是不是快死了,我身体不好吧,我是不是跟别人比不一样啊?”

当内心的疑问一一有了答案,她也就放平了心态,“是在正常范围内的早,那我就接受它”。现在的她很满意自己的生活:“我不羡慕16岁的女孩,她拥有的只是未来的可能性,但是我46岁,已经拥有了一个确定的发生过的精彩人生。我知道等到80多岁的时候,我坐在阳台上有那么多好玩儿的事情可以回忆。”

董俊丽认为,可以试着以这样的角度看待绝经。其实就是到了一定的年龄,身体的一个器官功能丧失了。而这一器官恰好是女性独有,且其所分泌的雌性激素在绝经前一直滋润着女性的全身。因此,所谓绝经女性,无非是到了某一个年龄段,需要补充其所缺少的激素而已。

“女性的价值不应因生育力结束而降低。绝经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它也可以赋予女性新的活力,重新塑造个人的生活、人际关系和未来目标。”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妇科内分泌与生殖中心副主任陈蓉在一次访谈中提到:“更年期、衰老和死亡都是生命的自然过程。人的自然年龄(序齿年龄)无法控制,人的心理年龄却是可以控制的。建议大家给自己一点儿小激励。处于这个年龄段的你有着独特的魅力,这时候的你已经不是初入职场的小白,现在经验值爆棚,体力也还好,家庭的拖累随着孩子长大成人也暂告一段落。其实,这时是你人生中最好的时光。”

能如此看待更年期的女性大多会在绝经后重新评估自己的价值观、生活目标和兴趣爱好,找回妻子、母亲、女儿等身份之外的最真实的自己。少了月经期的困窘和注意事项,她们更加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积极参与锻炼、养生和社交活动。当然,这一切都建立在恰当的绝经期健康管理基础上。

不过,绝经期健康管理也并非到了绝经期或是即将进入绝经期才能启动,而是可以早早地着手进行。早做准备,才能更好地应对。邹世恩建议女性在成年之后持续关注卵巢健康,一些伤害卵巢的举动尽量少做,比如抽烟、长期接触化学物品、熬夜、焦虑、肥胖或过度减肥等。

而到了围绝经期和绝经期,如果有症状且影响到工作生活和身心健康,应该及时寻求药物治疗。药物干预的同时,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运动习惯也是绝经期健康管理的必要环节。

董俊丽也认为,排除了这些禁忌证和相对禁忌证就可以使用激素。“绝经10年内和60岁以前进行激素补充治疗是最好的,或者说是获益大于风险的。在这个窗口期用药还可以起到保护心脑血管,预防阿尔兹海默病以及预防骨量丢失的作用。”

希望所有正在经历或即将经历绝经的女性,都能积极正面地去面对、破解,直至与它融洽相处。就像采访时阿瑞所说的:“人生永远拥有无限的可能,如果更年期拦不住你的话,那么,其他什么事儿也都拦不住你。”

本文摘自《婚姻与家庭》杂志 2024年3月上

原标题《人生下半场更精彩!“绝经期”不应被妖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