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近微信改版,容易找不到尹哥的文章,大家记得把尹哥设为星标⭐️ 哦~

尹哥赠书福利

各位小伙伴

又到福利大放送时间啦!

你知道哪些科学史故事?

我们将从

回答互动问题+转发本文至朋友圈

的小伙伴中

随机抽取3名幸运读者

分别赠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科学外史”系列中

1本

福利活动常有

关注尹哥不迷路

活动截止时间:4月18日

(将会在4月19日的推文里公布获奖名单)

活动解释权归「尹哥聊基因」所有

今天的文章开篇,给大家介绍一位重磅人物,他的分量,不夸张地说,几乎所有爱书、藏书的人都知道——江晓原,现任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院长。

对于不太熟悉他的读者,用“三个第一”来切入比较直接:他于198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是中国第一个天文学史专业的博士。1999年调入上海交通大学,出任中国第一个科学史系首任系主任

江晓原教授40多年来一直专心于学术,著述丰盛,在上海交大的介绍页里,江晓原教授仅列“唯一与第一作者”的图书便有近40种,“唯一与第一作者之CSSCI及同级刊物”近80篇

他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思想在国内外受到高度评价,新华社曾三次为他播发全球通稿,足见学术造诣之深。

生活中,江教授对各种知识有着极为广泛的兴趣,于家中坐拥书城,藏书50000余册,无奇不包,你感兴趣的一切他几乎都能与你侃侃而谈:星座、科学大神的野史、科幻小说、电影、AI……

△ 江晓原在自家书房

多年前,他的《性学五章》一经出版,让无数猎奇读者大开眼界的同时,也不得不在灵魂的有趣程度上自叹不如。江晓原教授还长期在北京上海等地的知名媒体开设个人专栏,发表了大量书评、影评、随笔、文化评论等,如果你爱书,却没看过江晓原教授撰写的书评、推荐的书单,可能真得好好反思一下了……

早在2006年时,江晓原教授为法国著名科学杂志《新发现》(SCIENCE & VIE)中文版撰写“科学外史”专栏,2013年时,他将这些文章结集成《科学外史》一书出版,荣膺首届“中国好书”等多项荣誉。

孔子的诞辰为啥可以测算?爱因斯坦为啥是一个超级“民科”?但凡看过的人,都会被打开书的那一刻,那种扑面而来的高能知识密度震惊得停不下来。

此后,《科学外史》又出版了第2卷、第3卷,时隔5年后,今天,要为你隆重推荐江晓原教授的新书——《科学外史Ⅳ》《科学外史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江晓原教授管这些文字叫“外史”,这是种自谦的说法。

如果要谈读后感,就一句话,江晓原老师的文字,幽默中透露着思想的锋芒,可爱里埋藏着一股巨大的思辨张力。

你似乎感受不到和作者的年龄代差,隐藏在书页背后的似乎就是一位有着如少年般旺盛的好奇心的同龄人。

在这个由算法驱动的短视频时代,有趣早就不是稀缺品,但在追求趣味的同时,还能提升你思想深度的读物,真的值得你好好珍惜。

01

是科学,更是一场跨越历史、社会、文化、政治的思想盛宴

江晓原教授这样评价自己的《科学外史》写作:

想和读者分享我对科学技术的新解读和新看法。这些解读和看法都是在“反科学主义”(反对唯科学主义)纲领下形成的,所以经常能够和老生常谈拉开距离。

他说,“外史”其实是双关语。自学术意义言之,是科学史研究中与“内史”对应的一种研究路径或风格,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等外部因素的关联及互动。自中国传统修辞意义言之,则有与“正史”相对的稗史、野史之意,让人联想到《赵飞燕外传》《杨太真外传》之类。这也将不爱看严肃读物尤其是科学作品的读者的忧虑一扫而空。

《科学外史Ⅳ》《科学外史Ⅴ》不是那种一板一眼的枯燥科普书,不是向你介绍火箭、飞船、坦克的制造过程和技术问题,也不会出现物化生的生涩难懂的计算公式或理论,其中不乏将科学放在社会、文化、政治、资本的大背景下审视。

比如:科学争议与思考、科学政治学、科学与幻想及商业炒作、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明星的星路历程......

书中讲到:

在“帝国科学”的宏大叙事中,科学家的私德是无关紧要的,人们关注的是科学家的科学发现,所谓的“帝国科学”,其实是有着原罪的。

他以英国植物学家约瑟夫·班克斯为例,他迷恋探险和植物学,搭着“奋进号”军舰,他前往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Tahiti,法属海外自治领地,另一个常见的译名是“大溪地”)探险时,却被发现滥交行为。一边是班克斯在岛上纵欲滥交,一边是他留在故乡的未婚妻正泪眼婆娑想念丈夫,不知所以然。放在今日,管它是何方神圣,立马在人们心里被列入“渣男”行列,一下子身败名裂。但是在“帝国科学”宏大叙事的掩饰下,班克斯倒是活得十分滋润,成为英国著名的探险家和植物学家,没有损伤。

△ 约瑟夫·班克斯

书中作者还带大家思考: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这些在别的民族土地上采集植物和动物标本、测量地质水文数据等的“科学考察”行为,有没有合法性问题?有没有侵犯主权的问题?这些行为得到当地人的同意了吗?当地人知道这些行为的性质和意义吗?他们有知情权吗?……

这些问题,在今天的国际交往中,确实都是存在的。人们关注到了帝国主义力量的强大,但是也不要忘记帝国主义的迫害行径。

《自然》(Nature),被视为国际学术界的顶级期刊,国内多少博士生、学者趋之若鹜,甚至将在这样的刊物上发表文章与学术晋升相挂钩。

江晓原教授在《科学外史Ⅳ》中用整整一章、13篇文章、近90页的篇幅,对神刊背后的故事进行了极为全面的批判性解读。

△ 1869年11月4日,《自然》 ( Nature ) 杂志正式创刊

江晓原描述了《自然》的精心粉饰的四重骗局,所谓“影响因子”背后的生意经,国际学术界大佬在期刊中的“暗箱”操作......

江晓原教授摆事实讲道理,让我们领略到真正的科学精神,就是让人在陷入狂热、盲从状态时能时刻保持清醒:所谓科学的世界、所谓的强大都有两面性,不要忽视社会性、经济性因素的存在和影响。

02

打破次元壁,科学大神的星路历程和普通人生

《科学外史Ⅳ》《科学外史Ⅴ》中不乏对多位科学家成名的“星路历程”进行刻画,不乏对高高在上的科学大神的调侃,意在将他们身上的“科学家”光环卸下,营造一种“老朋友”又见面聊聊天的亲切感。

赫赫有名的物理学家牛顿、霍金,数学家、哲学家莱布尼茨,天文学家、科幻作家卡尔·萨根、生物学家道金斯、古尔德悉数登场。

提及牛顿,不少人都知道他躲在小黑屋里研究炼金术的逸闻。

但你想不到的是,数百年后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就收藏了大部分牛顿炼金术方面的秘密手稿,揭示了牛顿和炼金术之间的隐秘关系,这种关系在此之前堪称世人闻所未闻。

是不是有种打破次元壁的感觉!

凯恩斯给出的结论是:牛顿并非人们想象中的“科学之神”,而是“最后的巫师”(the last of the magicians)!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牛顿的炼金术笔记

炼金术的名声在英国历史上的相当长时间里并不很好。在牛顿的时代,大致情况是,不少人对于公开从事炼金术活动心存顾虑,他们往往喜欢将“炼金术”(alchemy)和“化学”(chemistry)混为一谈。

而炼金术士活动往往行事低调而隐秘,牛顿本人也基本上属于这种情况。

提起霍金,书中描写霍金的媒体意识倒是可以给当代想要成为“中国科学明星”的人以启迪。是霍金成就了《时间简史》还是《时间简史》成就了霍金,这个问题在书中也有讨论。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中国引力与相对论天体物理学会前理事长赵铮这样说到:

《科学外史》记叙了与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有关的精彩的人文内容,可以使读者了解到科学发现道路的曲折;科学家是有成就的伟人,同时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因而不是高不可及的。

这也是江晓原教授通过《科学外史Ⅳ》《科学外史Ⅴ》想要传达给读者的思想之一。

03

开阔视野,提升科学品位,脑洞大开

宇宙无言,难道一切只是造物者的游戏?科幻成真,原子弹制造泄密真的源于噱头?机缘巧合,围观火灾的科学家怎样发现恒星的本质?遥望苍穹,到底是谁第一个发现了木星的小弟?

有些物理学、天文学、地理学,甚至农学上不为人知的事情,通过江晓原引经据典、深入浅出的讲解之后,只会惊叹:“原来如此!”

比如,在《科学外史Ⅴ》中,江晓原教授用两节的篇幅,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著作,讲述了天文学与星占学的历史情缘与千丝万缕的关系。

原来星占学文献保存了天文学史料,原来“科学革命”的旗帜、《天体运行论》的作者哥白尼和星占学有着隐秘关系。

在《科学外史Ⅳ》中,江晓原换种思路谈论技术成就,将汇兑、纸币、伪钞归为唐宋时代的金融技术,讨论人工智能的模糊边界和自动装置的古代渊源,讲述了望远镜早在 2000 多年前就已经有了的有趣但离奇的故事。

江晓原教授像是一位引线串珠的人,将散落的、东一处西一处的历史小事件不遗余力衔接起来,力图站在科学的边缘看问题,试图给大家一个更为客观和宏观的视角来品味科学。

江晓原和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可谓是挚友。刘慈欣对《科学外史》的评价一语中的

江晓原老师潇洒地穿梭于多个学科,多个时空。在有趣、新奇的知识背后一以贯之的是对科学和韧性的严肃思考。

江晓原的文章多是反思科学主义,他自己曾经在接受《三联生活周刊》的采访时说到:

我已经变成了一个反科学主义者,在这三个事情上都是持否定态度。

第一个是科学等于正确,第二个是认为科学能解决一切问题,第三个是认为科学是至高无上的知识体系。

《科学外史Ⅳ》《科学外史Ⅴ》正好体现了作者的怀疑精神和探究精神,作者在书中对看似“科学”“真理”的事情有大胆质疑的精神,并进行考证。

尽管你我作为芸芸众生,不能人人都去促进科学、科技发展,但是我们能做的是关心科学、科技的高速发展,做到像江晓原教授书中发出的信号那样:全面看待科学、科技问题,时刻保持理性、警惕和反思。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刘华杰评价道:

从科学知识社会学(SSK)的角度看,根本没有外史与内史之分,江晓原写的就是科学史。

此科学史已打通了科学社会学和科学政治学,揭示了科学技术是理性与非理性参半的人类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