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轻轻一点“关注”按钮,这不仅能让您便捷地接收我们后续为您精心准备的精彩文章,更能让您在阅读的海洋中畅游时,随时与我们交流心得,分享感悟。您的每一次点击、每一个评论,都是对我们创作热情的极大鼓舞,也是我们不断进步、持续创新的源泉

我叫刘大伯,今年已经65岁高龄了。我有一个比我小几岁的堂弟,名叫王小明。我们从小一起长大,感情就像亲兄弟一般好。

20年前的一个秋季,我们正在家乡的农村干着农活。那年我已经50出头了,看着村里有些同龄人的子女在城里有了好工作,他们老人就过上了无忧无虑的生活,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晚年将何去何从。我和王小明这辈子除了种地,也没有别的本事,将来恐怕只能守着那几亩地,吃喝拮据。于是,我拿出自己5万块钱的积蓄,打算作为启动资金,让王小明把地卖了,和儿子一起去城里打工,日后就可以和儿子一家人团聚,享清福了。

那年秋天的一个午后,天气格外的晴朗宜人。我独自坐在家中的院子里,看着树上的叶子被微风吹得哗哗作响,不禁感慨万千。我想,我这把年纪了,身体还硬朗,日子过得也算有滋有味。可是将来呢?要是哪一天身体真的捉襟见肘了,守着这几亩地,可就吃苦头了。我环视四周,看到村里的老张、老李,儿子在城里有了好工作,他们老两口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我就开始反思自己的晚年该怎么打算。

正当我沉浸在这些思绪中时,王小明来我家里做客了。见他来了,我连忙把酒菜端上桌,招呼他坐下喝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明啊,你看看咱们村里的老张、老李,儿子在城里有好工作,他们老两口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你我这些年辛辛苦苦在家种地,到老了恐怕吃喝都成问题。"我说,"不如你把地里的活卖了,和儿子一起去城里打工赚钱,等老了就可以和儿子一家人团聚,享享清福。"

王小明皱着眉头说:"大伯,您这话我听着是有些道理。不过我们毕竟是老农民了,到城里也难适应那种生活。再说了,我们辛苦劳作这么多年,地里的活就这么卖掉,心里还是有些不甘心。"

我继续说:"小明啊,咱们现在身体还硬朗,到城里打工赚钱还是可以的。等老了,身体真的吃不消了,儿子们总不能让我们这些老人在外面流浪吧?到时候有个窝儿,有儿女孝顺侍候,那才是人生的最后归宿。你看看村里的老人,有多少是孤苦无依的?我是怕咱们两个将来也是这个下场。"

"再说了,我这里还有5万块钱的积蓄,正好可以作为你去城里的启动资金。到时候赚了钱,你还有个后路可走。"我掏出钞票摆在桌上,以示诚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王小明还是拒绝了我的好意。他说自己实在是舍不得地里的活,更不想拿着我的钱去城里闯荡。我再三劝说,他还是坚持己见。

看着桌上的那叠钞票,我的内心五味杂陈。一方面,我很理解王小明对土地的那份执著,因为我们这一辈子就是靠这块地为生;另一方面,我又非常担心他的晚年将来会过得十分艰辛。

最后,我只好作罢,把钱收了回去。不过我对王小明的决定还是有些失望和担心。我们这一辈子就这么在地里辛苦耕作,将来真不知道是什么下场。

不久后,我下定决心,把地里的活租给别人,拿着5万块钱自己去了城里。一开始的日子的确是有些吃力,因为我们这些老农民根本没有在城里生活的经验。好在有儿子在那里,给了我很多帮助和照应。慢慢地,我也适应了城里的生活节奏和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次回到家乡,我都会劝说王小明也这样做。可是他总是一味地固执,觉得离开家园就等于离开了自己的根。我只能尊重他的决定,暗自担心他的晚年生活会非常困苦。

日子一年一年地过去,转眼20年就这样飞逝了。这20年里,我在城里的生活越来越好,儿子事业也有成就,我的晚年生活算是有了一定保障。

可是王小明呢,他还是老老实实地在家种地,过着自己一贯的日子。这20年里,他的儿子也成家立业,生活重心都在城里。偶尔回来,也是匆匆忙忙,对于父亲的生活自然是无暇顾及。

我每次回家,都会看到王小明仍然在地里劳作的身影。他的背已经有些驼了,脸上也爬满了皱纹。看到这样的景象,我心里十分难过。我曾无数次劝说他,让他和儿子一起生活在城里,晚年可以享享清福。可是他总是执拗地说:"大伯,这块地就是我的命根子,我离不开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这样,又过了几年。有一天,我专程回到家乡,想看看王小明的情况。一进村,我就看到王小明正弓着腰在地里干活。他的身影比几年前又单薄了许多,动作也显得非常吃力。我赶紧上前,扶起他往家里走。

"小明啊,你看看你现在这个样子,还整天在地里干活,简直就是把自己的身体当儿戏。"我责备道。

王小明无力地说:"大伯,我已经60多岁的人了,这辈子除了种地,也没有别的本事了。您看,儿子他们也不在身边,我若是不种地,可就啥都没有了。"

我看着他那佝偻的背影,内心无比沉痛。当年我劝他离开这片土地时,他是多么的固执;如今,他却被这片土地束缚得几乎喘不过气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在这时,王小明的儿子开着车赶回来了。他一看到父亲这副模样,眼睛顿时红了。

"爸,您怎么还在这儿干活呢?咱们回城里住吧,这里也没什么值得您操心的了。"儿子劝道。

王小明却固执地说:"这块地就是我们的命根子,我离不开它。你们在城里已经有了自己的生活,我在这儿也挺好的。"

儿子急了,说:"爸,您看看您现在这个样子,哪里还有什么'挺好'?要是在地里出了什么事,我们可得伤心死了。您就听话,和我们一起回城里住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也连忙附和道:"是啊小明,你已经这把年纪了,还整天在外头干活,实在是太拼命了。你就听儿子的话,回城里和他们住,晚年有个好归宿。"

王小明面露犹豫,过了好一会儿,终于点了点头。

就这样,王小明放下了执拗,和儿子一起回到了城里。起初,他还是时不时想念家乡的土地,总想着什么时候可以回去看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渐渐发现,城里的生活也挺不错的。

儿子和儿媳都很疼爱他,给他最好的吃穿用度。他也不用再像从前那样,整日在地里辛苦劳作。有空的时候,他就在小区里散散步,或者和其他老年人下下棋。日子过得清闲自在,比在家乡的时候轻松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一次,我去他家做客,见他神采奕奕的,问他是不是很高兴。他笑着说:"大伯,您当年真是高见远瞩啊。要不是您一再开导,我可能真的会把自己的老年时光耗费在那片土地上。现在想来,那片地固然是我们的根,但是亲人才是我们的命根子啊。"

我拍着他的肩膀说:"好啦好啦,过去的事就不提了。只要你现在过得开心就好。"

我连忙打断他的话:"哎哟,你这孩子,都说了不提这些旧事了。现在看你有这么好的晚年生活,我也心里踏实了。以后咱们就老老实实享清福吧。"

从那以后,我和王小明的日子就像两个无忧无虑的老年人那样,过得逍遥自在。我们常常在小区里散步,或者在棋牌室下棋聊天。有时,我们也会相约回到家乡,走走曾经那些熟悉的田间小路,回忆童年时代的种种趣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常常感慨,要不是当年我坚持开导王小明,他只怕现在还在家乡的那片土地上操劳吧。虽然一开始他是固执的,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正确的人生道路。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对亲朋好友的关心和开导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有时候人们会被眼前的一时执著所蒙蔽,看不清前方的路。

人生的道路曲折多舛,但只要有亲朋好友的关爱相伴,就一定能找到通向幸福的途径。这就是我从这件事中得到的最大启示。

尽管王小明已经搬到城里和儿子一家人生活在一起,但他内心对家乡那片土地的眷恋却始终无法磨灭。

有一年春天,王小明对儿子说想回老家住一阵子,看看家乡的田园风光。儿子虽然有些不放心,但还是同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王小明孤身一人回到了家乡。一进村子,他就迫不及待地奔向自己那片熟悉的旧地,仿佛在见到了多年不见的故人。他缓缓踱步在地头,看着新种下的麦苗渐渐冒出地面,心里充满了喜悦。

"啊,这里可真是我的老家啊!"王小明自言自语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就这样,王小明开始在家乡小住。白天,他会在地里劳作,照看着那片土地的一切;晚上,他就在自家的小院子里乘凉,望着满天的星斗,心境无比祥和。

这一住,就是大半年的时间。期间,我几次回到家乡,都看到王小明在地里忙活的身影,心里颇为不安。我担心他会像从前那样,把自己的身体耗尽在这片土地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果然,没过多久,王小明的身体状况就出现了问题。有一天,我正在家乡的小集市上买菜,突然看到王小明蹒跚着往我这边走来,脸色惨白,一副虚弱的模样。

"小明,你这是怎么了?"我连忙扶住他,关切地问。

我看着他这副模样,顿时火冒三丈,狠狠地训斥道:"你这个死心眭铁的东西!当初我是拼了老命才把你劝回城里的,你现在又回到这里糟践自己的身体!你可曾想过,要是你在这里出了什么事,你儿子一家子会是什么心情?"

王小明低着头,无言以对。过了好一会儿,他用虚弱的声音说:"大伯,您说得太有道理了。我这次是真的栽在这片土地上了。您当年为了我的晚年着想,拿出了5万块钱想让我有个好归宿,我却固执己见,不听劝告。如今吃了这么大的亏,我才深有体会,家乡虽然是我们的根,但是晚年的归宿还是应该在子女身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摇了摇头,叹了口气,上前搀扶着他往回走。我心里希望,这次的教训能让他彻底放下对这片土地的执著。

从那以后,王小明再也没有回到家乡的旧地里去了。他终于彻底放下了对这片土地的那份执念。

每当我们在小区里散步时,王小明都会感慨地说:"大伯,要不是您当年坚持不懈地开导我,我这把老骨头现在怕是只能在家乡的那片地里勉强度日了。您的那5万块钱,虽然当初我没有把握住机会,但最终还是让我看清了什么才是真正对我有益的。"

我笑着说:"好啦好啦,过去的事就不提了。现在看你有这么好的晚年生活,我也心里踏实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小明点点头,语重心长地说:"大伯,我这一生最大的教训就是太过固步自封,对您的劝说视而不见。如果不是您一再开导,我只怕这把老骨头现在还在家乡的田地里东挣西挣吧。我太庆幸,最后还是选择了正确的人生道路。"

是啊,人生的道路往往曲折多舛,如果一味固步自封,就很容易陷入彷徨和迷茫。唯有睁大眼睛,认清现实,把握住眼前的机遇,才能找到通向幸福的途径。

我常常感慨,如果当年我没有坚持不懈地劝说王小明,他只怕现在还在家乡的那片土地上操劳吧。虽然一开始他是固执的,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正确的人生道路。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对亲朋好友的关心和开导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有时候人们会被眼前的一时执著所蒙蔽,看不清前方的路。

如今,我和王小明的日子就像两个无忧无虑的老年人那样,过得逍遥自在。我们常常在小区里散步,或者在棋牌室下棋聊天。有时,我们也会相约回到家乡,走走曾经那些熟悉的田间小路,回忆童年时代的种种趣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由衷地感谢有王小明这个好朋友相伴。正是因为有他,我们才能互相启迪,共同走过人生的坎坷,最终找到了幸福的归宿。生命的路途虽然崎岖,但只要有亲朋好友的关爱相伴,就一定能找到通向幸福的道路。这就是我从这件事中得到的最大启示。

人生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只要我们能互相关爱、互相启迪,就一定能找到幸福的方向。这份友谊之情,将会永远温暖着我们的心灵。

尽管王小明已经放下了对家乡那片土地的执念,搬到城里和儿子一家团聚,过上了相对安逸的晚年生活。但命运往往还是难以预料,人生的坎坷从未停止。

有一年冬天,王小明感冒发烧,病情一直未能痊愈。儿子千叮咛万嘱咐,让他一定要好好休息,结果他还是偷偷跑到小区外面遛弯。当天夜里,王小明的病情突然加重,高烧不退,说胡话、神志不清。儿子一家人急得团团转,赶紧送他去医院检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明啊,你可算是栽在这个该死的病魔手里了。"我哽咽着说,"当年我那5万块钱,你若是把握住机会,现在或许就不会落到这步田地了。"

王小明费力地摇了摇头,用微弱的声音说:"大伯,您别这样说。这些年来,您一直都是我的知心好友,在我最困难的时候一再指点我走正路。我这一生最大的幸运,就是有您这个挚友相伴左右。"

我哭着说:"可你看看你现在这个样子,我心里实在是太难过了。我恨不得能把自己的寿命分给你几年。"

王小明笑了笑,说:"大伯,人生就是如此吧。您当年为了我的晚年着想,我却固执己见,最终还是没能逃脱这一劫难。不过,我已经没什么遗憾了。您一直以来都在关心我,我很知足了。"

说着,他用尽全身的力气,从枕头下面掏出一个旧钱包,里面是我当年给他的那5万块钱。他把钱包塞到我手里,说:"大伯,这钱您当年是好心给我的。如今看来,我是彻底没缘分用上它了。您收下吧,这是我唯一能表达心意的方式了。"

我紧紧握着那个钱包,泪水夺眶而出。我知道,王小明这是在做最后的托付了。

果然,从那以后,王小明的病情每况愈下。他开始时常神志不清,认不出周围的人。有时候,他会突然惊醒过来,以为自己还在家乡的地里干活,喊着"太阳太晒了"、"雨要下了"之类的话。看到这样的情景,我和王小明的儿子都痛哭流涕。

最终,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王小明就这样安详地离世了。他临终前对儿子说了一声"我走了",然后便闭上了双眼,离开了这个尘世。

"儿子啊,我走了,你们就别太伤心了。我这把老骨头,活到现在也算圆满了。如果没有你大伯当年的开导,我只怕会一辈子困在家乡的那片田地里,最后孤苦无依地死去。是他一再指点我走正路,让我最终能够放下执念,和你们团聚,度过人生的最后几年。

你大伯当年拿出5万块钱,想为我的晚年谋一条出路,可惜我太过固执,没能把握住机会。如今这笔钱我也用不上了,就全部留给你大伯吧,这是我唯一能表达心意的方式了。你大伯是我这一生最好的知心朋友,我由衷地感谢有他相伴左右。

看完遗嘱,我泪流满面。想到王小明生前那番诚挚的嘱托,我的心里五味杂陈,无比感动。

从那以后,我就搬到了王小明儿子家里,过起了幸福的天伦之乐的生活。儿子和儿媳待我有加倍的孝顺,我也把他们当亲生儿女一般疼爱。日子就这样平淡而充实地过去了。

有时,我也会拿出王小明留给我的那5万块钱,默默地数着。每次看到那钞票上王小明当年的字迹,我就会想起多年前的一幕幕。我由衷地感谢有这么一个好朋友,陪伴我走过了人生的坎坷,让我最终找到了幸福的归宿。

是的,正如王小明遗嘱中所说,只要我们永远牢记彼此的爱,就没有什么遗憾了。友谊之光永远温暖着我们的心灵,照亮着通往幸福的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