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然概况

搜索

法库县叶茂台镇,镇政府驻地叶茂台村。东与秀水河子镇相邻,西与彰武县东六家子镇接壤,南与新民市大柳屯镇为界,北与包家屯镇毗邻。

境内坐落有圣迹山、马鞍山、歪脖山、北大山等山峰,形成了全境丘陵平原相间的地势。地理位置处在科尔沁南缘,风沙较大,属于县境西部风沙盐碱区,全镇辖22个村、屯。其中,行政村12个、自然屯10个.境内有国道101线通过,交通便利。又因法库、彰武、新民三县于此地相交,所以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一处较大的贸易市场。

叶茂台镇是法库古迹遗存较多的集聚区。辽渭州古城坐落在西二台子村境内,圣迹山(叶茂台村西山)是辽朝后族萧氏的祖茔地,是辽墓较集中的一处墓葬群。辽北府宰相萧义的墓葬就在这里。

政区沿革

旧属开原县。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划归法库直隶厅,隶属正西路巡警分区(驻地叶茂台)。宣统二年(1910年)。实行地方自治,隶属法库西三乡(自治会驻地叶茂台)。

民国二年(1913),法库废厅立县,政区沿袭旧制。民国十二年(1923),实行区村制,隶属法库第七区(区公所驻地叶茂台)。时有大小商号9家,商业逐渐兴隆起来。民国十七年(1928),区划调整,第七区更名第五区。设石桩子、西二台子、榛子街5个主村,领27个副村。民国二十八年(1929年)法库志略记载:“距邑90里为法库西陲重镇、赴彰武之孔道,附近地带距县城颇远,故全村商务繁盛,为全县之冠。计大小商贩40余家,每月有马集二次,为附近牲畜交易之期”。

伪满时期属叶茂台、獾子洞、阎荒地3个村,辖16个屯.国民党占领时期,改村为乡,改屯为保。

1948年2月,法库全县解放,隶属法库第六区(区政府驻地秀水河子),辖16个行政村。1956年撤销区村建制,分属獾子洞、阎荒地、叶茂台3个乡;1958年2月并乡,划归秀水河子、叶茂台两乡。

1958年9月,实行人民公社化,隶属秀水河子人民公社、叶茂台两个乡。1961年从秀秀河子人民公社划出太平庄、阎荒地、庙台山、当石山、四架山、西头台子、叶茂台、母坨子、榛子街、石桩子、四官堡11个生产大队,并增设薄坨子、小荒地、太平山3个生产大队,以驻地为名,成立“叶茂台人民公社”。1967年从新民县划入西二台子生产大队,共辖15个生产大队,

1968年6月,成立“叶茂台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1981年革命委员会改为公社管理委员会。

1983年末,实行乡村制,更名为“法库县叶茂台乡”。1985年,改为“法库县叶茂台镇”。2004年2月调整村级规模小荒地村并入四架山村,太平村并入四官堡村,母坨子村并入薄坨子村,刘家堡村并入太平庄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村屯名称及由来

【叶茂台村】叶茂台村,原名“五家子”、“夜猫台”、“野猫台”,建制村。隶属叶茂台镇。镇政府驻地。清顺治年间,有阎、汪、刘、朱、李等五户,由关内迁来此处垦荒定居,得名“五家子”。后因此地森林茂密,鸱枭鸟(别称“猫头鹰”,俗称“夜猫子”)成群聚集,昼伏夜出,每到晚间鸣叫声响彻四野。亦因该地系柳条边边台之一,曾开设有一边门(叶茂台边门,不在老边十六边门序列之内)遂更“五家子”之名为“夜猫台”。

清道光年间,因此地辟有一条彰武通往铁岭的官道,过往客商经常于此小憩、打尖或住宿。同时进行些简单的物物交换。时间一长,便逐渐发展成为商贸集镇。清末,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村人及过往客商均认为“夜猫台”之名不雅。在大家的倡议下,由乡绅李东文、李金提议,改“夜猫台”为“叶茂台”。取枝繁叶茂,寓意各业兴旺、发达、繁荣之意。于是,“叶茂台”之名便一直沿用至今。

叶茂台村是法库境历史遗迹较多之地,该村之西山,就是一处较大的辽墓群。自1952以来,在这里先后发掘了23座辽墓,有的墓葬虽早年被盗,但仍清理出不少文物。也有完整的墓葬,如编号为7的辽墓,就是一个完好如初的墓葬。仅这一座墓就出土文物300多件。其中的两幅绢轴画“深山祺会图”、“郊原野趣图”及双陆棋、棺床小帐等,曾轰动整个考古界,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另在编号16的墓葬中,出土了一方墓志,由此得知,该墓为辽北府宰相萧义之墓。墓志记载,萧义字子常。又名常哥,生于辽兴宗重熙八年(1039),卒于辽天庆十(1111)。“以其年十一月十八日,薨于私第,享年七十有三……以二年(1112)三月十三日葬于辽川之右圣迹山之阳,袱先茔也……”萧义墓志的出土,不仅为我们研究辽史,补遗辽史之不足提供了史料,也告诉人们——法库就是辽之后族萧氏的家乡故里。

叶茂台辽墓壁画

【石桩子村】原名“三家子”,建制村。隶属叶茂台镇。清初有杜、金、崔三户蒙族人迁移此处首居,成村落后,取村名为“三家子”。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重修关帝庙清理地基时,挖出一个石经幢,高丈许,底部棱形石盖上有房型盖顶,石面上刻有佛像,村人称其为石桩子,庙修好后将之移入庙内,遂更村名为“石桩子”。

该石经幢座高一尺五,高五尺,顶盖覆八棱形石盖,上有石柱七节,总长不过七尺,石色清白,石质坚硬,八面各刻佛像一尊,雕镂精工,系八宝罗汉像。

石桩子石经幢

经专家鉴定该石经幢为辽代遗物。也有专家说是五代时的遗物。由此可说明该村历史较为悠久。

【四官窝堡村】四官窝堡村,建制村,隶属叶茂台镇,辖太平1个自然屯。

村名由来有两种说:一说,清代法库门有四户当官的,雇人在此地搭窝棚为其开荒种地、放养牛羊,故名“四官窝堡”。另有一说是:清代有一位蒙古王爷,名字叫“四官”,在此占荒后,招佃户耕种,遂名“四官窝堡”,解放后改成“四官堡”。

【太平屯】太平屯,曾名兔子屯、太平山,自然屯。原系建制村,2004年2月,调整村级规模与四官堡村合并,隶属四官窝堡村。清代,有房姓者首先迁居此处垦耕,渐成村落,因当时此地草深林密,野兔经常出没于村中,遂取村名为兔子屯。后迁住者增多,有姚姓到此开店,嫌村名不雅,并以村落依靠东南小山,兔子乃祥和之物,于是便改兔子屯为太平山。1981年12月,地名普查时更名为“太平”。

【榛子街村】榛子街村,建制村,隶属于叶茂台镇,清乾隆年间,官府出卖荒地,有贾姓等十八户在此报领耕地首居,日久成村,因村东漫岗上长满榛子树,遂取村名为榛子街。

【西头台子村】西头台子村,原名井家苇塘、侯家台、头台子,建制村。隶属叶茂台镇。清初,有井姓者迁来此处垦荒首居,年久成村,因此地是一片苇塘,便取村名为井家苇塘。清雍正三年,官方实行“出民入旗”政策,有侯姓民人入旗拨来此地定居,因村落靠近柳条边边台,遂更名为侯家台。道光年间,又根据近养桎木门,为门东第一台,改称头台子。后因县内重名,方位在西,于1981年12月更名为西头台子。

【当石山村】建制村,隶属叶茂台镇,辖孙家窝堡、刘家窝堡2个自然屯.清雍正年间,由盛京拨来旗民于此定居,年久成村,因村南有山,盛产磨刀石(“磨刀石”俗名为“当石”),故名为“当石山”。

【孙家窝堡屯】孙家窝堡屯,原名张家窝堡,自然屯,隶属当石山村。清嘉庆年间,有张姓者于此首居,得名张家窝堡,后张姓迁走,孙姓家族由山东迁来此地定居,入住者日增,遂改名为孙家窝堡。

【刘家窝堡屯】刘家窝堡屯,自然屯,隶属当石山村。清朝中叶,有刘姓者由关内移住此地搭窝棚开荒垦地耕种,日久成村,因刘姓首居,故名刘家窝棚,后演变为刘家窝堡。

【薄坨子村】薄坨子村,建制村。隶属叶茂台镇。辖母驼子1个自然屯。清初,有薄姓者由山东济南府迁来此处垦荒定居,年久成村,因村西有一沙坨子,故名薄坨子。

【母坨子屯】自然屯,隶属薄坨子村。清初,有母姓者由关内迁来此处垦荒首居。相继有山西太原府李作人等户迁来居住,年久成村。因母姓者系首户,又因宅舍建在坨岗之上,故名母坨子。

【西二台子村】初名“黑牛圈”、“黑牛圈二台子”、“二台子”,建制村。隶属叶茂台镇。清初,有蒙王以黑牛纳贡于皇室,每每路经此地食宿,遂修一牛圈,取名为黑牛圈。又因本村近西养桎木门门东第二屯,靠近柳条边边台,故而改称黑牛圈二台子。民国年间废去黑牛圈三字,简称二台子。1981年县内重名,亦因源于边台,方位在西,便加“西”字以区别之,遂名西二台子

距西二台子村东北0.5千米处,有一座辽代古城遗址。遗址出土了许多具有辽代特点的遗物。根据专家考证,此城为“辽渭州”古城遗址。《辽史▪地理志》载:“渭州,高阳军,节度。驸马都尉肖昌裔建。尚秦国王隆庆女韩国长公主。以所赐媵臣建军州。显州东北二百五十里。……户一千“。

【四架山村】建制村,隶属叶茂台镇。辖小荒地、刘屯、高屯3个自然屯.清康熙年间,有山西太原府康家庄康姓者,迁来此处垦荒首居,年久成村。因村后有山,山峦起伏,四峰并列高耸,与笔架相似,遂以山命名,称其村为四架山。

【荒地屯】曾名小荒地,自然屯,原系建制村,2004年2月与四架山村合并,隶属四架山村。

清初,有辽中县满人牧民伊尔根觉罗氏移居此地居住,后有赵氏兄弟五人迁居此处,年久成村。因此处荒地多、村落小,遂名小荒地。1981年12月,因县内重名,更名为荒地。

【刘屯】刘屯,自然屯。隶属四架山村。清道光初年,有刘姓者首居此地,后移住者增多,成为村落,得名刘屯。

【高家屯】高家屯简称高屯,自然屯,隶属四架山村。清嘉庆年间,有五户高姓者由河北省迁至此地首居,年久成村,遂名高家屯。

【庙台山村】庙台山村,建制村。隶属叶茂台镇。辖杨家窝堡1个自然屯。清乾隆年间,村中老百姓捐资修建了一座无木砖石结构,八尺见方的庙宇,因庙门朝向南山,遂取村名为庙台山。

【杨家窝堡屯】杨家窝堡屯,自然屯。隶属庙台山村。清乾隆初年,有杨姓者由河北保定移来此处搭窝棚垦荒定居,日久成村,得名杨家窝棚,后演化为杨家窝堡。

【阎荒地村】阎荒地村,建制村。隶属叶茂台镇。辖苏家窝堡1个自然屯.清初,有阎姓者迁来此处垦荒首居,年久成村,因此地系大片荒草甸子,遂得名阎荒地。

【苏家窝堡屯】苏家窝堡屯,自然屯。隶属阎荒地村。清顺治初年,有关姓者由山东省迁入此地搭窝棚垦荒首居,日久成村,得名苏家窝棚,后演化为苏家窝堡。

【太平庄村】太平庄村,曾名周家窝堡、太平,建制村。隶属叶茂台镇。辖刘家1个自然屯.清初,有周姓者迁来此处搭窝棚垦荒首居,年久成村,得名周家窝堡。乾隆年间,山东青州府周家庄村民赵德芳来此定居,仍用原名。民国年间,村民打井时,挖出一个石桩子,石桩子上刻有“癸皇在位”四字,遂改“周家窝堡”为“太平庄”。

【刘家屯】刘家,原名刘家窝堡,自然屯,原系建制村,2004年与太平合并,隶属太平村。清嘉庆五年,有刘万金从山东武定府曲阜县逃荒来此搭窝棚首居,后有纪、周等姓移居此地,日久成村,遂名刘家窝堡。1982年独立建村时,更名为刘家,亦称刘家堡。

你若喜欢,请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