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自1950年10月25日出兵朝鲜,至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订,这期间志愿军和“联合国军”共发生过五次规模宏大的战役。尤其是在第二次战役中,联合国军55万大军倾巢而出,而志愿军只有38万人,面对人数差距悬殊的情况,志愿军在毛主席、彭德怀将军的带领下从容应对。

在这样的情况下,彭德怀从大局入手,计划将55万人一口“吃掉”。经过合理配置兵力和及时调兵,将380000人的部队合理配置在朝鲜战场上,并最大限度发挥我志愿军作战优势,最终将“武装到牙齿”的敌人打得溃不成军。

一、作战双方差距悬殊,志愿军兵力、装备不占优势

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5日,志愿军进入朝鲜境内后,在朝鲜人民军的配合下,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的了首次反击战役。

在这期间发生的战斗被称为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在第一次的较量中,志愿军抓住敌人弱点,发挥自身优势,采取突然袭击,歼敌15000多人。挫败了敌人在感恩节前占领全朝鲜的企图,初步取得了同装备优良的“联合国军”作战的经验,稳住了朝鲜战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的“联合国军”实际上就是以美军为主,当年的美军凭借优良的装备在战场上很少吃亏。在志愿军手里落败后,美国方面很不甘心。为此,“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决定在朝鲜战场发动一场规模更大的总进攻。

考虑到自己的对手是中国军人,麦克阿瑟制定了周密的战略部署,计划一雪前耻。于是就有了发生在1950年11月6日至12月24日的这场第二次战役。

第一次战役结束后,美军对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战斗实力和主要作战策略并不清楚,所以麦克阿瑟决定先以地面部队进行试探性进攻,同时在东、西两个方向的战线上分别派出美国第10军、第8集团军向北面发起总攻。

为了达到总攻的最大效果,麦克阿瑟特意将美军第25师、土耳其旅、英军第29旅调至西线,将美军第3师调至东线,使参与前线作战的地面部队增加到了5个军,共13个师3个旅和1个空降团,共计220000人。

如此一来,美国在朝鲜战场上的战略布局就变为,西线由第8集团军指挥第1军、第9军、韩军第2兵团,陆军总兵力达到了8个师再加3个旅、1个空降团、3个独立营,共240000人,其中仅美军就超过了120000人。

东线由美国第10军指挥美国陆战第1、7、3师、韩军第2兵团,陆军总兵力达到了103000人,其中美军78600人。同时派80000有余的地面作战部队和和空中、海中作战力量相互配合对我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猛烈打击。

从这样的兵力部署来看,麦克阿瑟对于第二次战役必胜的决心是很大的。当时他的战略设想是在圣诞节前,也就是1950年12月25日前结束朝鲜战争。为了完成该计划,麦克阿瑟把投入朝鲜战场上的553000人全部动用,其中包括地面作战部队423300人、空军部队5500人、海军75000人、战斗飞机1100架、坦克900辆。

对于麦克阿瑟如此大规模的战略部署,中国方面也是早有预料的。早在第一次战役即将结束时,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就推测日后必定会和美军有一场规模宏大的较量。为此,彭德怀制定了诱敌深入,让其深入后歼击之的总战略部署。

对于彭德怀将军的战略预测,毛主席表示赞同,并指出:德川方面是战略重点,必须争取在元山、顺川铁路以北地区创造一个新战场,并在该区域消耗敌人兵力,把战线推到平壤至元山一线,这样才能把德川、球场、宁边以北、以西地区作为后方,为长期作战提供有利条件。

1950年11月9日,得知美军调动消息后,毛泽东再次对志愿军朝鲜前线作出指示:志愿军应争取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在东西两线各打1、2个仗,歼敌7-8个团,才能实现将战线推进至平壤、元山一线的战略目标。

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彭德怀立即着手制定战斗计划,最终决定在西线将“联合国军”诱至大馆洞、温井、妙香山、平南镇一线,在东线将其诱至旧津里、长津一线,随后集中兵力逐个歼灭。同时,为了保证计划的顺利进行,国内派出志愿军第9兵团(辖第20、第26、第27军计12个师)秘密进入朝鲜,负责志愿军在东线江界、长津方向的作战任务。

至此,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的总兵力达到了9个军,30个师,共计380000人。从总兵力来看,志愿军和“联合国军”兵力对比为1:1.45。但是经过合理配置和及时调兵,志愿军在东西两线的战场前线上是有一定优势的,联合国军纸面上确实有55万人,但一线实际参战兵力只有22万人,其余为海空军及后勤,这为战斗的最终胜利做了很好的铺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敌已深入,西线反攻开始了

1950年11月6日,“联合国军”按照预定计划开始对我军防线进行试探性进攻。我军也按照预定计划以部分兵力抗击,稍加反抗便佯装撤退。

在我军的一系列操作之下,敌人放胆北进,至11月21日,美军提前布置在东西两线的部队都被引诱到我军预定的元山、顺川铁路以北地区的战场。见到敌人已经深入,彭德怀这才开始命令前线各部队进行战斗准备,他要对这块“肥肉”下口了。

1950年11月25日傍晚,驻扎于朝鲜战场西线的志愿军接到命令首先发起进攻。彭德怀首先派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42军,他们的任务是穿插至联合国军后方,并包围战略要地德川。当时南朝鲜第2军团的第7、第8师正驻扎在德川,志愿军第38军、第42军仅用了1个昼夜就将这两个师大部分歼灭,占领该地。

首战告捷,彭德怀随即命令西线其他部队迅速歼灭当面之敌。同时,彭德怀命令刚刚结束战斗的38军实施内层迂回,穿插至军隅里、三所里;42军实施外层迂回,穿插至顺川、肃川地区,彻底切断敌人的退路,为主力部队从正面、侧面进攻、追击敌人提供条件。

接到命令后,各部队迅速行动,一时间战火四起。第40军向驻扎在球场以北的新兴洞、苏民洞地区的美军第2师进攻,随后直插位于德川西部的杜日岭、西昌地区阻止美军东援。第50、第66、第39军,分别在定州、泰川、云山地区向美军第1军第24师、英军第27旅和南朝鲜军第1师部队发起正面进攻。

面对志愿军的突然打击,“联合国军”显得有些猝不及防,紧急调拨土耳其旅向德川方向、美军骑兵第1师向新仓里方向机动。

殊不知,志愿军38军、42军已经提前穿插到指定位置并设置了双层包围圈,美军第8集团军的退路已经彻底被切断,这些举动都已经无济于事了。

战斗一直持续到1950年12月1日,此时的“联合国军”在我志愿军的重重包围下已经损失惨重,为减少损失他们被迫丢弃全部重装备,转而从安州、肃川退向平壤。至此,朝鲜战场西线的战斗结束,志愿军于12月2日停止追敌,转入休整。

三、东线开始反击,美军全线溃逃

西线战场打得火热,东线战场动静也不小。东线的敌人于1950年11月27日到达我军预定攻击位置,美军陆战第1师主力部队和第7师1个加强团率先进入长津湖地区。27日晚,志愿军第9兵团向敌人发起突袭,一夜间,将敌分割包围于长津湖东、西两侧和位于长津湖南岸的下碣隅里、柳潭里、新兴里地区。

美军陆战第1师和第7师是美军部队精锐中的精锐,即便在被包围的情况下,也对我军进行了猛烈反攻。因为有空中力量的支援,志愿军一时难以吃下对手。在此情况下,第9兵团决定集中力量,对处在包围圈内的敌人进行逐个击破。

11月30日晚至12月2日拂晓,志愿军第9兵团第27军集中兵力,全歼新兴里的美军第7师第31团级3100多人。啃下这个“硬骨头”后,“联合国军”东部防线全线崩溃,开始向南突围,“联合国军”在第二次战役中投入的55万人开始全线撤退,志愿军乘胜对敌进行追击。

12月9日,朝鲜人民军收复元山,切断了美军、南朝鲜军的陆上退路。美军和南朝鲜军转头向咸兴、兴南地区撤退。

志愿军第26、第27军同人民军第3军团继续追击,于17日占领咸兴,19日占领涟浦机场,24日收复兴南地区,溃逃的美军部队可以说是被志愿军玩弄于股掌之间。由于美军每撤退到一处,志愿军立马就会赶到,他们一度怀疑内部除了奸细,其实这都是毛主席和彭德怀将军的运筹帷幄。

至1950年12月24日,美军第10军等部在300余艘舰船的接应下从海上撤退,地面战场上的大部分敌人全部被赶至“三八线”以南地区,第二次战役胜利结束。

从1950年11月6日至12月24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人民军的配合下,将敌人从鸭绿江边打回三八线,彻底扭转了朝鲜战局。迫使“联合国军”由进攻转入防御。

在这场战斗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以伤亡30000多人的代价,取得了重大战果。基本歼灭了南朝鲜军第7、第8师,重创土耳其旅、美军第7师1个加强团,给予美军第2师、陆战第1师以歼灭性打击,几乎全歼美军第25师、骑兵第1师。共毙伤俘敌36000多人,其中美军24000余人。缴获、击毁各类炮火武器1000多门、汽车3000余辆、坦克与装甲车200余辆,缴获飞机6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