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把淮海战役中,国军的几大兵团的情况都写了一下,今天,有网友建议,写一写第三绥靖区,毕竟淮海战役我们在一开始能抢到巨大优势,离不开三绥靖区的助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绥靖区的前身非常著名,就是张自忠的第33集团军,在抗日战争中,张自忠是我国牺牲的职务最高的将领,牺牲于1940年枣宜会战中。

当时冯治安担任的是33集团军副总司令,张自忠牺牲后,冯治安接任了总司令一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自忠在世的时候,33集团军下辖了3个军和一个骑兵师,分别是:

曹福林55军、张自忠兼任军长的59军、冯治安兼任军长的77军。

55军就是后来淮海战役中,刘汝明第8兵团的那个55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自忠牺牲后,在冯治安时代,33集团军被凯申一点一点压缩,先是缩成2个军,每军3个师,外加一个骑兵师,后来又缩减成每军两个师,骑兵师直接取消了。

凯申这样的操作,让整个33集团军的上层非常悲观,觉得前途渺茫,这样一来,很多人都在私底下自谋生路,这种情绪也成为了淮海战役初期,第三绥靖区能起义的一个有利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抗战胜利后,第33集团军前往徐州驻扎,不久就被整体改编为第三绥靖区。

冯治安本人担任绥靖区司令,张克侠与李文田担任副司令,陈继淹为参谋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绥靖区下辖59与77两个军,司令部驻扎在徐州东北方向的贾汪煤矿。

当然三绥靖区不止这两个军的兵力,还有不少其他兵力,包括泰莱支队的2000余人,徐州附近十余个县的地方团1万多人,临床、枣庄、贾汪等各个矿区的矿警1千余人,总共下来,整个第三绥靖区的兵力是6万人。

何基沣本来是77军军长,但是冯治安对其不放心,将其调走,任三绥靖区副司令,由132师师长王长海继任77军军长,这样一来,算是将何基沣的指挥权给去掉了,毕竟副司令无法直接指挥部队,军事上的权力肯定不如军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