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一位作家说过:

“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太可怕了。”

父母养儿育儿,决定了孩子未来的模样,然而现实中,很多父母都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就要避开这4种教育方式,不要误导了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包办教育

有些父母,觉得孩子什么都做不好,不会洗衣服,不会收拾书包,不会完成一份漂亮的手抄报。

于是一边训斥孩子太懒太笨,一边直接上手帮孩子做好所有事情。

父母的心思很容易理解,总是觉得孩子做不好,做得太慢,更怕孩子做错,或者弄伤自己,干脆自己把所有事情打点好。

包办的根源,在于父母对孩子的不信任不放心不正当的爱

于孩子而言,本该自己做的事情,他是有心学着去做的,却被父母抢去了机会,他是希望自己能够做好的,却被父母一再打击。

到最后,从迫于无奈接受父母的包办,到完全离不开父母的包办。

一个长不大的孩子背后,一定站着一对不愿放手的父母。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全国4万多名家长和孩子进行了家庭教育状态调查,发现:

家长让孩子做家务,孩子成绩优异的比例为86.92%;

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做不做家务都行”,孩子成绩优异的比例仅为3.17%。

做家务的孩子和不做家务的孩子,是截然不同的。

不仅仅是做家务这件事情,孩子经常动手,自己事情自己做,他的各方面能力和素质都明显优于同龄人。

父母不再包办,放手让孩子尝试和成长,孩子才真正得到进步的空间。

包庇教育

许多熊孩子不守规矩,言语上缺乏边界感,甚至经常与别人发生冲突,为他人带来困扰。

当孩子犯错后,父母的第一反应不是教育,而是包庇。

“他还只是个孩子,怎么能够怪他?”

熊孩子的调皮,至少可以说他“不懂事”,但熊家长的放纵,确实令人反感。

在教育过程中,父母的三观出了问题,会让孩子误入歧途。

2020年6月,4个孩子划伤40多辆豪车,家长拒赔150万,还说“孩子没错,该负责的是物业”。
2019年10月,大连13岁男生行凶杀害10岁女生,父母帮他擦掉血迹,被起诉后表示绝不赔偿道歉。
2018年8月,德阳女医生被两个13岁男生冒犯,双方发生冲突后被男生家属闹到单位,不堪舆论压力自杀。

父母包庇孩子,一时的不忍心,有可能造成一辈子的祸患。

人们总是说:“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的三观来自于父母,孩子对是非对错的认识,同样来自于父母。

当父母一再包庇孩子,孩子就不知道自己犯了错,更不知道自己本应为这样的行为付出代价,接受惩罚。

简言之,父母的涵养决定了孩子的教养。

不管孩子是不是小,是不是不懂事,都要让他正确认识这个世界,认真做好每一件事。

言传身教胜过任何教育,父母做好榜样,不再包庇,不再忽视,能够更好地教育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压教育

很多家长羡慕别人家孩子的好成绩,去向他们的家长请教经验时,那些家长却摇头摆手:

“我从来不管他的学习。”

“他的学习,从来不用我们操心。”

怀疑对方只是不想分享经验的父母,回家后对孩子更严格,却发现适得其反——孩子的成绩更差了,对学习也更讨厌了。

真正的好成绩,从来不是靠高压教育得来的。

在2020年高考中,湖南省一对双胞胎学霸分别考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一时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他们的父亲说,自己的文化水平不高,教不好孩子,那就用心陪伴和谈心。

很小的时候,他就注重给孩子养成好习惯,习惯打好了,以后的学习就不用操心了。

等孩子到县城上学后,他每个周末都会坐2个小时班车赶到学校,和孩子谈心,陪他们学习。

“我想知道他们在学校的动态,也想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不是在单独奋斗,他们背后有我,有力量!”

打压是出不了状元的,父母的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果把他比作一张白纸,那么父母就是着笔者。

想让孩子有好成绩,那就给他培养好习惯,想让孩子有理想,那就带他体验不同的生活,想让孩子有自律,那就做好他的榜样。

真正高质量的教育,是用心的陪伴。

真正高质量的陪伴,是陪在孩子身边指导学习成长,走进孩子心灵做他的精神引路人。

快乐教育

之前很流行一句话:快乐教育,是教育最大的骗局。

很多家长只看到了“快乐”,忘记了教育,一味地纵容孩子“开心就好”。

孩子不爱学习,逃课旷课,家长就说反正还小,让他玩吧,至少有一个完整快乐的童年。

孩子不愿意吃苦,但凡遇到一点点困难和挫折就退缩,家长任由孩子说放弃就放弃。

“只要快乐不要教育”只是自欺欺人,实际上,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在社会上根本没有竞争力。

教育,从来就不是一件轻松快乐的事情。

但能够从学习中得到乐趣,得到成就感,然后持之以恒地继续投入到学习中,这才是「快乐教育」的真正含义。

德国父母虽然奉行快乐教育,但他们坚持一个原则:适度满足孩子,却不会放纵孩子。

在实施快乐教育前,先跟孩子强调规则,让孩子从规则中找到界限感和安全感,不至于迷失方向。

重视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和社会常识,让孩子全面发展。把生活与学习结合起来,孩子就不会觉得学习很枯燥。

快乐教育是可行的,但一定要以「教育」为前提,建立在「规则」之上。

我们不能让孩子变成只知道死读书的“考试机器”,更不能让孩子一无所知地长大。

最好的教育,就是让孩子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快乐地成为有修养、有学识、有见解、有主见、有能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