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公众号功能优化,

第一时间获得精彩实用的内容推送

损伤风险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疯狂的马拉松越野跑比赛周末状态,算是彻底回来了。仅4.13-4.14这个周末,国内就有莫干山100,江南100,Four Trails Mini与爆出精英运动员号码凭空消失狗血闹剧的北京半程马拉松等数十场大小比赛,参赛人数与完赛人数以万为单位。这还不包括众多出国参赛者。

我们先不说100公里山地荒漠越野赛,多数人跑一场全程马拉松,需要经历足4万甚至5万多步,也就是这么多次的落地-蹬伸动作,虽然每一次着地受到的地面反作用力低于骨骼肌肉的急性损伤阈值,但是这种负荷的不断累积将会产生超出人体承受能力,造成叠加疲劳效应,这就是过度使用损伤产生的病理基础。损伤风险因素分为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和诱发因素。

内部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内部危险因素是指容易导致过度使用损伤的生理性或个人因素,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人体解剖力线等,是可能出现损伤的先决条件。

(1)年龄
中年缺练老男人虽然各方面的压力极大,但却是这些比赛的绝对主力。然而,不论男女,人一旦过了45岁,肌肉力量减小,骨密度降低,灵活性退化,步态生物力学改变,受伤风险自然增加。至于某些年轻跑者的受伤风险高,可能在于他们更愿意尝试更长更难更快的挑战。

(2)性别
虽然损伤率的性别差异尚不确定,但是跑步中具体哪个部位、哪种损伤更高发是存在性别差异的,男性更容易发生腘绳肌拉伤和小腿相关损伤,而女性骨盆髋部损伤报告率明显高于男性。

(3)肥胖
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反映超重肥胖或体重过低的简易指标。高 BMI一直被认为是受伤的危险因素。大体重初跑者的损伤比例更大。当然,一个大体重者究竟是否适合跑步减肥,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健康因素,岂是抖X粉丝百万的各路“老师”们混说一通,就能说明白的。

(4)下肢以往损伤
下肢的既往损伤史一直被认为是造成跑步损伤的重要因素。如果既往下肢损伤没有完全恢复或康复不全面,运动模式就很容易发生错误改变,甚至出现下肢力线改变等不良结果,对于跑步损伤来说,这些都会成为旧伤复发或新伤出现的诱发因素。

(5)力学
骨骼肌肉系统的过度使用损伤,多由薄弱部位的累积疲劳引起,因此,骨骼角度与肌肉分布等生物力学因素,不得不考虑。肌肉、肌腱、韧带和骨都会对受力作出消极的或积极的适应。当受力低于承受上限并有足够时间恢复时,才有可能发生积极适应。由于过度使用伤与受力负荷关系密切,所以体重往往也会成为造成损伤的因素之一。

(6)优势腿
双腿结构与力量不对称,导致双腿跑姿不对称,是一种普遍常态,区别仅在于程度大小。马拉松跑者优势腿的受力,明显高于非优势腿。

(7)跑步水平
初级水平跑者受伤,原因通常在于缺乏系统训练。力量差,姿势容易走样的跑者,更容易受伤。

外部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主要是路面、跑鞋、护具这些环境因素;以及其他运动经历。

(1)路面
跑者在塑胶跑道、水泥路、草地、柏油路等不同路面跑步,会主动调整肌肉与骨骼的动态,保持相似的冲击力。

(2)跑步装备
极简跑鞋,容易加重踝关节负担;而缓冲跑鞋,不利于强化足底肌力。3D定制鞋垫,也许能辅助缓解一些容易导致损伤的骨骼力学问题。

(3)其他运动经历
在其他与频繁跑跳有关的运动(也包括民族舞芭蕾舞等)中练就的强大下肢肌力,也许对跑步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诱发因素

有的时候内因和外因并不能直接造成损伤,还需要某个诱发因素,例如跑姿、训练或比赛安排等。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跑量、强度、跑速、周跑步次数、力量训练等训练因素导致的过度使用损伤。此外,心态也会对损伤产生的影响。

(1)跑姿
跑姿差别,往往取决于肌肉分布与身材形体的差别。不同的落地方式,可能与不同部位的损伤发生率有关。例如,前足落地者,踝关节要承受较大的负担;后足落地,膝关节面临更重的负担。

(2)跑龄
跑龄,到底是损伤的危险因素还是保护因素,目前一直存在争议。对跑龄的讨论,要结合其他因素。

(3)训练
训练与损伤的关系十分复杂,不能仅从跑量与强度上来评价是否存在损伤风险,更应考虑跑者的实际水平与身体素质。

(4)心理
学会关注身体发出的损伤预警是自我保护避免造成损伤的重要环节。比起拥有教练指导和完善保障跳进的职业跑者,缺少教练与基本知识储备的、人菜瘾大的业余跑者,更容易忽视疼痛等预警信号。

文/杨一卓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博士

图/Pinte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