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集中爆雷,很多富人一夜回到解放前,跟穷人重回同一起跑线。

4月1日,四川信托得到批复,同意依法进入破产程序。

4月10日,平安信托发布公告,宣布“福宁615号”信托计划延期,正在向回购义务人提起诉讼。

4月11日,五矿信托又被爆出“恒信国兴636号”、“恒信国兴657号”、“恒信国兴659号”等信托逾期。

4月11日,民生信托发布公告,聘请中信信托、华融信托提供日常经营管理服务。

实际上就是,民生信托“被接管”了。

从单个产品暴雷,到信托公司被接管,再到信托公司破产,信托行业早已经天雷滚滚。

毕竟最近几年,每年有100多个信托产品违约,平均每3天就有一款信托产品违约。

单个信托暴雷的原因五花八门,但是层层穿透,总结起来就两个:城投和地产。

仅房地产领域,2023年就有107款信托产品违约,违约金额合计486.42亿元。2022年共有115款产品违约,违约金额合计930.25亿元,2021全年违约规模达到917.11亿元。

现在信托规模还有多大呢?20多万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再具体看一下上面几个信托暴雷的因素:

1、四川信托暴雷,发生在2018年,其“泰合金融1号”信托计划投资了大量无法偿还的债务,导致该计划无法按时兑付到期本息而暴雷。

他们把资金都投给了哪些企业呢?土地开发、房地产、矿业开采等领域。

2、平安信托咋回事呢?福宁615号投资正荣地产,但是由于房地产低迷,项目开发公司正荣地产暴雷,信托计划尚无现金回收。

3、五矿信托呢?爆雷的3个产品均属于政信类项目,融资方及担保方均为云南省昆明市相关城投公司。

大家都知道,昆明城投出问题不是一天两天了,资金一直很紧张,逼得领导带队去上海找钱。但是这种问题,救急不救穷,只能救得了一时,又不能根本解决问题。

4、民生信托。民生信托的大股东是泛海控股,占比高达76.76%。

泛海控股是干啥的?就是干地产和金融的,但是在地产行业遇冷和经营不善等因素影响下,公司走向下坡路并最终走向退市。

这些信托爆雷的背后,是无数富裕家庭的财务崩溃,几代人的努力化为灰烬。

为什么信托爆雷主要因为城投和地产?

城投和地产是重资金项目,搞拆迁、搞地皮等等,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

这类投资是有限度的,不可能一直投资。

比如城投项目,刚开始的时候,有的项目还算优质,但是后面上马的项目就不行了,投进去别说赚钱了,别说回本了,甚至连利息都还不上。

怎么办?上面只能出台文件,限制城投项目融资。

问题是,搞城投项目,很会拉动经济,当地一把手面子上很有光,也容易得到提拔。

看看西南某些省,都是疯狂借债,短期内把经济拉上去,然后自己高升走了,留下一地鸡毛。

面对这种两难选择,一般人会选其一,但是领导们都是:既要、又要。

文件纪律得遵守,但是项目还得上,经济还得搞。

这些资金不能走表内,那就走表外,而信托,是最佳的工具。

地产项目呢?

这几十年突飞猛进的发展,虽然也有贡献,但是无论从哪个角度衡量,房价泡沫都是太大了。

而且经过2016年以来那波疯涨,地产信仰已经相当疯狂了,每年出台600个地产调控政策,这种史无前例的力度,都拉不住房价。

这个时候怎么办?

放任下去,继续吹大泡沫?万一泡沫破裂了,那杀伤力不亚于经济核弹爆炸。

所以,只能继续加码限制房价泡沫,出台各种限制融资的政策。

比如,资管新规限制,以及房企融资三道红线等等。

但是,列车一旦开动,根本停不下来,只能往前走,还是借助信托。

比如三道红线传出时,在2020年8月最后一周,房地产信托募集规模暴增3.52倍。

问题是什么?经济和金融运行,是有规律的。

泡沫吹大了,就会破裂;底层资产贬值了,基于此的金融产品就会爆雷。

而且爆雷也不是单个单个的爆,这个雷爆了,会引爆下一个雷,因为大家都在同一条船上,资金上、产品上都有往来。

当点燃鞭炮的那一刻起,结局就注定了,只能噼里啪啦的等鞭炮炸完。

经济结构没有变化,居民债务没有变化,居民收入没有变化,因此基建和地产的基本面没有什么变化。

因此,信托爆雷,远未结束。

最后我们看一下刚刚出台的新国九条,要点有这几个:

这是继2004年、2014年两个“国九条”之后,又时隔10年,国务院再次出台的资本市场指导性文件。

如何解读呢?证监会主席吴清的解读是:

一是充分体现资本市场的政治性、人民性。强调要坚持和加强党对资本市场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更加有效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

二是充分体现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的主线。要坚持稳为基调,强本强基,严监严管。

三是充分体现目标导向、问题导向。

逐条解读其实没有太大意义,因为整个逻辑都不一样了,或者说加剧了。

大家都知道,金融监管是有周期的,松10年,紧10年,我们从2015年股灾后就进入了严监管周期。

最近几年,监管趋势一直在收紧。

其实,不仅仅是金融领域,所有领域的监管都在收紧,而且是大幅收紧。

新的国九条其实只有一个导向:收紧、收紧、收紧!

所以,不少投行的朋友看到这个文件后都哭了,以后可该咋办啊,这是用干教培的力气干我们啊,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

他们反馈是,实际上的监管环境比大家看到的文字内容严100倍。

认清现实,放弃幻想,各领域收紧是大趋势,很多没问题的金融产品,也会因为收紧而出问题。

欢迎加个人微信cjshicha(财经时差)交流,点击下面关注我们备用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