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在微博看到一个投票:“你如何看待内卷的趋势?”

近八成投票者表示不支持,67%的人认为内卷使人愈发焦虑。

如今,各行各业都被内卷侵袭,不是卷加班时长,就是盲目比工作量。

很多人厌恶这种没有尽头的淘汰赛,却困在其中无法挣脱。

如果你也有此困扰,相信罗振宇朋友的故事,一定能给你启发,助你摆脱内耗的漩涡。

这位朋友经营的账号位列行业顶尖,创造出多篇爆款。

罗振宇询问后才得知,他们团队领先的秘诀是“微雕”:

除了像其他账号一样打磨文字外,他们还会精心设计每段文案的呈现方式,把控弹出的时间……

在诸多细节上深度优化,使他们独具竞争力,从众多账号中脱颖而出。

对此,罗振宇感慨:“在内卷的尽头,请试试‘微雕’。”

在没人下功夫的地方精雕细琢,找到增值空间,使自己遥遥领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内卷是消耗的迷局

微雕是破局的钥匙

人类学家项飙曾说:“内卷是大家挤在同一跑道,用高度单一的竞争方式争取东西。可末班车已过,我们却不愿开辟新的小道,就走入了死胡同。”

你用这招我也用这招的竞争下,我们不得不相互倾轧,陷入低水平复杂化的较量。

可找不到自己的竞争优势时,即使耗尽全力,也很难摆脱被淘汰的命运。

博主@维维的经历引人深思。

她从事的是美甲工作,之前的商圈里只有自己一家,生意很不错。

可半年后,商场扩建,新开设了四五家美甲店,她的店对面也开了一家。

竞争陡然变得激烈,她的顾客也少了很多。

为了稳住生意,她苦心琢磨,做出许多独创款式。

对面店却没有花心思打磨优势,反而模仿她的作品,每件便宜几元,以此招揽生意。

两家店产品重合度高,对面店因价格低吸引了顾客,仿佛靠内卷获胜。

可不久后消费者发觉,对面店的美甲花纹粗糙不说,没几天还会开裂。

不久后,博主开通了线上网店,凭借优质的服务打开了新市场。

对面店铺盲目内卷,又无法真正复刻出博主的优势,生意越来越冷清。

内卷的本质是同质化的竞争,轻易能被取代的事,做得越多,越会消耗自己。

唯有学会微雕,在别人做不到的地方精耕细作,我们的价值才能水涨船高。

正如稻盛和夫挑战新型陶瓷而一战成名的故事。

当时新型陶瓷需求量高,收入可观,很多公司都想拿下订单。

不过新型陶瓷烧制温度提升了400度,烧制时稍有疏漏就会变形。

同行觉得这份任务太难,纷纷接一般瓷器的单子,在这个赛道打得不可开交。

只有稻盛和夫决心纠察每一个细节,拿下新型陶瓷的订单。

他在炉子后面开了个小孔,烧制时,通过小孔观察记录。

通过反复实验把控温度、改进材料,稻盛和夫终于找到了不变形的方法。

交货前,他还用特制放大镜逐一检查,使成品奇迹般地做到了百分百的合格率。

靠着微雕完成了别人无法胜任的任务,他成功在业内打响名号,订单也络绎不绝。

打造竞争力的核心,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当我们能靠着微雕能力,在拥挤的行业里另辟蹊径,在棘手的工作里中创造有效价值,即便不靠内卷,也能跑赢许多人。

02

微雕究竟赢在哪里?

在嘉义,一位18岁小伙子在街尾开了家米店。

当地竞争激烈,紧挨他店铺的三四家米店年头久、规模大,几乎抢走了所有的客源。

为了挽救生意,小伙子扛着米袋挨家推销,又尝试降价促销。

可早出晚归的忙碌,非但没打开销路,生意反而每况愈下。

这时他意识到,要想真正立足,就必须拥有别家店做不到的优势。

于是他将稻谷收割到出售的环节逐个分析,寻找突破口:

稻谷收割后,常铺在路旁晒干脱壳,因此米粒中总混杂沙砾石子。

米店为了快速销售,从不清理,需要顾客自己过筛。

他便在这处细节下功夫。

出售前,他会不辞辛苦地筛稻谷,将糟糠全部剔除干净。

颗粒饱满、色泽光亮的大米上市后,果然吸引了众多客户。

但小伙子并未止步于此,他发觉买米的顾客里,大部分是老年人。

老人步履蹒跚,搬米十分费力。

于是,他又开发送货上门服务,且每次送到,都将顾客的米缸擦净后才倒米。

离开前,他还会留意米缸里的剩余量,推算大致能吃几天,以便及时送来新米。

凭借着微雕,他成功打开销路,从米店小贩做成了一代巨商。

这个小伙子,就是“经营之神”王永庆。

大卫·舒尔茨曾说:“决定成功的因素中,体力、精力都在其次,最重要的是你的思维模式。”

微雕,能让我们将注意力放在找准成事的底层逻辑、可精进的关键细节里:

凡事提前预设,将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做到极致,避免被意外打个措手不及;

事后及时复盘,将失误和进步的点滴记录下来,举一反三,不断改进方法策略。

拥有微雕思维的人,更容易从细节中找到突破口,在重重考验中破局跃迁。

03

修炼微雕力,是人生进阶的开始

复旦教授梁永安曾说:“今天的工作之苦,早已不是身体的苦,而是精神上的苍茫。”

工作就像打怪升级,我们常有卷不动却又躺不平的焦虑。

如果你也想拥有微雕的能力,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精进途径,不妨试试这2个方法:

  • 01 微雕目标:聚焦优势赛道

媒体人崔璀,2019年第一次演讲时,就靠着极强的感染力引得全场掌声雷动。

主办方很欣赏她的才能,常邀请她来演讲。

为了精进能力,她四处寻找演讲话术,什么话题火就讲什么。

流行逻辑型演讲风格时,她跟风背诵密密麻麻的数据。

但当她在台上像背说明书一样背数据时,观众纷纷皱起眉头,演讲效果大打折扣。

她这才发现,不细分目标、什么类型的演讲都尝试,只会浪费时间;比起冰冷的逻辑分析,娓娓道来的叙述才是自己的优势。

于是她更改演讲风格,专注打磨共情感染力,演讲效果显著提升。

对此,她由衷地感慨,不顺应自身优势,会走很多弯路。

从今天起,不妨从性格、行事逻辑等维度剖析自己,找到能发挥自身优势的领域,以在合适的赛道成就自己。

  • 02 微雕作品:打磨出圈的代表作

1997年,20岁的鲁豫和其他实习生一同在河南电视台实习。

每天不是给录音棚打杂,就是为主持人整理稿子,工作琐碎,没有上台的机会。

一段时间后,其他实习生对工作变得敷衍,只有鲁豫,对每项任务都十分认真。

久而久之,台里人都知道了鲁豫工作靠谱,能放心地将核心任务交给她。

有次紧急播报,主持人临时有事,便将一篇长达13分钟的稿子给她讲。

鲁豫接到任务后,快速熟悉内容,通过声情并茂地阐述,成功救场。

这场临危受命的“代表作”让台领导对她赞不绝口,很快让她转正。

作家粥左罗说:“一个人越是默默无闻的时候,越要少包装自己,沉下心来积累代表作。”

工作中,再多的头衔,再丰富的履历,都不如作品更具说服力。

你的每份作品,都会为你积累口碑和实力,成为吸纳机遇的磁石。

04

《小窗幽记》中写道:“是技皆可成名于天下,惟无技之人最苦。”

在满是不确定性的环境里打拼,项目会越发棘手,任务也会逐渐复杂。

唯有微雕自己,在对问题的抽丝剥茧里升级认知,对小事的精雕细琢里精进能力,才能使自己步步进阶。

往后余生,愿你我都能早日从内卷的泥潭抽身,用更高效的思维和努力,为自己打造不可撼动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