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学才一个月,接连发生了几起恶性霸凌事件:

邯郸3名初中生将同学残忍杀害,并毁容埋尸的案件还没结束,晋江13岁女孩又决然离去。

3月23日,福建晋江灵水中学,13岁女生小凡跳楼自杀。她在即将离开前,给妈妈留下这样一段遗言:

“妈妈,我的生命要终止了,我没有办法在灵水待下去了,霸凌我的人每天都过得这么开心,我心里好不舒服,每天去学校都要见到她,我感觉好恶心。

床上的衣服帮我洗干净寄给XXX。

妈,下辈子还当你女儿。”

妈妈接到小凡的微信后,连续问了两遍“你在哪”,遗憾的是小凡并没有回任何消息,已从租住处跳楼身亡了。

悲剧发生后,悲痛欲绝的妈妈从小凡手机上发现很多女儿遭受校园霸凌的证据。霸凌者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威胁小凡给他们转了1000多,每次都是100元、150元、200元、300元不等。

看完两起案件后,不禁会想:为什么霸凌者越来越多,为什么本该天真善良的孩子,却做起了一件件恶事?

不知大家是否发现两个事件中有一个被忽略的细节:

邯郸杀人事件里,据被害孩子家长讲述,在调查展开后,嫌疑人的家长曾拒绝了前来探访的警察。整整两个小时,将办案人员拒之门外,并表示“不想吓到自己家孩子”。

不仅如此,晋江灵水事件中,霸凌者家属也至今没有露面道歉……

作家威廉·戈尔丁在《蝇王》中写道:

“一个孩子,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教育和制止,在没有制度约束、惩罚体制的情况下,很容易做出野蛮的举动,生物性中的恶便倾泻而出,并产生巨大的破坏力。”

很多时候,孩子长成什么样子,有什么样的行为,都取决于父母的态度和行为。

生活中,很多父母以孩子还小为借口,纵容孩子犯错,却不知那些纵容出来的恶习,终有一天会爆炸,既毁了孩子,也毁了整个家庭。

01、所有坏孩子背后,都有一对纵容型父母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用溺爱态度培养出来的人,是自私自利透顶了的人。”

同样,无节制地纵容和宠爱孩子,不是成全,而是伤害。

还记得“4岁男孩在40℃高温天将母亲反锁在阳台”的新闻吗?

一位妈妈发帖称自己被4岁的儿子反锁在室外阳台一下午。

她在帖子里描述,儿子在家看了一下午动画片,她让儿子别光顾着看电视,赶紧去学习。

说完后她就去阳台晾衣服了,谁知道就是这么几句话,惹恼了儿子,竟悄悄把阳台的门给反锁上。

她发现后,尝试让儿子打开门,但儿子无动于衷,这期间孩子奶奶三次来问她儿子“妈妈去哪儿了”,4岁的孩子居然随口撒谎说妈妈在房间里睡觉。

炎炎夏日,她在40°高温下又渴又热,只能借着阳台上的水龙头里的自来水勉强解渴。

发帖后,网友们都劝这位妈妈要好好教训教训孩子,但令网友诧异的是,她反而指责网友并解释:儿子也许并不知道被关在阳台上会有多难受。我不打骂他,我就只对着他哭,希望能感化他。

这时,所有人都回过味来,高评一针见血地回复:看到这个妈妈后续的态度,算是明白才4岁的孩子怎么能做出这样的举动。

每个恶童的背后都站着一对纵容型家长。

他们并不明白,自己的纵容,不仅不会保护孩子,反而会把他送上一条前途黯淡的不归路;

他们并不知道,一句“孩子还小”“小事一桩”,毁掉的是孩子本该灿烂的前途。

还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重庆市某居民小区的10岁女孩李某放学回家,电梯口遇到邻居家1岁男孩原原和他奶奶。

李某趁原原奶奶没注意,一把将原原抱进电梯,电梯里,李某对原原拳打脚踢,又是掐脖子,又是打脑袋。

随即,她又将原原带回家中殴打,后来李某自称将原原抱至阳台栏杆上玩耍,因受到狗叫惊吓,原原从25层楼坠落。

事发后,周围人表示:这个小孩从小就坏,曾故意剐坏别人车辆,把自己养的蜗牛捏死,把一条狗从楼上摔死了……

但李某的爷爷奶奶从未指责过孙女,反而会袒护她,甚至帮她推打其他孩子。

想起北京海淀区法院少年法庭庭长尚秀云在审判629名未成年犯罪者后,她总结“问题少年”往往是“问题父母”的产物:

每7个编造谎言犯诈骗罪的少年中,有6个的家长不诚实;

每14个偷拿他人财物犯盗窃罪的少年中,有13个的家长崇尚金钱,贪小便宜;

每15个持械斗殴犯故意伤害罪的少年中,有12个的家长性格粗暴,爱与人争斗……

这些骇人听闻的数据,都指向同一个真相:孩子的每一次作恶,都有父母的影子。

他们或选择无视和包庇,或选择同流合污,或选择“以身作则”。

但无论哪一种,那个无法无天的孩子才会在“谁都不能拿我怎样”的嚣张里,朝着罪孽之路狂奔而去。

02、我们应该怎么教育孩子?

网上曾流传过一个杀人犯临死前给他妈妈写的一封信:

“4岁,我摔倒了,你说是石头的错;

6岁,我撒泼耍赖非要买两个变形金刚,你同意了;

12岁,我骑车撞到别人,你偷偷替我赔钱道歉;

33岁,我欠下高利贷,你拿出所有继续替我还清;

34岁,你没给我钱,我只好去抢劫,却失手杀了人……”

字里行间,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位母亲对儿子的爱,而是彻彻底底的无知与教育的失败。

我们总说,现在的孩子变了,变得越来越任性,也越来越不服管教。

却好像很少思考过,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变得蛮不讲理、目中无人。

曾在知乎上看过一位妈妈的提问:到底什么样的教育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其中一个高赞回答是:该打打,该骂骂,禁放纵、禁袒护。

唯有守住教育的底线,才能守住孩子的未来

那什么才是教育的底线?

对此,我总结出“两不三要”法则,只要严格执行,生如白纸的孩子,自然能成为天使而非恶魔:

●两不

01、不能无条件满足孩子所有要求

无条件满足孩子会有什么后果?

小则目空一切,自以为是,对他人不尊重,不懂得体谅他人的辛苦;大则没有一颗感恩之心,把家败个精光,自己走上歪路,害己害人。

朋友家的小孩就是这样。

她对自己的儿子乐乐百般宠爱,要啥买啥,晚上十二点孩子该睡觉了要吃烧烤,她还穿上衣服就去楼下买,说什么都要让孩子吃上。

但是乐乐并不把他妈妈当回事,经常命令妈妈做这做那,还常常对妈妈破口大骂,

家人教育孩子,乐乐妈还继续袒护孩子,说小孩子懂什么,然后继续对孩子的“不尊重”甘之如饴。

父母终其一生,都想给孩子最好的爱,但这份爱不应该是有求必应。

一旦给孩子养成“要什么就给什么,想干嘛就干嘛”的习惯,要改就如剔骨挖肉,难如登天。

02、不能纵容孩子错误

“你怎么又偷东西?”

昨天表姐请我请她家吃饭,我刚进门就听到一声清脆的巴掌声,随之而来的是表姐气急败坏地怒吼。

我过去看时,小侄子眼神游离,双手被打得通红,嘴角还有没来得及擦干净的巧克力屑。

表姐说,家里根本就没有巧克力,那是侄子下午逛超市时偷的,一次两次,这已经是第三次的,俗话说小时偷针大时偷金,今天必须给他一个沉痛的教训。

我深以为然。

有人说,不是所有偷拿东西的孩子都会变成小偷,然而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毛病,往往会暗暗“生疮”,长成一个巨大的毒瘤,在未来某一天给孩子带来致命的一击。

孩子的不良行为从来不能坐视不理,孩子的错误从来不该纵容,面对孩子犯错,比起轻拿轻放,更应该把“坏苗头”扼杀在摇篮。

●三要

01、要日常关注孩子行为举止

管好孩子的言行举止,及时纠正错误的行为,才能引领他走向正确的道路。

这就像练字一样,唯有先把每一步笔画练好,基础打好了,字才能写得工整又漂亮。

教育孩子也是如此,优秀的孩子一定胜在日常:

管好孩子言行,不让孩子说脏话,不让孩子交烂人,给孩子营造一个正向积极的成长环境;

管好孩子举止,多让孩子帮助他人,多让孩子参与社会劳动,给孩子传递出温暖正能量的社会氛围。

02、要明确孩子底线教育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在他的名著《孩子:挑战》中讲过一个很有趣的故事:

一对分别是5岁和7岁的兄弟俩,面对妈妈时,经常胡闹、耍赖、哭、怒吼,弄得妈妈手忙脚乱;

而爸爸在家时,他们却非常规矩。

难道是爸爸更凶?

并不是,只是兄弟俩很清楚妈妈很容易让步妥协,而爸爸言出必行,非常坚定。

而这,就是底线教育。

大多数孩子并不是天生蛮横讲理,而是他们在一次次讨价还价中试探我们的底线。

因此,对于孩子的管教,只要我们能坚持原则,坚定底线,告诉孩子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孩子自然差不到哪里去。

03、要让孩子承担自己的责任

经典绘本《我永远爱你》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阿力:“如果我把枕头弄得羽毛满天飞,你还爱我吗?”

妈妈:“我永远爱你,不过,你们得把羽毛收拾起来。”

阿力:“如果我把画画的颜料洒在妹妹身上,你还爱我吗?”

妈妈:“我永远爱你,不过,你得负责给妹妹洗澡。”

故事里的妈妈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她不厌其烦地保证:“我永远爱你”,同时又不忘强调:孩子,你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孩子犯错,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提供解决方法,但他所带来的后果,一定要孩子自己承担。

父母不能帮孩子逃避,而应该让孩子有面对错误的诚实和勇气,也让孩子做错事就需要负责到底。

03

看过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的一段话,现在送给大家:

“现在的孩子骂不得、说不得、批评不得,一点挫折就接受不了!

我觉得教育不能再一味地让步,我们对孩子要真的负责任。

对于一个孩子的教育,必须有惩戒,甚至是严厉的惩戒。”

合格的父母,只懂得让孩子吃饱穿暖;

优秀的父母,只能够让孩子成绩优异;

闪光的父母,却能够教会孩子懂规矩、守礼貌、有教养,而这样的品质,也会伴随孩子一生,引领孩子不断向上。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