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我们先来复习一个成语:狗尾续貂。

此典出自唐朝宰相房玄龄所撰《晋书·赵王伦传》:

奴卒厮役亦加以爵位。每朝会,貂蝉盈坐,时人为之谚曰:“貂不足,狗尾续”。

原来,当时封官太滥,貂尾不足,以狗尾替貂;比喻用次品续在珍品之后,多用于形容续写的文学作品不如原来的好。含贬义。

之所以想起这个成语,乃因中午读苏轼《蝎虎》一诗,觉得可以类比而造出一个新成语:

壁虎续蜥。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且看子瞻兄的原诗:

黄鸡啄蠍如啄黍,窗间守宫称蝎虎。

闇中缴尾伺飞虫,巧捷功夫在腰膂。

跂跂脉脉善缘壁,陋质从来谁比数。

今年岁旱号蜥蜴,狂走儿童闹歌舞。

能衔渠水作冰雹,便向蛟龙觅云雨。

守宫努力搏苍蝇,明年岁旱当求汝。

此诗前三句写的正是农村朋友们熟悉的壁虎。为何在苏轼那,它又叫蝎虎呢?

清朝薛福成在《庸盦笔记·述异·物性相制》给了我们答案:

壁虎复以尾逗之,迅速缩去,蝎螫之不中,又自中其身,如是者三次,蝎遂不复动,盖已死矣……闻壁虎以是术制蝎,百不失一,盖其以蝎为粮也久矣,故又谓之蝎虎云。

原来如此,他认为,壁虎除了吃蚊子,还能一物降一物,搞定蝎子并它当食物呢。

苏轼诗的前三句,写的正是壁虎爬墙捉虫的本性。按说,它再厉害,哪怕能捉蝎子,哪怕能吃朱砂,最后“点女人支体,终身不灭,唯房室事则灭,故号守宫”,也不过是只会断尾求生的小动物而已,怎么能够上通天廷呢?

这就要说到当时一件奇事。

我们晓得,古代天灾既多,亩产又低,每到大旱,从皇帝到太守,免不得都要想尽办法求老天爷开恩,让龙王爷下一点雨来。苏轼就常干这事,“老夫聊发少年狂”就是在密州求雨后写的。

这事啊,心诚还不行,还得有影响天气的武器。正如现在有人工增雨火箭炮一样,那时除了纯粹祈求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熙宁十年四月这次,用的则是蜥蜴社雨法:

捉上十条蜥蜴关在坛子里,里面还放些杂树叶。选二十八个十岁以上,十三岁以下的男童,用颜料将脸庞和手脚染青,“人持柳枝沾水散洒,昼夜环绕”,边转边念,“蜥蜴蜥蜴,兴云吐雾,雨令滂沱,令汝归去”。

也不知道是谁出的鬼主意,反正,听娃儿们念的咒语,明显就是把蜥蜴当成了“人质”啊。

也许皇帝祈雨时,正好应验过一次,所以此法便被推而广之。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可把蜥蜴们搞惨了,很快就被捉光了。

怎么办?

好办啊。

抓壁虎来糊弄呗。

谁叫你们尖尖嘴巴长长尾,长得那么像呢?

所以啊,苏轼半开玩笑半可怜地对壁虎说,明年天旱就要靠你们咯——这不又成了讽刺朝廷吗?

朝廷嘛,也并非不能讽刺的,当时还有童谣:

冤苦冤苦,我是蝎虎。

似恁昏沉,怎生得雨。

很多时候啊,讽刺朝廷,就是个沉睡的罪名,小孩说说无所谓,你苏轼要被整的时候,这就是罪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