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木子石石,今日啃书粥左罗《学会写作2.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写作是一种参与世界的方式

粥老师在书中说,作为一个人,你总要有种感觉,你对这个世界还有话要说。

这对我来说,这是个绝对的新知,因为现实生活中,我一直想方设法降低自己的存在感,尽力不引起别人的注意,只有在网络世界里才会有一些想被关注的渴望。

一个人,真的要去参与这个世界,去影响这个世界,才能活出自己的价值。

02

写作倒逼你输入的数量和质量

粥老师在刚进入新媒体行业,还是个无名小卒时,为了写好文章,每天上班路上也读,下班路上也读,吃饭时也在读。

在粥左罗的视频号里看过一个粥老师的采访视频,他爱人说那个时候,两人虽然住在一起,却很长时间都见不到面,因为他常常是凌晨一两点回到家,六点又上班了。

正是这种想把工作做好的强烈渴望,倒逼他疯狂输入,才能在不久后就写出了大量10万+爆文,甚至还有千万+爆文。

如果你想要通过自媒体写作赚钱,而自己却一无所长,那就要静下心来,持续大量输入,直到量变产生质变。

03

确立写作定位,进行长期主题式阅读

确定大方向,输入都围绕着大方向进行。在大方向下确定选题以后,针对选题进行专题阅读。

这一点上,很多人会有误解。一提到写作,有些人会说,我知识储备不够,写不出来,也有些人会说,我想写我感兴趣的,但又感觉对感兴趣的东西懂得不多。

我以前也这样想。实际上,这个逻辑完全反了。不是因为我懂这个东西所以就去写这个东西,而是因为我想写这个东西,然后去弄懂这个东西。

这样才是,写作倒逼你学会了新知。没搞懂这个逻辑,你会永远徘徊在写作大门之外。

比如粥老师要写企业家,那就先去了解他的一切,通过报道、评论、文章、视频等等,了解他的企业,他投资过的企业。在动笔之前就已经不胜而胜。

当然,每个人都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但当你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方法时,以上是个不错的方法。

04

读完不是目的,吸收才是目的。

周岭老师在《认知觉醒》中也提到,当你发现某个触动点时,停下来,去思考它为什么让自己触动,通过输出,比如写作,把它和自己已有的认知关联起来,完善自己的认知体系。

不要为了打卡而打卡,摒弃任务心态。要实实在在吸收,做出改变。比起读完一本书,做出改变更为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5

让思考变成像吃饭、喝水、呼吸、睡觉一样刚需。

但凡持续写作者,必定也是持续思考者。

然而,短视频快餐时代,人们已经被迫卷入一个越来越倾向于停止思考的洪流之中。

如果你不想被裹挟,请努力守住自己的思考能力。

06

不要相信“勤能补拙”,而要相信“聪能补拙”

写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包括选主题、拟标题、搭框架、搜资料、写初稿、排版、校对、打磨等诸多步骤。

这么复杂,干脆放弃吧。或者仓促定个主题,快速起个标题,差不多就行,赶时间完成日更。完成日更了,坚持就是胜利。

真是这样吗?在粥老师的采访视频中,他说过,他认为新媒体文章不可能以量取胜,而要靠质量。

之所以大多数人都日更,是在培养写作习惯。

他在书中也提醒大家,在写作这件事上,不要相信“勤能补拙”,而要相信“聪能补拙”。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你不一定要完全按照以上流程,但你做多了就会发现,你会很自然就经历了其中的大部分步骤,只是顺序有所不同,或各别步骤有所取舍。

重要的是,形成自己的方法。

07

有意识打磨一些可能代表自己最高水平的作品。

很多人都在追求个人IP,那你的代表作就更重要了。就像歌手的成名曲一样。

总能看到一些本来无人问津的个人ip公众号,突然被推荐,喜提10W+,终于迎来了鲤鱼跃龙的那一刻。

这都是人家长期打磨不断进步的结果,如果是在你文章还不成熟的时候推荐,未必就有10W+的高光时刻。

08

输入、思考、输出是同一件事,要一起做。

输出不能等,思考也不能等,因为感觉稍纵即逝。

你当然可以把触动点先记下来,回头等有空再去写。实际上我基本都是这样,因为生活中我们有太多不得不应对的事情。

实际上,这样做的效果大打折扣。如果条件允许,请务必及时输出,因为这样做事半功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9

写作者的价值观决定了写作的终局命运

不信不写,不懂不写。不写自己不相信的,不写自己不懂的。写作人要有原则,有底线。

曾看过一篇讲如何写出10W+爆文的文章,其中就提到一点,三观一定要正。

文如其人,你的文章就是你的镜子,你内在的价值观直接决定了你的文章最终命运。

10

选题大于一切

除了私密日记,几乎所有写作都应该追求阅读量。既然是公开,肯定是希望更多人看到。

正视你的数据焦虑。即便是大V也会有数据焦虑,这玩意儿让自媒体人既爱又恨。

既然想要阅读量,无论是哪个赛道,都要慎重考虑选题,不能太随便。

粥老师在书中建议去写经过反复琢磨、论证后成立的好选题。其实这也是正三观的一个过程,反复论证。

11

没有“写作冲动”的选题不要写

没有让你感受到写作冲动的选题,哪怕再好,你也写不好。强扭的瓜不甜。

如果觉得这个选题很好,暂时没感觉,可以先记录下来,等待机缘到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2

写职业、技能、成长相关的内容,永远都不会错

即使你已经确定了自己的方向,也可以写写自己的思考,这永远都有用。

最近在小红书上看了一些比较厉害的读书博主,感觉他们的笔记就像发朋友圈一样自然,同时又能真实展示出自己的个性和想法。

与此同时,你也要接受写作方向可能要慢慢定下来这一现实,要跟着直觉走,跟着反馈走,跟着市场回报走。

因为你很可能要不断调整,才能让成长与赚钱保持在同一个节奏上。

13

学会发现平淡日子里的刺

刺,就是搅动你情绪的东西。没有话题时就想想那些让你惊喜的,愤怒的,困惑的,惊讶的,等等。它们都是写作的源泉。

很多人做公众号,其实就是在写日记,顺便把钱赚了。让人羡煞不已。但有个前提,就是你写经历时是带着思考在写,让看到的人有种被带着一起成长的感觉。

14

选题必须是同质化的

在大方向上,选题大多是同质化的,也必须是同质化的。因为人的生理需求、物质需求、精神需求基本都没变过,而话题都来源于此。

上下五千年,我们都在反复探讨同样的话题,恒古不变。只是每个时代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而已。

但,文如其人。对于同样的话题,你有你的想法,我有我的想法。所以不用怕同质化,因为你的思想一定是独特的。

15

如何搭建选题库?

随手记录,用一句话或者几个词记下头脑中那些灵光一闪的片段。

规划基本问题库,思考你的目标客户有哪些问题,思考要围绕那些问题去写作,将这些问题汇总成你的问题库,并不断迭代更新。

搭建爆款选题库,记录那些比平时阅读量高3倍,5倍,10倍作品的话题,作为你的备选题库。

看过一句话,多拆解比多写更重要。

(未完待续)

我是木子石石,关注我,一起啃书,深度阅读。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