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开始就结束了,45天400头,亲虾携带孢子虫,检测出来107肝脏一直发育不起来,黑肝、虾身瘦、不长肉。”

七八十亩塘今年放了两造了,全都是因为孢子虫,20多天就开始不长,出现黄肝,真的是防不胜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近,通过走访了解到:今年的肝肠孢子虫格外多,发病突然、传染途径多且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案,造成多次排塘,血本无归,不少养户已经对孢子虫有恐惧心理。

孢子虫的传播途径

孢子虫的危害很大,传播及感染方式也非常多,常见的有以下五种:

一是通过亲虾传播给子代,即苗种自身携带;

二是通过水源传播,包括水体中的浮游动物体内(枝角类、桡足类、轮虫、卤虫等);

三是通过底泥中成熟的孢囊传播;

四是通过携带病原的对虾排泄物或感染孢子虫的死虾传播;

五是通过被孢子虫污染的饲料传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孢子虫的感染机制

孢子虫究竟是如何感染机体的呢?这个过程其实与弧菌非常相似:

第一步,侵染。孢子进入到虾的体内,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孢子虫特有的侵染器官「极管」,会以极快的速度从孢子内弹出,刺入宿主细胞膜,将含有孢子的遗传物质---细胞核的孢原质注入宿主细胞。

第二步,繁殖。孢原质在宿主细胞内利用细胞质的营养物质进行自我繁殖。(它觉得营养不够的时候还会形成孢子,所以我们做组织切片的时候常常看到肝胰腺上皮细胞内充满了孢子)

第三步,裂解。孢子不断繁殖增长,直至宿主细胞膜破裂,释放到环境中,随粪便排出体外形成白便,与此反复,下一轮的新感染又将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孢子虫的预防理念

今年首茬虾,受孢子虫的影响,预估30%的虾塘都赚不到钱!既然孢子虫波及范围如此广,危害如此之大,我们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以减少孢子虫感染的概率?

首先,要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的理念,这在整个水产养殖中至关重要!建议使用我们无抗无毒,抑虫驱虫的【抗虫肽】产品,一包拌料80斤,一天两餐,长期使用。可高效阻断孢子虫繁殖;显著增强对虾营养,强化免疫;提升机体生长性能;

其次,要选好苗种,控好水源,搞好养殖池塘的底质,严格控制病原入侵;

最后,密切关注周围养殖场的状态,并仔细观察自己养殖场的情况,定期做检查、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