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经历过一次触底的绝望,你就会明白,生命有多么可贵,亲情有多么伟大。浙江台州的付学鹏一家,本来过着再普通不过的日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父母辛勤劳作,儿子孝顺上进,虽然清贫,但一家人心往一处靠,日子也算其乐融融。谁曾想,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硬生生扭转了命运的方向盘。

«——【·飞来横祸·】——»

年轻的汽修工付学鹏,是父母的骄傲,也是邻里的榜样。别看他没念过几年书,但人聪明好学,跟师傅学了几年,就成了汽修行里的"妙手回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修车的本事没得说,待人接物也特别讨喜。这孝顺的孩子,赚了钱总想着父母,发了工资先给家里寄,自己剩不剩无所谓。

母亲王玉芹逢人就夸:学鹏不光把活儿干好,把家也照顾好,媳妇再找个勤快的,我们一家人就齐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造化弄人,好日子没过几天,噩耗就降临了。那是2006年3月的一个雨夜,付学鹏骑车外出时,被一辆失控的轿车迎面撞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凄厉的刹车声划破夜空,鲜血混着雨水在地上蜿蜒。昏迷中的付学鹏被紧急送往医院,经过几个小时的抢救,总算保住了一条命。但伤势太重,从此他只能在轮椅上度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可怕的是,车祸重创了付学鹏的呼吸中枢神经。他的肺虽然完好,但大脑却无法发出呼吸的指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不靠呼吸机维持,他连一口气都喘不上来。那一刻,病床前的父母,感觉天都塌了。儿子才26岁啊,前途一片光明,转眼就躺在了这里,变成了"活死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絮乱的思绪被账单上的数字拉回现实。截瘫,呼吸机,ICU......光这几个名词,就足以让这个工人家庭揪心。为了给儿子治病,付敏足东拼西借,王玉芹变卖嫁妆,硬是凑齐了几十万的医药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这还远远不够,仅维持呼吸机每周就要上万,更别提后续的康复治疗了。面对越滚越长的欠款,夫妻俩几度绝望,甚至想过卖房,可那是全家仅有的栖身之所啊。

«——【·简易呼吸机·】——»

就在他们一筹莫展时,主治医生无意中提到一个"简易呼吸机"。其实就是一个用手按压的塑料球,通过连接管,把空气送入病人的肺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原理简单,成本低廉,但按压的频率和力度都有严格要求,每分钟18次,一刻也不能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医生语重心长地说:我理解你们的难处。这是个老办法,不花钱,但非常耗费体力。你们要想清楚,一旦决定了,就意味着24小时的守候。不是谁都能坚持下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要儿子能活着,我们什么都愿意!"夫妻俩异口同声,眼里闪烁着坚定的光。从那一刻起,他们就化身"人力呼吸机",开始了漫长的马拉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付学鹏住的房间里,所有家具都让位给了那张特制的大床。爸爸妈妈一左一右守在床前,每人手里攥着塑料球的一端。按一下,儿子多一口气,松一下,儿子少一丝生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这样,13000次,从日出到日落;27000次,从朝霞到星辰。5年时间,整整5000万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刚开始的几个月,付敏足和王玉芹还算游刃有余。毕竟,当父母的哪有不疼爱儿女的?再说,自己身体还硬朗,熬几个通宵不算什么。可随着时间的推移,疲惫开始步步紧逼。

手指红肿得像茄子,虎口磨出了血泡,腕管炎像钻头似的锥心刺骨。有时下半夜,困意铺天盖地涌来,可一想到儿子的呼吸全系在自己手上,夫妻俩就使劲掐大腿,狠掐出一个又一个青紫才罢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玉芹红肿的眼睛里,总盛满泪水。从没感觉日子如此漫长,从没感觉肩上的担子如此沉重。

看着父母日渐消瘦的脸庞,付学鹏的心如刀割。好几次,他用仅存的力气,冲着父母摇头,示意他们别再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妈妈总是泪眼婆娑地说:孩子,这世上什么都可以放弃,唯独你不行。爸爸妈妈好好活着,就是想看你好好活着。为了你,再苦再累也值得!

«——【·爱心相助·】——»

苦难的背后,也有温情一线光。付学鹏的姐姐和姐夫,一有空就赶来帮忙。可按压呼吸球的活儿实在不轻松,年轻人捏一天就手腕酸痛,更何况两位老人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村的邻居们得知此事,也纷纷伸出援手。大家轮流值守,给老两口送饭,陪付学鹏说说话。可毕竟大家都有生计要维持,帮一阵是情分,帮一辈子却难如登天。到最后,付学鹏的生命线,还得落在父母肩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女婿看着岳父岳母的煎熬,也热泪盈眶。他买来材料,废寝忘食地琢磨,终于做出了一台电动"简易呼吸机"。这多少减轻了老两口的负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架不住电费昂贵,每天就要六七块。对负债累累的付家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数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无绝人之路。付家的事迹在网上传开后,无数网友伸出援手。

有人自发筹款,有人赠送呼吸机,还有医疗机构免费提供康复器械。一向节俭的夫妻俩,第一次尝到了人间温情的滋味。村里也给他们办理了低保,让他们至少不愁吃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现在,依靠政府救助和社会捐助,付学鹏的治疗有了着落。呼吸机也从简陋的"土制"换成了先进的"洋货"。

可王玉芹和付敏足还是舍不得扔掉那个"塑料球"。因为上面凝结着他们5000万次的心血和汗水,凝结着他们不离不弃的父母之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2008到2013,整整五年,这对平凡的夫妻用5000万次按压,为儿子延续生命。在他们身上,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坚强和勇气。那个"简易呼吸球",不仅是儿子活下去的希望,也是血浓于水的见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有什么比家人的爱更珍贵,再难的困境也不能阻断亲情的力量。在绝望的尽头,只要一家人携手前行,光明就在前方。

正如王玉芹所说:"儿子,只要我们还在,就绝不放弃你。"这就是父母,永远会给儿子最坚实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