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我们有专门写过一篇文章《【科普】球面像差与焦外虚化》,介绍过球面像差是如何影响焦外虚化的。最近因为唯卓仕AF 56/1.7的上市,不少朋友对旋焦这个风格化的焦外开始讨论了起来,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影响焦外虚化风格的因素们。

球面像差——二线性

我认为最影响一支镜头焦外柔和还是硬朗的因素就是球面像差的控制好坏了,这也是比较绝对意义上的“虚化好”和“虚化差”的领域。现代镜头由于非球面镜片的加入,球面像差的控制已经变得相对比较容易,所以大部分镜头都会呈现出“无功无过”的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对于一些老镜头、特殊镜头以及入门镜头来说,就会出现球差的欠纠正或者过纠正现象,无论是哪种都会明显的影响焦内的分辨率与焦外的虚化效果。过纠正球面像差就会出现所谓的“二线性”,焦外光斑的边缘会比较锐利,中央比较暗,但过纠正球面像差的镜头,至少画面锐度是可以有所保证的。

球面像差欠纠正的镜头,会呈现出光斑中央亮边缘暗的效果,运用到实际拍摄中就会呈现出“柔和到化开”的效果。不过保留一点球面像差的结果就是镜头锐度不会太好,比如经典的尼康铭镜AF-S 58mm F1.4G就是典型代表。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球面像差欠纠正的镜头柔和的焦外仅仅出现在焦平面背后,前景是相反风格的,所以在拍摄时不要有杂乱的前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如果径向色散控制不佳的话,在焦外光斑边缘会出现紫/绿色边缘,同样会让焦外观感变差。

那么如何改善焦外二线性,让焦外没有那么风格化呢?方法很简单,无论是欠还是过,只要缩2档光圈,焦外光斑就会变得“无功无过”了,色散也基本可以得到消除。

口径蚀——旋焦

最近讨论度比较高的就是旋焦焦外了,这也是存在历史非常久的一种焦外风格。典型的旋焦焦外是由口径蚀+焦外二线性一起作用下形成的,换成光学术语的话就是子午方向和弧矢方向的分辨率严重不重合导致的。

刀梅

不过我们现在讨论的是口径蚀,口径蚀是一种几乎无法避免的现象,会让边缘的光斑从圆形压缩成柠檬形。如果口径/像场够大,那么仅有最边缘光斑会被压缩,反之则柠檬光斑范围更大。一般来说大部分追求轻量化的定焦和绝大部分变焦的长焦端都会有比较明显的口径蚀出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尼康夜神noct

解决光斑“柠檬状”的方法有二。一种是在光学设计上花功夫,增加镜头的像场,用更重更大的镜头重量体积去改善口径蚀,典型代表就是尼康“圆神”Z 135mm f/1.8 S Plena。另一种更加简单粗暴,那就是在使用中缩2档光圈同时让光圈叶片尽量保持圆形,典型代表是索尼FE 135mm F1.8 GM。

非球面镜片研磨工艺——“洋葱圈”

对于现代镜头而言,彗差等光学缺陷导致的焦外风格化已经越来越少,但因为非球面镜片的加入导致在特定虚化程度下出现的“洋葱圈”现象变得就多了起来。“洋葱圈”出现的原因主要是非球面镜片的研磨精度不到位导致的,如果是使用复合材料模铸制作的非球面镜片尤其突出。重灾区则是不追求虚化表现的超广角变焦镜头们,几乎人人都有“洋葱圈”现象。

解决办法也比较简单,要么提高非球面镜片的研磨精度,比如索尼GM系列,能够比较大的缓解这个问题。要么就在追求虚化的镜头上尽可能不使用非球面镜片,单单用球面镜片就控制好像差。

除了上述这些外,还有很多影响焦外风格的因素,但那些在现代镜头中已经越来越少见了,我们就不一一展开了。那么有没有一款镜头能够将焦外做到尽可能完美,同时焦内锐度也有保证呢?要我说还真有那么一支,那就是尼康“圆神”Z 135mm f/1.8 S Plena。它有着柔和的焦外虚化,尽可能轻微的口径蚀,虽然用了非球面镜片但几乎不可见“洋葱圈”,可以说是当代镜头中的虚化之神了。

不过代价也足够大,同类规格产品接近一倍的售价,更长更粗的造型,都是为了虚化而服务的。而这些付出的努力,都能够让画面变得尽可能理想化,完美化,我认为是相当值得的。

接下来大家想看哪些内容,欢迎给我们留言,我们影像新势力会尽可能的满足大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