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

我们马上要进行一次伟大的计算,

它将帮助我们思考并解决那个终极问题

——人类在宇宙中是否孤独?

现在,我们邀请你一起来见证这一时刻!

不过请放心,

这样的计算虽然看似极其壮观,

但却没有令人眼花缭乱的公式,

仅仅只需小学二年级的教育程度就能看得懂

——因为我们这个计算只用到了乘法。

掌握了这一公式,

你就可以去计算你喜欢的星系中有多少外星人,

但我们还是从我们最熟悉的星系银河系开始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你在银河系旅行时,也许会需要这张地图:)

(图源NASA)

要想算出银河系中有多少个可以跟我们通信的碳基文明,也就是所谓的外星人,我们首先需要知道,哪些因素影响了外星文明的出现?简单来看,其实就两个因素:

因素一:银河系里有多少颗宜居行星?

因素二:宜居行星上有多大概率出现智慧生命?

二者相乘,就知道在银河系中有多少外星文明了,就是这样简单,这一步大家都跟上了吗?好的,我们接着来看一下,怎么来分别计算这两个因素的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普勒-186f,一颗潜在的宜居行星想象图

(图源NASA)

因素一:银河系里有多少颗宜居行星?

在我们这片银河系中,要想大致估算所有宜居行星的数量,也很简单,只需要满足三个条件:

第一,银河系能够生产新的恒星,假设这一速率是R(个/年);

第二,新生的恒星能拥有行星,假设这一可能性是f;

第三,这些行星中有n颗适宜生命生存的行星。

以上三项相乘,我们就知道银河系一共有多少颗宜居行星啦,我们把这一个数量用N表示。就银河系来看,它能孕育恒星所以R>0;恒星也能孕育行星,f>0;而最关键的,宜居行星的平均数量,n>0,为什么这么肯定呢?因为至少地球是银河系的一个宜居行星嘛!所以,三个大于零的数字相乘,银河系总共的宜居行星的个数N肯定是大于零的,那我们再来研究下因素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图源NASA)

因素二:宜居行星上有多大概率出现智慧生命?

某颗宜居行星上出现智慧生命的概率,也可以拆分为几个条件:

第一,这些行星适宜生命产生和繁衍,这一比率为f1;

第二,产生的生命可以发展成复杂智慧生命,这一比率为f2;

根据之前的经验,是不是感觉这两个条件相乘,就得到我们想要的答案了?其实还有两个关键条件:

第三,智慧生命能够形成星际文明,也就是能被我们探测到,这一比率为f3;

第四,每个文明持续的时间长度为L(毕竟我们希望发出信息后再收到信息),以上四项相乘,就是宜居行星上出现过的能被观测的外星文明的概率。

揭晓答案时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德雷克公式

现在,我们就得到了德雷克公式,因素一是银河系中宜居行星的数量,因素二是宜居行星上出现智慧物种的可能性,二者相乘后,就可以知道银河系中出现过的智慧文明的数量了。

很好,现在我们理解了这一公式,那一起来开始真正的计算吧!

我们假定银河系一直处于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也就是德雷克公式内,也就是德雷克公式中的参数不改变。银河系每年生成10颗恒星(R=10),其中1/4的恒星拥有行星(f=1/4),而这些拥有行星系的恒星中平均有1颗处于宜居带中(n=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宜居带示意图:过近会导致温度过高,过远导致过冷

(图源NASA)

而这些处于宜居带中的行星(让我们乐观一点吧)一定会产生生命、并且这些生命一定会发展成智慧文明(f1=1、f2=1),并且其中有1/4的文明发展成了希望与其他文明沟通的星际文明(f3=1/4),且该文明能够维持1万年之久(L=10000),那么银河系中至少也应该有6250个渴望与我们交流的文明存在。(这里的“年”为了方便我们感知其长度,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长度——即恒星年为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你在一颗陌生的星球醒来,映入眼帘的只有荒凉的岩石与日光……

(图源NASA)

事实上,6250这个数目仅仅是假设文明存在1万年内会见证的新生智慧外星文明诞生数,甚至不包括在此之前已经存在的文明以及其他星系的文明,因此实际上应当远远大于6250个文明!

宇宙中应当充斥着来自各个文明嘈杂的声音。然而现在,银河系一片死寂,人类用最先进的技术也得不到一点回音,所以,在这片沉默中,那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念头从我们背后发问,大家都去哪儿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数的星系正如无数双眼睛(图源ESA)

所以此刻,我们深刻地理解了《三体》中罗辑为何会患上严重的星空恐惧症——在这无垠的星空中,应该有着无数的外星生命,而我们对此一无所知。

所以大家,都去哪儿了?

这就是著名的“费米悖论”。存在悖论,自然也不缺少解答,我们将为大家介绍其中有趣的回答,下次再见!

费米悖论

“费米悖论”由二十世纪伟大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恩利克·费米在1950年提出。

这一天,费米在午餐时与同事爱德华·泰勒、埃米尔·科诺平斯基、赫伯特·约克讨论起飞碟及外星人问题。四人先是讨论了飞碟这些报道的可能性,紧接着又讨论到了地球以外的世界,随后费米问到:“他们在哪儿呢?”随后兴致盎然的四人进行了简单的计算(这是费米最为擅长的小技巧、对庞大的数目进行估算,后世称之为费米问题),并得出了结论:我们早该看到这些外星人很多次了!

实际上,除了费米以外,前苏联的著名宇航学家、航天推进专家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1933)、英国工程师戴维·维尤因(1975)与英国天文学家迈克尔·哈特(1975)均分别独立提出过这个悖论,并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美编:赵茹昕

校对:刘淇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