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是大卫的平行宇宙,欢迎关注!

同光二年(公元924年)

开始对已经投诚的割据势力开始封爵。

在这个节点,李存勖似乎认为自己的统一大业已经完成,虽然还有人没有正式臣服自己,那也不过是秋后的蚂蚱,只要自己大军一到,这些小丑一般的所谓对手就会灰飞烟灭。

此时的封爵既能安抚已经投诚过来的人,又能向心存疑虑的那些人展示一个明确的信号:来我这儿,好处大大的;可要是你们不识好歹,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春二月辛巳,进岐王爵为秦王【1】,并赐予不名、不拜的优待。

夏四月乙亥(初七),加楚王殷兼尚书令。庚辰(十二),赐前保义留后霍彦威姓名李绍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乍一看,为了向天下群雄展示自己,宽容四海为怀的心胸,封李茂贞一个王爵自然没有任何问题,甚至应该是加分项。

众所周知,自汉至明的历史中,国王(亲王)爵的名号一般来源于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名。

而小伙伴儿耳熟能详的基本上就是秦、晋、齐、楚这四个。至于原因?简单,谁叫春秋时期,这四个诸侯的实力最为强大呢?后人自然愿意拿来主义——毕竟假途灭虢的珠玉在先,估计没多少人有勇气拿虢来给自己的爵位冠名。而考虑到李李茂贞身处关中,给他封秦王似乎也没有什么问题……吗?

常理而言,最尊贵的名号当然要分配给最有实力的亲王——当然,有的时候,亲王的实力过于逆天,以一己之力将一个原本中游的名号推到最尊贵的那一档,那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一般,汉朝时齐王最为尊贵——这就是太子以为最有实力的亲王了;南北朝,以及后来的两宋,都将晋王排到第一——在北宋能做到开封尹加晋王,基本就是储君的标配了。但在有唐一代,秦王是毫无疑问的NO.1——李世民就是那个把一个不算最顶级的秦王推到之前无法想象的高位。

李存勖虽然实为开国之君,但在宣传上,可是一直打着兴复盛唐的旗号——只看这一点,倒像在cosplay汉光武帝刘秀。

既然是恢复李唐的江山,就应当尊重盛唐的传统,则秦王这种尊号不宜轻授。可李存勖不但慷慨地送出去,还送给了一个曾经跟唐昭宗对着干的跋扈将军。

还记得当掘了唐室诸陵的温韬吗?郭崇韬可是强烈建议杀之以儆效尤。可在收下了温韬足够的贿赂后,李存勖却选择高高拿起轻轻放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算事后想想,这事儿办得确实不妥。李存勖依旧没有追究温韬的罪责,只是安排专人对皇陵修缮维护一下,就此了事。

以工部郎中李途为长安按视诸陵使。

这两件事儿已经完全违背了兴复盛唐的价值观了——让那下已经投诚、打算投诚、决心抵抗的割据势力怎么想?

只是,此时的李存勖已经自大到不那么在意人心向背了。在他看来,盛唐这面大旗,基本上无法为自己带来更多的收益了。而其他人看到的,则是后唐既不是盛唐的延续,李存勖也没有延续李家国祚的想法。自此,收拢人心的事儿就算与后唐绝缘了。

意识形态这东西很像数字“0”,如果之前没有绝对实力那个“1”,完全没有任何作用;可一旦有了实力背书,就能十倍记地为实力加杠杆。而李存勖却弃之如敝履!

敲黑板,划重点了!

舆论这东西很像数字“0”,如果之前没有绝对实力那个“1”,完全没有任何作用;可一旦有了实力背书,就能十倍记地为实力加杠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考资料:

  1. 司马光【资治通鉴】
  2. 欧阳修【新五代史】
  3. 薛居正【旧五代史】
  4. 胡三省【通鉴音注】
  5. 王爵(中国古代爵位)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7%8E%8B%E7%88%B5/5869172#:~:text=%E6%99%8B%E8%87%B3%E6%98%8E%E7%9A%84%E5%9B%BD%E7%8E%8B%EF%BC%88%E4%BA%B2,%E3%80%81%E8%B6%8A%E2%80%9D%E7%AD%89%E4%B8%80%E6%A1%A3%E6%AC%A1%E3%80%82)
  6. 秦王 晋王 魏王 蜀王 齐王 哪个更尊贵?是不是秦为尊? - 知乎(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02914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特别声明:事实上,当我阅读历史的时候,其实质就是开启了一个平行宇宙;而当你阅读本文的时候,其实质也是进入了一个平行宇宙。在这个平行宇宙中,如果你发现了错误,请及时指出、不吝赐教,那将是你我持续进步的原动力;如果你受到启发,不妨关注、点赞、转发,去激发更多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中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特别感谢辛苦制作、上传的网友!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