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历了2023年的行业寒冬,农历春节一过,电助力自行车产业上下游的那些还未被淘汰出局的从业者,都已经开始磨刀霍霍,准备挥舞起价格的大刀,在惨淡的行情中奋力搏杀一番,以期能够杀出一条能够生存下去的血路。

看过武侠小说的人都知道,当一个人初出师门,武艺章法还未臻于娴熟之时,就让他去外面和人比拼武艺,其实是有些揠苗助长的。比拼的时候,会伤到别人,但大概率的也会伤到自己。

作为一个新的品类,电助力自行车从默默无闻地增长到突然红极一时狂飙突进到被一众圈内圈外的人追捧,像繁华般短暂绚烂后,又归于深深的寂寥平静之中。

在行业的高光时刻,整车厂的老板订单接到手软,日进斗金;配件厂忙着追物料、扩产能;终端品牌忙着抢占市场,猛下订单。圈外的贸易商、投机者、跨界者,看到这百年一遇的造富浪潮,也携资源、资金迅速杀入这个行业品类,扬言要改造这个行业品类;投资机构生怕错过下一个独角兽,发动各种资源,国内国外来回飞,以最快的速度和只争朝夕的效率,坚决果断地敲定了投资对象和term sheet。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资料图片:​美利达eBIG.TOUR(图文无关)

事后证明,那些不顾一切扩张产能的行业相关者,都在其后的几年承受这种狂热带来的阵痛或者是长痛。要么是抢购的配件成了一大堆库存,要么是组装好的整车堆在仓库等着国外客户遥遥无期的提货承诺。这些配件或整车在财务上占用着企业的资金,稍有不慎,企业就可能因为现金流断掉而面临破产风险。

而那些贸然闯入的人们,或者壮士断腕,止损走人;或者退掉租的厂房,老老实实再去做贸易;或者解散新组建的团队,继续做起原来的业务。

大多数的投资机构都投资在了最高点,妥妥地成了接盘侠。也难怪,在创投圈子里,投资选项目就跟玄学一样,不可捉摸。投资人所投的95%的项目大概率都会死掉。一旦投中剩下的5%,这样的投资人和投资机构就会成为大众眼中的财神,有着金手指般点石成金的能力,这种“钞能力”也会形成正向反馈,方便机构后期募资。虽然短时间内因市场环境而爆量,但是电助力自行车其实是很难标准化的产品,投资机构在投资的过程中也是经历了一次过山车式的情绪起伏。现在一切都归于平静。

在2023年一整年,行业的所有相关从业者都在经历大煎熬。煎熬中必然伴随着洗牌,有些人有些公司注定要出局。剩下来的,都是经过市场筛选过的幸存者。

年初,行业高光时刻的那些“当红炸子鸡”整车厂,也悄悄地定下了新年的战略和战术。用大白话讲,就是:我们要降价了,我们要卷价格了,我们要以价格为杀手锏去市场上争取为数不多的订单了。其实,这种通过卷价格来争取订单的方式,在2023年夏天时,有些配件厂已经开始在用了。只不过效果不好,因为即使降价了,也没争取来多的订单,最后只能打掉牙往自己肚子里咽。

现在,整车厂又有样学样,祭起价格的大棋,试图来搅浑行业,只是这种杀鸡取卵式的行为又能给自己带来多少订单和多少利润呢?

在浙中小县城,民营经济组织异常活跃。有很多民营企业,只是做规模做产值,当规模和产值达到一定数量时,政府会有一些相关的优惠和奖励。在资产暴涨的年代,通过大的规模来获取当地政府给予的优惠购置土地政策,以土地和房产溢价来弥补产品利润不足的方式是行之有效的。但是,在当前的市场环境和经济周期里,这种方式已经不可取了。

今年,电助力自行车这个品类不一定会比去年好很多。如果整个行业上下游都启用价格这个大杀器,既会伤着竞争对手,也会伤到自己。如果再加上市场又没有新的大增量,那等待所有参与者的,就是进一步地深度地洗牌与出局了。

免责声明:

1.本文所有非原创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联系运营者删除!

2.本文素材来源于公开市场资料,如涉隐私及机密,请私信联系运营者删除!

3.本文仅代表自媒体“两轮车评”运营者个人观点,与其他任何组织和机构均无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