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点击上方蓝字“核电那些事”→点击右上角“...”→选择“设为星标”,就能快速找到我啦。请一定要给我一个星标!

杨总0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是那一年他们县里的前三名。毕业以后,进入到某发电集团的二级电站干工程,当时新的项目前景很棒,收入也是一顶一的,而且招聘的时候和他一起入厂的有一个上交,两个浙大。

杨总说,名校光环在刚开始那几年非常有用,他们招聘的时候就是作为人才储备的。刚刚毕业,他进入了业主的工程部,主要管工程进度。说是管工程进度,可是那会儿的施工方,总包方干活相对粗放,管理方面漏洞很多,总觉得一身功夫,毫无用武之地。不过好在公司领导特别关系他们这几个名校生,总是给他们几个嘘寒问暖,并且当着部门领导面,单独交待要委以重任。

可是电厂的工地上,工作和生活环境都比较差,而且任务重,压力大,当时和他一起来的两个浙大的,一个上交的,没过一两年,都纷纷离开了,或者去继续深造,或者直接转行了,有一位还转战金融行业,成了基金经理。

走了几个名校生之后,领导对杨总更是呵护有加了。入职五年,杨总总能和容易出彩的工作沾上边,挂上钩,顺理成章的被提上了科长。

五年当上科长,那时候才27岁,在厂里是最年轻的科长,直属领导对他也很器重,那年,杨总结婚了,和别人介绍的,当地体制内的一个公务员。婚后的生活也平平淡淡,新的几台机组也都拔地而起,进入了发电运行。

五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电厂运行以后,从上到下,领导换了个七七八八,而杨总所在的工程部因为新项目建成,也功成身退解散了。之前特别关照杨总的直属领导和副总也都选调其他项目,或者回去省级总部了。而杨总此时刚刚在本地成家,自然不想离开,于是,随着名校光环的慢慢淡去。他被分配到了一个相对冷门的科室,还是科长,只是这个科长无足轻重。

那一段时间,杨总说总觉得有些心灰意冷,可又觉得生活工作不就是为了家庭吗,刚刚安家又工作选调,也没有必要。就这样,杨总把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了家庭,优秀的人在哪儿都能成就自己,那两年杨总看准了楼市的上涨,在13.14年之前购入了好几套房产,虽然有些是贷款,但是随着房地产价格的上行,杨总赚了个盆满钵满。

就这样到了15年,转眼毕业快十年了,一次偶然的机会,之前的部门领导已经成为了某二级公司的二把手,问杨总要不要过去跟他干,而且这个二级公司离现在的电厂不远,会提半级上副处。别小看这半级,好多人一辈子跨不过这一步,跨过去了才正式成为部门中层干部。杨总和家人商量了一下,觉得还是来到这个新项目,跟着老领导继续打江山。

杨总说,刚调过去那一两年,又想起了当初的青春年少,虽然他也正值壮年。他说总背着名校光环,用现在的话说。躺平摆烂有点太不甘心,又太不好意思了,要不然总感觉背后有人在戳你的脊梁骨。

也许千里马常有,而伯乐总是能善用千里马,在新的项目中,杨总如鱼得水,在新项目投产以后,杨总顺利把副字摘掉了。

后来赶上集团二级公司领导公开遴选,杨总报名了,且认真准备。终于通过了,又换了一个项目,进入了领导层,成为二级电厂的副总,那一年,杨总40岁,毕业18年。

杨总告诉我说,名校光环,贵人相助,把握时机,做重要的事,抓重要的事,管重要的事,拥有比较优势。风风雨雨18年,虽然主要是电厂工程建设,而且赶上了电力装机的大发展浪潮,机会多,上升通道快。但是谈吐之间,依然能感觉到杨总的条理清晰,铿锵自信。

是的,不断的上升,不断的收获,总能给人带来自信,不仅是物质上,更是精神上的。一个名校生的18载,一个名校生人生最年富力强的18载,扑在了电厂上,而他也走向了更光明的未来。

也许我们忍不住抱怨,忍不住吐槽,但是优秀的人也一样不容易,他们更加不懈怠。虽然不一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但是躬耕职场,总有自己所得,祝大家一切都好。

(文中姓名为化名,部分经历有处理,请勿对号入座,谢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酒也是核技术哦

以后买辐照酒,找核趣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