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有一部纪录片悄悄上线。

主角是两个大IP,一个是神秘的三星堆,一个是大名鼎鼎的图坦卡蒙,而且画面上,除了实地拍摄,还有动画还原,声音上,也是国内顶尖的制作团队来配音乐和音效。

按说这样的豪华配置,应该是妥妥的爆款,但在豆瓣上目前还没有多少人评论,甚至连评分还没有。

今天就和你来聊聊《当法老遇见三星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尼罗河和长江的水气

终会在“湿云”中相逢

1922年,英国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率队发现了古埃及法老图坦卡蒙的陵墓,其棺椁上的黄金面具,便是全球著名的图坦卡蒙黄金面具。

图坦卡蒙黄金面具上有着鲜明的埃及文化

它的额顶,有由黄金打造的兀鹰和眼镜蛇,分别是传说中的上埃及与下埃及的保护神,二者集于一身,体现出图坦卡蒙至高无上的权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黄金,在古埃及象形文字中,有着“可以触摸的太阳”的意思。

古埃及人相信,珍贵的黄金闪耀着神的光彩,可以让逝者“永生”。

七年之后,在中国,也有一个神秘的遗址被发现,它就是四川广汉的三星堆遗址,自此揭开了古蜀文化的神秘一角。

尤其是在之后陆续出土的青铜人面像和黄金面具,被誉为是“打开古蜀先民精神世界的钥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同来自科幻世界的人物,青铜人面像造型奇特,黄金面具更是有着精湛的工艺,因为黄金面具并非所有青铜人面像所佩戴的,所以黄金面具同样是身份或等级的象征。

两件来自古老文明的面具,就这样在神秘的金色光芒中,带我们跨越时空,走进了文明的中心。

就像《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中所描写的,感觉全世界的水都会相逢,这一刻,中国的长江和埃及的尼罗河也在“湿云”中交融。

而两大古老文明的相似,并不单单只有面具,古埃及人民和古蜀国先民,对于“神树”的崇拜,也有着巧妙的相似之处。

自1986年以来,在成都平原的三星堆遗址,陆续出土了八棵青铜树。

其中被命名为“一号神树”的青铜神树,是迄今为止中国境内发现的最大单件青铜文物,高达3.96米

“一号神树”由底座、神树、神龙三部分组成,底座模拟神山的形象,上面装饰着天阳纹和象征云雾的云气纹;神树的侧面,则是一条神龙沿着神山逶迤而下,壮丽非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古代神话中,神树,是民众和神灵沟通的桥梁,这是人们对于神灵的想象,也赋予树木不同的含义。

无独有偶,在古埃及,树木也有着不同的意义。

古埃及十九王朝时期,官员乌瑟特在王室祭庙中服务,他的墓室北墙,有一幅巨大的壁画,乌瑟特和妻子及母亲坐在大树之下,树荫给予他们庇护。

这棵树是古埃及人所说的“生命之树”,外形很像一种叫做“西卡莫”的无花果树。

如同黄金面具,对树的信仰,两大文明似乎再次得到重合。

而我们也在一次又一次的发现中,不禁感慨,文明的起源,对太阳的崇拜,竟会在相隔数千里的土地上,产生奇异的联结。

这种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视,如同是一次更深邃的探讨,把我们带到了千年之前,感受文明的多元与历史的璀璨。

是不同文明的对话

也是相同情感的探寻

为了能在严谨的基础上,生动有趣地展示两大古老文明,纪录片中采用了很多拍摄手法。

除了常见的4K纪实拍摄,还运用CGI合成技术,对文物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最终呈现出生动的视觉效果。

在内容的展示方式上,拍摄团队为了打破传统历史类纪录片的沉闷节奏,把古老和现代结合,把史实和想象融合,有着新颖的突破。

比如这种对话的形式,让图坦卡蒙米面具和三星堆面具跨越时空交流;

用人工智能的对话,打开一个新的主题;

还有栩栩如生的画作画面;

现场发掘的珍贵影像…‍

再加上中外专家的思想对碰,不同的文明有着不同的领悟,考古人员、昆曲艺术家、教育工作者...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让我们从多维度走进古文明。

突然有些莫名的感动,在不同时空下,大家从不同的方向奔赴而来,感受同一轮升起的太阳。

这种信念的相通,让古老的文明,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人们的想象也就此打开。

而要取得这样的效果,摄制团队拍摄的过程并不容易,从广汉三星堆到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再到北京、南京、阿斯旺,拍摄团队力求呈现出真实的考古文物和历史遗迹,为此曾四次进蜀拍摄。

除了着重构建视觉带来的冲击,纪录片制作团队对于配音和配乐也很重视,均以高规格制作。

匠心之下,古老文明的色彩变得更加绚丽。

最终,这部纪录片制作了中文、英文、阿拉伯语三种语种版本,在埃及国家电视台多个栏目落地播出。

一时间,关于“两大古老文明”的话题一再被热议,两种文明及其背后生活的人们的思想、生活、信仰,也成为大家关注的新方向。

观历史,思未来,

人类的故事从未停止

两大文明的相碰,让我们看到了不同文明背景下,人类对这个世界相似的热爱和敬畏,相通的信念和夙愿。

虽然纪录片是从金字塔和三星堆引入,却并没有局限于此,借着金字塔和三星堆,纵横时空,我们看到相隔千里的文化,也感受到古今不同的生活。

从历史中看到未来,从古老文明中追溯“我们来自何方,又去往何方”,思想如有了飞跃的翅膀,不被轻易禁锢。

事实上,文明之间,从没有壁垒。

人类用超强的想象力,建造出犹如平行世界的艺术殿堂,让我们直观感受到古代技术和科学的先进。

而古文明也在一次又一次地传播中,逐渐融合在其他的文化和艺术里。

1798年,拿破仑远征埃及,虽以失败告终,但埃及的文化和艺术,却因为这次远征,被带到了法国。

于是,埃及文明,在另一片大陆上,成为新的时尚符号。

同样,距离三星堆遗址一千六百多公里的南京,中国传统戏曲昆曲和三星堆文化也碰撞出了不同的火花。

一直在探索昆曲和当代审美碰撞的昆曲艺术家柯军,于一次偶然中看到了三星堆,于是,他想到了把几千年的文物,用戏曲的方式表示出来。

正如柯军所说:“越是站在新的时代,越是有新的审美的时候,我们越是要回望传统。”

这样的融合和传递,最终让我们明白,古文明不仅仅是先民留下的足迹,更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在回望和展望之间,我们总是可以在寻觅中,找到人类情感的相通处,最终看到先民,看到远方,看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