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刚刚过去,大家都回家扫墓了吗?对于一些背井离乡在外的年轻人来说,专门为了扫墓回一趟老家确实有点劳民伤财了。

清明节也就放三天,三天假期有两天是借的,多放一天都不行,跟着就要连续工作6天。要是回去扫墓,两天都浪费在路上,来回颠簸还要顶着黑眼圈上班,实在是伤不起。

不过也有年轻人开始不买账了,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对话,大概也显露了一部分年轻人的心声。老年人看了可能会感到不适,提前警示一下。

起因是老爹让儿子回家扫墓,儿子很干脆地回了一句“没空,不回”。父亲表示活是干不完的,扫墓是必须的,忘了啥也不能忘了老祖宗。

儿子反驳:人活着的时候对对方好一点就算了,人不在了扫墓没意义。父亲一听,这意思是自己百年之后也没有香火供奉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儿子反驳,现在父亲有吃有穿有住的就行了,还要什么自行车。父亲不认同:扫墓是传承,怎么能不扫呢。

然后儿子开始嘴炮输出了:回家那么远,车费来回就几千块,还耽误工作,回去一趟起码花上万,老祖宗也不给出路费啊!

父亲就怒了:钱重要还是祖宗重要,你给我搞搞清楚。

儿子说:第一、钱重要,虽然回去这几天我赚不到多少钱,但是能花掉一个月的工资啊。第二、不是不认祖宗,而是真的和祖宗不熟,祖宗一个都没见过,莫得感情,给爹妈养老就行了。

打嘴炮显然老爹不在行,只能以三个字“白眼狼”概括之。

然而儿子依然不买账,这家父母大概没什么收入,也没退休工资,衣食住行外加生病住院得费用,全靠儿子给。

看得出来,父母的条件很一般,也没给孩子提供啥资源,结婚,成家,找工作都是孩子自己来。所以老爹的“白眼狼”攻击,“良心被狗吃了”魔咒,基本都被反弹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件事吧,确实双方各有立场。作为老一辈人来说,扫墓是一种传承,是对祖先的怀念。坚持要孩子回来扫墓,除了传承之外,其实更反映了父母的恐惧。

第一、儿子现在不给祖先扫墓,将来恐怕也不会给自己上坟。有些地方的人,特别重视这一点。生前事未必比身后事重要。这辈子受苦受累受穷过来,祭祀好一点说不定下辈子能投个好胎,这就需要儿子给力一点。

事实上,这甚至是重男轻女的理论基础之一。很多地方祭祀扫墓都指定要儿子上,哪怕领养的儿子都比亲生的女儿管用。

第二、要求儿子回来扫墓,本质上也是一种服从性测试。很多父母年纪大了,会比较“作”,因为接受不了以前孩子服从管教,现在“翅膀硬了”,“不听话”了,甚至父母要倒过来跟孩子要钱了。

地位颠倒,父母接受不了,于是跟孩子提出各种要求,不答应就各种甩脸色。只有当孩子答应父母要求的时候,父母才有过去那种可以支配孩子的感觉。越是感到自己威信不再,无能为力的父母,越要通过“作”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有个朋友,经常跟我抱怨,她妈妈也是每次到她家,都要亲自动手,把家里的东西重新摆放一遍,诸如锅碗瓢盆,甚至小板凳,椅子什么的。她每次找不到东西就很抓狂,跟她妈妈讲:东西是我在用,又不是你在用。你老动我东西干什么呀?

她妈每次都委屈:你放的不合理,我帮你摆好你还不领情,白眼狼。再说哪有你的东西,你人还是我的呢。

这就是服从性测试,虽然东西是你在用,但是得先受到父母支配。同样的,逼孩子扫墓也是服从性测试。虽然你工作忙,路费贵,但是我要你回来你就得回。我是老子,你是儿子,你不听我的,你就是白眼狼,没良心。

而对儿子来说,理由也很充分。回去三天,一个月白干,还要搭上请假以及几千公里长途奔波,只为了给不熟的祖宗扫墓,属实劳民又伤财。

这个年轻人负担还很重,有父母要养,自己的小家庭也要背负,一个月估计也就一万多收入,要应付各种花销,万一父母再生病了,可怎么办。再说了,清明回去了,春节要不要回?回去一次就花一个月工资,确实吃不消啊!

讲道理,年轻人也不是排斥传统文化,人家说了,如果自己在老家,那么去一下也无妨。现在隔着几千里,还非要他回去,就显得不近人情。

说到底,这届年轻人还是压力太大,要加班,要奔前途,要养家,还要应付爹妈的无理取闹。家里有矿也罢了,关键家里也没矿,顾得了小家就顾不上大家,顾得了祖宗就顾不上爸妈。

还是彼此多一些宽容和体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