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的传统节日里面,三元节的重要性往往被忽视,虽然也会被提及,但是像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甚至重阳那样,大家都会参与并且有仪式感,还是略有欠缺。比较小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谓三元节,指的是上元节农历正月十五,天官赐福,现在主要是元宵节替代,中元节,即农历七月十五,也就是我们习惯称的鬼节,七月半。叫地官赦罪。而存在感最低的是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水官解厄。关于它的来历,说法不一。比较统一的是说来自于道教。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

你可别小看这三位大神,其实在道教神系中,他们出现时间比三清尊神还早,并且神阶很高的尊神,三官大帝的信仰渊源于中国古代先民对天地水的自然崇拜。在原始社会,天、地、水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必要条件,没有它们,人类无法生存生活,因此人们常怀敬畏之心,虔诚地顶礼膜拜。后期被哲学思想逐步偶像化,就形成了三官的形态,并且有了三官各自的节日接受顶礼膜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在享受人间供奉与香火的同时,跟道家的行为准则是一样的,无功不受禄,肯定是要做事情的。所以才分别有他们三位大神:赐福、赦罪、解厄的说法。

由于中国的民俗文化节日跟很多古代信仰混淆在一起,互相影响,又互相补充,所以根据人气高低,元宵节肯定更加能引起关注,而七月半的中元节,又叫鬼节,后期成为很多灵幻影视作品的题材IP,也颇有大众观众。反而是下元节,慢慢被提及的不多。

因为传说每逢下元节来临,水官下降凡间巡查人间善恶,根据考察,录奏天廷,为人们解除灾难,为人解厄。这个感跟腊月时候送灶王爷有点类似,至于祭祀祖先临近春节前后也比较多,就造成了有点重复的感觉。

实际上还是传承上出现了断代。下元节的来了可以追溯到大禹治水时期,大禹治水是贤德之人,又开创了夏朝,是上古圣人的最后一位,再加上跟水有关,所以大家觉得他能够给大众消灾解难。

而道家则认为,水官名为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阴大帝,隶属太清境。水官由风泽之气和晨浩之精结成,总主水中诸大神仙。每逢十月十五日,即来人间,校戒罪福,为人解厄。

所以这一天,道观做道场,民间则祭祀亡灵,并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古代又有朝廷是日禁屠及延缓死刑执行日期的规定。可以想见,在古代,这些民俗节日深深的影响了一个国家从上到下的行为准则,以及敬畏和约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抛开封建迷信的层面,我们也能看到一些积极的层面,就是我们自身归宿和信仰认知上面,能够通过这样的仪式感起到凝聚民族精神的作用,这是非常值得推广和重视的,一个没有信仰和民俗文化的民族最终是会被其他精神力量和文化入侵所打败的,所以,在这个方面来看,传统的民俗文化不仅不应该一刀切,还应该去芜存菁,让它能焕发神采,充满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