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创始人万叔。

前两天,有个小孩,说要继承银行“家产”,上了热搜。

从视频里看,他说他长大后想要当农发行的行长,继承他爸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后老师把视频发出来,没想到火了。

以下是正文。

万叔反复看了几遍这个视频。

真正让视频疯狂传播的,大概是那句“继承家产”

因为爸爸是行长,妈妈是副行长,所以童言无忌,直接把“接班”当成了人生理想。

这不就是前几年的江西周公子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万叔有客户是江西的,说因为那个事儿,江西的国企系统,整个加强了党建学习,预防出现这类的事故。

你看,最后对周公子的惩罚,不也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不了了之了。

小地方,机会少,任人唯亲,家族传承。

这就是现实。

只不过这个孩子,喊出了皇帝光着屁股的事实。

没人说,不代表不存在。

万叔的母亲,是大学老师,是顶职外公进入学校的。

外公原来是大学生,在水利局做干部培养,后来在一次抢险救灾中,身先士卒,因公致残,脑溢血导致脊髓灰质炎,在拐杖和轮椅的辅助下度过了下半生。

家庭失去了顶梁柱,总得有人承担责任啊。

所以,就让母亲顶职,去了党校上班。

后来随着我们那个小地方,80年代要建大学,母亲就成了大学的老师,第一批,元老。

后来这个学校也算争气,在湖南的二本里面还算不错的。

熟悉的读者应该知道,万叔在硕士毕业以后,一度也被母亲安排,要进这个学校当经济学老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万叔一直有点看不起。

为什么呢,因为高几届的,一个院子里的玩伴,成绩不好的才找关系,低了录取分数线几十分,照样能在这个学校读书。

自然,整个高中期间,万叔的分数,都比这个学校高百来分,所以就没考虑过再回来。

讲这个故事,其实是想说,在小地方,能力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你在不在这个体系内。

你在这口锅里吃饭,血亲也就顺理成章的可以延续下去。

大概率。

不少小时候的玩伴,成绩不太好,只读了个二本或者专科的,后来运作运作,搞个在职的研究生,拿到文凭,也能进学校任职。

直到后来搞电子档案,必须要过提档分数线,才慢慢有了改观。

这就是现实。

因为每个人天赋不同,自然有人,目标就是进父母的单位,继承人脉关系和职位,在小地方传承下去。

小城市里,电力、烟草、银行、税务、海关、公检法……

这些几乎都是垂直传承的。

尤其在过去30年,城市在扩张,机构规模也是扩大的,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

通过增量部分,引进新鲜血液,强化组织能力,也挺好的。

这些现象一直都有,各种关系在小城市、县城里盘根错节,如山岳一样古老。

之前不是发过消息嘛,说烟草行业,禁止“子承父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次跟朋友吃饭,朋友说,还是下决心要整治了。

万叔笑笑,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果不其然,后来是,各机要单位,交叉任职。你家公子来我单位工作,我家千金去你单位工作……

继续盘根错节,还促进了交流转化。

但为啥隔三差五的,就会爆出这么个事件来?

很简单,因为这个孩子说要继承的,是大家以为摸得着的关键岗位。

什么意思呢?

在小城市里,如果万叔继承了学校老师,那没啥问题。

因为大家都是这样玩的。有这么一个利益群体,以集体的名义,维护着这个规则不倒。

但如果万叔说,我要继承校长,那问题就大了。

这意味着,权力传承的垂直度,变得更细致。

因为我们目前存在的制度,在关键职位的权力选拔体系上,还是综合评价,不完全看血缘关系。

这意味着,任何的基础、积累,可以帮我在起跑线上先跑一步,但不意味着我必然能最先抵达终点。

中国特色的起跑线不公平,但结果相对公平。

算是给这种“继承”打下的一个补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子的辉煌,只是给儿子的人生履历,发了一张入场券。

至于最后能登上怎样的高度,不仅要靠个人奋斗,也要看历史进程。

如果真到连这种有点盼头的职位,也主要靠血缘和继承,那县乡治理的环境,可能还要进一步恶化。

请注意,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这个现象,带来的结果是,驱动着大城市、城市群的不断虹吸,譬如深圳成为湖南的“真·省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譬如万叔一直提倡的,普通人要跃迁,买一张去一线城市的火车票。

你只有明白了这一点,才知道自己的天花板在哪里。

才知道面临人生重大决策的时候,提前5年、10年,要做什么准备。

比如故事里这个孩子,学生时代开始准备,少走20年弯路。

如果你早就知道,争不过他们,他们是地方上的天龙人。

那但凡有点抱负的,大概率都会以远方和自由为目标,到更公平的地方去奋斗。

母弱出商贾,父强做侍郎。

族望留原籍,家贫走他乡。

这就是适应环境。

P.S. 如果还有兴趣的,推荐两本书,《县乡中国》和《小镇喧嚣》。

电子版,我会让小助理放在知识星球里,期待你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