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魔都之夜

《弗兰肯斯坦》交稿已经一年多,忽然收到编辑老师的信息,告知我图书即将出版。过了些日子,又收到信息,邀请我去上海参加线上签售会。时间不巧,正好开学了,经协调后提前到25日出发。

距离上次坐飞机已经多年,乘坐长途交通工具的焦虑感又席卷而来——也许会下雨、找不到地方、误机等等。机场非常远,这是第一次去,所以提前很久就出发了。上了的士,司机便与我攀谈起来。他说刚刚送一对母女回来,母亲九十多岁,女儿六十多岁。她们看起来非常健康,思维敏捷,腿脚灵便,一起在北京路逛街。他感叹,在这个年纪,母女俩能互相陪伴,真是太幸福了。他还谈了谈他的家乡陕西和他的父母。

因为值机较晚,我没选到靠窗的位置。顺利登机后,发现外面一片云雾,除了穿梭其中时隐时现的机翼,什么也看不见。在昏暗中看了一会书,然后有乘务员过来,帮我和看报纸的邻座打开了阅读灯,真是非常细心。看书累了之后,我睡了一觉。不知不觉已经天黑,飞机抵达上海。

第二天早晨去大星文化,因为时间有些晚,主播已经开始直播一段时间了。一进去我就被拉到了直播间。自我介绍后,我又对书作了简单的介绍,接下来我几乎一直在签名。后来我才发现,他们是在抖音直播,并且直播间一直有家长在关注和互动。

这是我第一次亲身接触直播,我非常好奇哪些人会关注直播,并且在其中买书。不得不说,“作家榜”这一系列图书(可能有上百本)做得很用心。图书的装帧非常好,添加了精美的插图,都是经典著作。据说有些家长一本不漏地全买了。

下午仍不断有家长在咨询这本或那本书,主播耐心地跟他们介绍或推荐。我感觉更自在,因为发现不用讲太多话,也没人问我问题,我提前准备的内容已经足够。大概签了四百多本书,在感觉到痛感时,我的手指已经起泡了。到最后,我们都沉默了,直播间里一片寂静,并且我们放弃了,没有试图去打破它。让寂静维持它的形状。长时间直播的确很考验人。

结束后,我约了胡桑、厄土、了小朱在陕西南路地铁站附近见面。我们一起吃了晚餐,喝了一点白葡萄酒,聊聊天,非常开心。虽然平时不喝酒,但我也喝了一些,还有很多的柠檬水,想想见到朋友们的时刻,真是非常珍贵。饭店很快要打烊,我们去了一家小酒馆。酒馆里人潮涌动,外国人也不少。

白天天气晴朗,但温度依然比较低,晚上非常寒冷,道路两旁都是光秃秃的法国梧桐。我想起广州满眼的绿色和繁花,真是天壤地别。十点多,我们各自打车回去。和小朱有一段同路,在车上聊了一会,他在徐家汇天主堂下了车。2011年,我和同学第一次到上海,我们在教堂外的草地上玩了很久,我还记得那天金色的阳光。现在,从窗外望去,它一切如故,虽然外围的建筑可能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

买了第二天下午的机票,本来可以睡个懒觉,但我还是很早就醒了。吃完早餐,我决定去附近的七宝古镇走走,我可以散步一个多小时。2011年去过一次,那时是阴雨天,没想到十几年后又到了这附近。我打了车,司机是个微胖的中年女人。她告诉我刚刚送一对上海本地老人回家,其中的奶奶非常凶,非要她送到小区里面,到家门口,导致她掉头出来非常麻烦。她是贵州人,看起来性格很好,非常活泼。她到上海多年,以前在做物流。我想她一定很喜欢这座城市。她说,她就是很想留在上海。她说她喝水都长胖,想请私教,又担心被骗。她认为练瑜伽要非常讲究,不然对身体不好。我觉得注意不要受伤就行了。她还告诉我不要吃古镇某家的某种食物,又贵又不好吃。

灿烂的阳光照射大地,浅浅的树荫显得那样轻松。到了古镇门口,已经有不少人在其中游玩。我对大门这一块没有任何印象,大概是改造过,或者我当初是从别的入口进去的。我沿着小店铺向前走,最终走到了河边,这才看见熟悉的场景。

渐渐地,人流多了起来,一路上非常热闹。拱桥两旁的柳树垂下了万条丝绦,柳条上冒出新吐的绿芽,散发着浓郁的春天的气息。过桥后是狭窄的小道,两旁全是各种小吃铺,非常拥挤。从桥这边看过去,河流对面靠右侧有一片木屋非常破败,河边护栏晒满了被子,显然还有人居住。我感觉仿佛以前走过那里,那时它还没有如此破败,门前种着各种花,我记得有茑萝。但也许,我的记忆是错误的。走了一圈,我又回到最初的小店铺,给儿女买了几个小玩具,就打车回酒店了。

回程非常顺利,天气晴朗,我选到了靠窗的座位。就这样看云,看蓝天,我又回到了阴雨连绵的广州。

湖南人,诗人,译者,文学学士,教育学硕士,译著有《我们生活的故事》(2018)、《那世上的光》(2021)、《夏天的色彩》(2021)、《家是一扇窗》(2021)、《弗兰肯斯坦》(2024)。若干翻译作品发表于《诗歌月刊》《青年文学》《飞地》等;电子译稿有豆瓣电子诗集《乔治•巴科维亚诗选》《圣丹尼•加尔诺诗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