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老医生答复,农村出身,99年医科大,2004年毕业并考取研究生,07年毕业并在一线城市某三甲就职,工作第一年为见习医师,每月工资1800,没有奖金,夜班补贴大概400元,算下来大概2200元/月,穷,甚至不如研究生时的补贴,幸好医院提供住宿1年,每个月生活费大概800元,没有娱乐旅游支出,因为这个年资的医师是个干活主力,基本在医院干活[思考]。见习期过后就是正式聘为住院医师,工资、奖金、年终、补贴加其他科室补贴大概平均每月8000,1个月收入可以买医院周边二手电梯房1个房,似乎还不错,没有知乎医生说的那么不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年后升主治,每个月收入变为1.5万、2万、2.5万。6年前升副高月收入变为3万、3.5万、4万,因为副高后收入来源多了,例如开学术会、多点执业、会诊等,这部分收入大概2万,目前每月收入大概6万。现在资格老了,病人越来越多,并且后期还要升正高,感觉职业和收入还有上涨空间。老婆是医技科室主治医师,月收入大概3.3万。目前在这一线城市有2套房,总面积大概300方,2孩2辆总价约70的车。

工作多年的感悟:我和老婆本来是农家子弟,多子女家庭,能供我们上学就不错了,买房买车帮不上忙,买房买车是工作6年后实现的。在住院医和主治医师阶段确实心情跟知乎医生一样,忙、辛苦,收入不算低但是性价比极低,感觉没有未来。但是到了副高,感觉职业之路突然开阔了,收入来源不同于住院医师和主治医师,变得多样化了,特别是对于能力强的医生,开会、多点执业和会诊以及其他得到的收入远多于医院的那点收入,虽然还是很忙,但这种忙是主动的、自愿的、开心忙(通俗点就是跟开店老板的忙一样),毕竟有金钱、成就奖励激励;而住院医师和主治医师的忙是被动的、强制性的忙(跟打工人一样),金钱和成就激励有限,因为绝大部分好处被医院、上级医生拿走了,这可能是知乎上低年资医生普遍抱怨和负情绪的主要原因。而且网络上医患纠纷极夸张,在我近20年的临床经历中医患关系没有那么差,以心换心,绝大部分患者和家属都是通情达理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跟其他非医学的同学对比,发现到我们这种年龄,比不上做大生意,但是比起同是工薪阶层的同学要好很多,并且个人形象也感觉年轻很多。我的两个弟弟、3个表弟还有同村的2个同学都是学了工科,工作超10年了,收入最多的还没超过2万/月[捂脸]。

总之,就我经历而言,当然医生前期(升副高前)会苦点,但努力点,基本35~38岁可以升上去,虽然也有讲关系的,但绝大部分还是靠努力和硬实力获得的,毕竟拿手术刀是有风险的,没有能力还是不敢接活的。学医努力还是能获得回报的,而其他专业可不一定。我觉得学医是没有人脉关系的农村子弟阶级跃升的一条稳妥途径,苦是苦了点,但是哪一条路是轻松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