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清明节恰逢“庚子年戊辰月戊戌日”,属于“黑道日”和“破日”,因此被认为是“凶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明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踏青”和“祭祀”两大习俗。
在古代,人们认为春季是万物生长的季节,因此会在春天举行踏青活动,亲近自然,感受春意。同时,人们也会在春天祭祀先人,表达哀思和敬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的清明节,由于其罕见的闰年闰月配置,显得更加特别,堪称六十年难遇。
对于我们这些承袭着清明节祭祖习俗的家庭而言,作者在此特别强调,在这个时节,有4件事是我们绝对避免去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坟前严禁喧笑打闹

每逢清明祭扫先辈之时,我们必须记住,在坟前绝不能嬉笑打闹或大声喧哗。

祭扫时的庄严肃穆不仅是对先人的基本尊重,更符合祭祀这一行为的庄重氛围。

因此,坟前嬉笑打闹,是绝对不可取的,这是最基本的忌讳。

祭品不要用假花

祭祀祖先时,我们必须确保所献的贡品都是真材实料:真花、真食物、真酒,这才能真正体现出我们对先辈的敬意和诚意。

祭祀后,这些物品可以带回家中,与家人共享,让后代感受到祖先的庇佑。

祭祀要在早上

有句老话说得好,“祭祀宜早不宜晚”,这意味着在清明节祭祖时,最好选择清晨进行,避免时间过晚。

清晨的空气清新,环境宁静,更适宜表达我们对祖先的思念和敬意,因此,清晨起早进行祭祀是最为适宜的。

避免去阴气重的地方

虽然扫墓是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但在“凶日”这一年,如果能避免,则尽量避免。

这不仅是因为人多容易引发安全问题,还因为在这种不吉利的日子里,人多的地方更容易聚集不良的气场。

如果条件允许,最安全和最方便的方式是在家中纪念逝去的亲人。

这不仅能够避免外出的风险,还能在私密且安静的环境中,进行更为深刻的思考和纪念。

可以在家中设立一个小型的祭祀空间,使用家中的餐桌或一个专门的小桌子。在桌上摆放亲人的遗照,旁边放上鲜花、水果、香烛,以及逝者喜欢的食物。

家庭成员可以围绕着祭祀空间,轮流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或者分享记忆中的美好时光。

这样的仪式,不仅能加深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也能为逝去的亲人送上最深切的怀念。

除了传统的祭祀仪式,家庭成员还可以一起参与制作纪念相册或视频。收集家中的旧照片、视频,以及与逝者有关的重要物品,共同回忆逝去亲人的生活点滴。

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帮助家庭成员在悲伤中找到慰藉,还能将这份记忆永久保存下来。

如果实在要外出,一定要避开废弃的建筑物、荒凉的山区等,注意人身安全。

结语

遵循这四大禁忌,不仅能体现我们对先人的尊重,也能帮助我们更安全、更有意义地度过这个清明节。
在此祝愿大家都能够有一个平安、庄重的清明祭扫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