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工业革命之后国力军事实力强劲的欧洲列强,展开了全球殖民之路。其中德国更是瞅准中国这块“肥肉”,以胶州湾为翘板,妄图吞并整个中国!

却不想人算不如天算。殖民青岛17年,不仅毫无收入,反倒净亏上亿两白银。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在大航海时代,德国为何偏偏瞅准了中国作为殖民地?又为何在青岛碰壁?不仅殖民目的没达成,还亏损严重,间接成为了胶州湾的建设者呢?

一、德国的工业革命发展之路

虽然德国是一战、二战的策动者。工业革命之后军事实力、经济实力突飞猛进,是世界强国之中的“弄潮儿”。但相比较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等国来说,德国属于是后起之秀。

德国日耳曼人好战,这使得德意志帝国在历史的长河中,长时间处于分割而治的混乱局面之中。

当英国、法国开始凭借蒸汽机进行工业革命之时,德意志在打仗。当英法轮船大航海全球瓜分殖民地之时,德意志在内斗。

直到1971年,饱受战乱之苦的德国才终于迎来了统一。但当德国环视欧洲之时,才发现周围邻国纷纷凭借工业革命完成了产业转型,此时的欧洲可谓是强国林立。

德国刚建立之初,还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为尽可能对于西方列强进行追赶,德国马不停蹄进行工业革命发展历程之中,本国经济终于迎来腾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欧洲虽然适合生活,但其地质资源、黄金白银储备等并不算丰富。这使得欧洲各国想要迎来进一步的发展,那么便必须对于领土进行拓展。凭借工业革命取得的优势,英法等国率先出击,在全球建立殖民地。

其中以英国为首,其在全球各地皆有殖民地,更是号称日不落帝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等工业革命较早的国家同样殖民地众多,非洲、印度、美洲等地近乎被瓜分殆尽。

当德国后知后觉,开始发动殖民侵略之时,却发现并没有合适的地方来让自己殖民。如果出手不慎,甚至可能招惹到英法等国,进而导致战争发生。

无奈之下,德国只能将目光看向中国。彼时的清政府闭关锁国,国土面积广阔,资源丰富,是世界殖民地市场中的一块肥肉。

由于盯着清政府这块“肥肉”的欧洲列强过多。因此如果轻举妄动,则可能触动其他国家的利益,大部分列强都在观望。

虽然清政府从内到外腐败不堪、日薄西山。但由于其强盛时期的繁荣,西方列强并不愿做“出头鸟”。

但随着甲午战争的爆发,一切都发生了改变。1894年,北洋水师与日本军舰发生激战,北洋舰队被打得丢盔卸甲。连连败退,日本大获全胜。

甲午战争的失利,最终以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作为终结。清政府向日本割地赔款,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以及澎湖列岛,更需要向日本赔款两亿两白银!

甲午战争的失利,令列强认识到清政府色厉内荏、外强中干的事实。列强对于吞并清政府虎视眈眈、蓄势待发,而不久后机会便自己送到了德国眼前!

二、德国殖民胶州湾

自清政府被欧洲列强扯开闭关锁国的封锁之后,除了通过通商口岸继续经济贸易交流之外。列强还会通过传教士,来向清朝民众传播基督思想,通过思想洗脑改变殖民地民众的思想观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当时中国民间,也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反侵略、反清政府势力。策动暗杀活动,对于欧洲列强的传教士进行刺杀。

而1897年,德国传教士能方济和韩理迦略在兖州参加天主教瞻礼活动中,被民间反侵略组织刺杀,史称巨野教案!

巨野教案之后,德国震怒。迅速发动多艘军舰,连夜赶至胶州湾,对于整个胶东半岛进行控制。彼时刚经历甲午战争不久的北洋水师仍在恢复,战力低微,如同惊弓之鸟般向德军投降。

清政府无奈,只能与德国签订丧权辱国的《胶澳租界条约》。将整个胶州湾都租给德国99年,并且向德国支付20万两的赔款。

对于德国要求的20万两战争赔款,清政府自己也很意外。想到日军、英法动辄千万上亿的白银,德国还算是“厚道”,毫不犹豫便将20万两白银送到了德军手上。

而且对于德军要求的胶州湾,清政府也十分疑惑。彼时胶东未曾开发,处处破败不堪,经济文化落后。清政府地域辽阔,为何德国偏偏相中了还未开发的胶州湾呢?

这是因为德军野心磅礴,不仅想要一片殖民地,而是想要一个易守难攻的军港。并以次为亚洲翘板,实施殖民大计。

在德国看来,胶州湾港阔水深,河流泥沙量少,建港成本较低。并且地理位置优渥,四通八达,是最合适的选址。

随着德国拿下心心念念的胶州湾之后,接下来便是对于胶州湾进行建设,将之打造成世界一流港口城市。当务之急便是将农民的土地收归自己所有。

纵观殖民者侵占土地的方式,英法等国在侵占非洲、印度之时都是直接掠夺。殖民美洲时更是枪杀无数无辜民众,此刻德军的收地方式,与之形成鲜明对比。

德军并没有强迫农民卖地,而是通过用白银向当地农民购买土地。之所以采用这般“温柔方式”,德国也有自己的考虑。

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彼时胶东半岛也在被其他列强国家虎视眈眈。如果采用野蛮非人道的处理方式,那么则可能引来其他列强的不满,甚至导致其他列强的讨伐。

再者则是德国拿下胶州湾,是为了将其建造成经济、交通中心。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劳力的帮助,如果采用非人道的方式,那么可能导致胶州湾人口变少。最终导致人口不足,劳动力缺失。

在拿到胶州湾之后,德国便开始大兴土木。投入上亿两真金白银,对于胶州湾进行改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德国选址青岛作为中心,建设大量的港口、造船厂等,提升德国在胶东半岛的军事实力。并且为了将胶州湾建设成全国性的大城市,德国在青岛建设火车站、大学、工厂、军营等等建筑。

为了便捷交通,利用青岛作为通商口岸对于中国大地的丰富资源进行掠夺。在1899年由多家德国银行共同出资,成立了山东铁路公司。兴建了胶济铁路,实现了青岛与省会济南的互通。

而在管理方面,德国一心想要对于当地民众的思想方式进行全面改观。因此在青岛本地建设了超过26所小学、10所教会学校以及1所大学等。大力发展当地教育事业,提高了民众的教育水平。

除了交通、教育方面的布局之外,德国还致力于提升当地民众的生活水平。其在山东建设大量的啤酒厂、纺织厂等,为数万当地居民提供工作岗位。短短10年的时间内,就令青岛从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市,一跃成为全国5大城市之一。

德国对于青岛建设大方投入,是自信可以收获更高的回报。但最终这些投入却全部大了水漂,令德国赔了夫人又折兵!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三、德国青岛建设投入打水漂

德国占领胶州湾的目的,是以其为跳板,对于整个世界进行殖民统治。德国野心太大,并最终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德国战争以闪击著名,但其策动的一战并不是短期能够决定胜负的战争。多个战场陷入到持久战的消耗之中,这导致德国军备物质逐渐匮乏。

而且随着战事的复杂,众多盟友国开始审时度势,背叛了德国。选择投靠纸面实力更强的联盟,德国无奈承受一战落败的结果。

随着一战失败,德国需要偿还高昂的战争赔款,并且其占领的殖民地也要被战胜国所瓜分。

此时清政府已经灭亡,但中国凭借参战获得了战胜国的身份。因此中德签订的《胶澳租界条约》作废,被德国花费大量财政资金建设的青岛重新回归祖国怀抱,而德国则是亏了个底掉!

时至今日,前往青岛仍旧能够看到大量德系建筑。青岛有着大量的教堂,其中大部分都是德国的手笔。

而后续青岛能够经济腾飞,获得山东一线城市的地位,也与曾经德军建设的大量工厂有着密切联系。甚至德国修建的铁路,不少截至今天仍旧在使用。

结语

德国为了追赶殖民强国的步伐,对于山东胶州湾进行殖民统治。更是对于青岛大兴土木,将其建造成一流大都市。却因为一战落败,只能将曾经殖民地全部归还!

对于德国对于胶东半岛的殖民统治,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大家觉得德国的殖民统治对于后来的青岛发展起到了怎样的影响?欢迎在评论区进行留言讨论。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