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长征-8 Y3运载火箭搭载着我国鹊桥2号卫星,从海南岛的文昌航天发射场顺利发射升空。

对此,“我们从鹊桥2号”这个名字上就能很直观的发现,本次发射的卫星已经是该系列的第二颗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它的前辈——鹊桥一号,作为为嫦娥四号与地球之间的通讯桥梁,则是早在2018年5月就已经发射升空了。

因此像鹊桥一号这样的卫星,通常又被称为中继卫星。也恰恰是因为鹊桥一号的发射,落在月球背面的嫦娥四号,才能与地球保持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问题是,鹊桥一号卫星的设计寿命只有五年,所以虽然它在持续为嫦娥四号提供通讯支持,但显然已经处于超期服役的阶段了。

而随着我国探月四期工程的展开,鹊桥一号明显已经不能满足之后探月任务的需要。所以发射鹊桥二号来接替鹊桥一号的位置,就成了探月任务中必不可少的一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此在3月24日,鹊桥二号卫星经过119个小时的运输,终于到达了月球并在距离月球表面440公里的地方,开始了环月制动机动。

而机动在持续了19分钟后便立即进入了月球轨道,同时它会在那里中继来自月球远端南极地区任务的通信。包括来自嫦娥四号着陆器和漫游车的信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鹊桥二号的任务还将扩展到今年的嫦娥六号样本返回计划,并服务于以后的嫦娥七号和八号,以及未来的一个平台——用于测试建造国际月球科研站(ILRS)。

因此可想而知,鹊桥二号中继星将成为探月四期后续工程的“关键一环”。它的成功意味着地月之间的通讯,已经架设了新的“鹊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还有值得注意的是,鹊桥一号和鹊桥二号的轨道大不相同!其中一号并没有围绕着月球运行,而是位于月球外侧的一个特殊的点,即地月拉格朗日2点。这条轨道可以保证鹊桥一号,以很小的能源消耗稳定运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不同的是,鹊桥二号的轨道却是一个倾斜的椭圆形。据说该轨道特意将远月点,设置在了靠近月球南极的一侧。

具体参数为远地点距离100000公里,近地点距离200公里。总之需要通过改变其轨道和倾角,最终进入200×16000公里的高椭圆‘冻结’轨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图:鹊桥二号环月轨道

而这则是为了确保将在月球南极着陆的嫦娥六号,可以尽可能的与地球保持长时间的稳定通讯。

同时也满足了携带了众多载荷的鹊桥二号卫星,可以对月球进行某些方面的科学探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更令人瞩目的是,鹊桥二号中继卫星只是一个起点,我们的目标是最终建立一个完整的深空通信网络。

所以与鹊桥二号一同发射的卫星还有两颗,分别是天都一号、天都二号。它们是两颗通导技术试验卫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图:天都通导技术试验星飞行示意图

其任务是进入24小时周期的环月大椭圆冻结轨道,并在相对距离约200公里的范围内保持编队状态。之后将进行通信和导航测试,包括与月球的激光测距和卫星之间的微波测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而言之,鹊桥二号的顺利发射,不仅为嫦娥六号任务提供了通讯保障,还为嫦娥7号和8号任务——测绘南极-艾特肯盆地周围的地形和侦察资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这又进一步使得我们或许可以先美国一步,提前在月球建立科研基地,为抢占月球赢得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