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7日,解放军第15兵团抵达了中港边界,这时候,只要一声令下,香港问题的解决指日可待。

可是,接下来我军的举动非常奇怪,采取了“按兵不动”的方式,停止了南下的脚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深圳得到解放后,正规军撤离了中港边界,只是派出了保安部队去维持治安。

很多人就有了疑问,放着这么好的机会,为什么不直接武力解放香港呢?

其实,这一切都是毛主席的智慧谋略。

武力解决香港?

1949年10月14日,广州迎来了解放,香港的大门“敞开”了。

这个时候,解放军的先头部队已经进驻了深圳,距离香港仅有一桥之隔。

当时的很多人认为,这个时候应该是解放香港最有利的时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话怎讲呢?

第一,解放军取得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的决定性胜利,新中国宣布成立,战士们的气势极其高涨。

正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趁着士气高涨的时候把香港解放,距离全国统一又进了一步。

第二,新中国表示要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而割让香港是腐败无能的清政府遗留下来的,我国是不可能承认的。

第三,虽然说香港有英国的驻军,但其实力并不强,根本不是解放军的对手,把香港解放了,还能彰显出解放军的实力,宣扬中国的国威。

其实不光是中国这边有这样的想法,当时的香港总督葛量洪都惊出了一身冷汗。

1949年10月17日,解放军第15兵团抵达香港北部边界,驻港英军4个旅的兵力准备与解放军展开一场“香港保卫战”。

葛量洪心里头清楚,英军的实力是无法与解放军相抗衡的,就算解放军不动兵,光是断水断电,香港都撑不过几周。

当然,葛量洪的担忧并不是没有道理的,一方面是解放军已经“大军压境”,另一方面是此前爆发的“紫石英号事件”让英国人看清了我国统一的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紫石英号事件发生在1949年4月的渡江战役期间,解放军曾发布公告,要求外国舰船必须在1949年4月20日之前撤离长江。

但是,英国海军远东舰队“紫石英”号护卫舰非但不听劝告,还闯入了解放军前线预定渡江江段。

解放军在警告无效后,直接对其开火炮击,“紫石英”号有还击行为,但最终的结果是其重伤搁浅。

面子上挂不住的英军后续派出了多艘舰艇来“报仇”,无一例外,都被解放军炮击击退。

“紫石英”号护卫舰被我军扣留,中英双方就事情责任展开过多次谈判,但最终并没有达成一致。

从这一事件中就能看出,中国保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是不可撼动的,包括英国在内的列强在中国实行的“炮舰外交”行不通了。

葛量洪和一众英国人也明白了,新中国宣布的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真不是闹着玩的。

但是,就在葛量洪等人认为香港将要“不保”时,解放军却突然停止了南下,放弃了解放香港的行动。

这是怎么回事?

毛主席的高瞻远瞩

1949年10月17日,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抵达了中港边界沙头角中国一侧,只要一声令下,香港的解放指日可待。

可是,解放军却在这个时候停止了南下的脚步,放弃了用武力解放香港的行动。

其实,这一切都是毛泽东主席的谋略和大局意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革命取胜之前,毛主席就提出了三个外交基本方针,“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另起炉灶”和“一边倒”。

但对于香港问题,却遵循了“特殊情况特殊对待”的策略,延缓了香港解放的脚步。

这是为何呢?

跟当前的国内、国际形势和香港的特殊性有关。

早在1946年12月,毛主席就回答过西方记者询问的香港问题,毛主席这样说道:

“我们现在不提出立即归还的要求,中国那么大,许多地方都没有管理好,先急于要这块小地方干吗?将来可按协商办法解决。”

1949年2月,国民党反动派的败局已定,斯大林的代表米高扬秘密来到了西柏坡,与毛主席进行了谈话。

过程中,毛主席就即将成立的新中国对内和对外政策进行了表态,其中就包括了香港问题。

在毛主席看来,武力解放香港并不难,只需要把军队开过去就好了,但是,海南岛的问题跟香港和澳门问题相比较下就复杂得多,可以采取“和平过渡”的方式解决。

同时,毛主席还提到一点,那就是可以利用香港和澳门的地位,发展新中国的海外关系,促进进出口贸易。

在1949年解放军停止南下脚步,一直到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中港边境始终保持着和平局面,这就是毛主席关于“和平过渡”的具体体现。

再一个,新中国解放大陆其他地区和解放香港的问题是有区别的,解放大陆其他地区说白了就是中国的内政。

但香港不同,当时的香港还属于英国管辖,这就涉及到了中国和英国的外交问题。

假如说我国不顾外交问题,质疑要派兵进驻香港,这肯定会对新中国的国际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还有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就是,香港新界租期是99年,当时也仅仅过去了一半的时间,在还没到期的情况下,中国就武力解放香港,可能会引起英国方面的不满。

到时候,如果英国拉拢美国一起保卫香港,事情就不好办了。

要知道,美国本来就对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如果美军再掺和进来,香港问题将会更加复杂。

所以,最为保险的方式就是不动香港,让香港继续留在英国人手里,然后为我所用,当做新中国对外沟通贸易的桥梁。

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

毛主席生前并没有去过香港,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不重视香港,相反,主席时刻关注着香港问题,并提前为香港回归问题打好了政治和外交等方面的基础。

针对香港问题,毛主席的“和平过渡方式”并不等同于“和平方式”,“过渡”两个字的意思就是:暂时不动,但日后只要有机会,还是要动

就像1960年毛泽东对香港问题确立的八字方针:

“长期打算,充分利用。”

其实,当时国内很多人迫于解决香港问题,毛主席总是会耐心地解释:“不急,香港对我们还有用处。”

到了1961年,印度那边出动4万名兵力,从葡萄牙手里夺回了果阿地区,这个时候,国际社会又开始广泛议论起了中国的香港问题。

国际上的共产党对中国香港问题表示出了不理解,甚至认为中国在香港问题上过于软弱。

对此,毛主席的态度很明确:

“这是特殊情况,我们暂时不准备动它。香港人就是我们中国人。香港是通商要道,如果我们控制它,对世界贸易,对我们对世界的贸易关系都不利。”

历史也证明,毛主席运用的“和平过渡方式”解决香港问题是极为明智的。

其一,就是维护了新中国的地位和国际形象,新中国对香港问题的态度获得了英国方面的认可,英国也因此成为了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国家。

1949年12月19日,《香港华侨报》上面最醒目位置了一篇文章就表示:“英国年内承认中共”。

其二,就是有效遏制了美帝国主义孤立中国的意图,推进发展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在毛主席的明智决策之下,中国从外国引进的资金和技术都“途径”了香港这一通道,香港也成为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关键路口”。

其三,就是培养和锻炼了“年轻一代干部”。

在1974年5月25日,英国第46任首相爱德华·希思访华,与毛主席谈话时,邓小平也在场。

双方在谈到香港问题时,毛主席指着邓小平说道:“解决香港问题是年轻一代人的事了!”

到了1979年,距离新界租期还有近20年的时间,但是,英国人从自身利益出发,开始主动询问起了中国对港的态度。

一直到这个时候,和平解决香港问题的时机才算是成熟了。

在邓小平的切实行动下,香港问题终于得以和平解决,并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治国理念。

有句话说得好,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正是毛主席的高瞻远瞩和运筹帷幄,才有了新中国的光明前程,向毛主席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