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生每个边上,都有风景美丽。」

◆ ◆

图文原创:人生边边

欢迎转载,谢绝抄袭

01

八归

宋宁宗开禧元年,史达祖随从权吏李璧出使金国。

返程途经淮河,一路秋日山水,一路凄清荒凉。

山河还在,但弥漫山河间的寒意却凉骨透心,无论如何也挥之不去。

无限感慨的史达祖落笔成篇,便是这首《八归》:

秋江带雨,寒沙萦水,人瞰画阁愁独。烟蓑散响惊诗思,还被乱鸥飞去,秀句难续。冷眼尽归图画上,认隔岸、微茫云屋。想半属、渔市樵村,欲暮竞然竹。 须信风流未老,凭持酒、慰此凄凉心目。一鞭南陌,几篙官渡,赖有歌眉舒绿。只匆匆眺远,早觉闲愁挂乔木。应难奈,故人天际,望彻淮山,相思无雁足。

02

冷眼

秋江带雨,寒沙萦水,人瞰画阁愁独。

秋日是萧瑟的,更不用说还有雨。

雨中的江面含混着,含混且凄冷,像是冬天在提前宣示主权。

欣赏这样的风景,人很难不生出愁思,只是不知到底是风景引动愁思,还是人本身就带着哀愁。

或许愁思只能引动愁思,风景原本无所谓喜怒哀乐的,有七情六欲的只能是人。

烟蓑散响惊诗思,还被乱鸥飞去,秀句难续。

对于史达祖来说,吟诗赋句并非难事,可如今他却迟疑起来。

佳句难成,就算有了稍微满意点的句子,也总被没有眼色的鸥鹭一通乱飞搅和,导致下一句无论如何续不上。

那么,都怪眼前这风景吧。

还有烟蓑散响,还有乱鸥飞去,它们统统应该为他的诗作难产负责。

就像小时候摇摇晃晃摔了跤,娘亲总要一边抚他的痛处,一边训斥土地。

娘亲训那土地不长眼睛,不知道心疼她宝贝的孩子,不知道收敛土地上高高低低的起伏。

如今,他是否也像当年娘亲一样,借训斥烟蓑散响和乱鸥飞去来缓解忧伤?

那埋在他心底的,无论如何也止不住的忧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忧伤里有对这片土地深重的情怀,又有对这个国家难抑的担忧。

可除了忧伤,他能做什么呢,无非小人物一个,改变不了什么。

能改变的,也许只有他自己。

譬如,他欣赏沿途风景的心情。

冷眼尽归图画上,认隔岸、微茫云屋。

秋天总归和温暖无缘,挨着寒冷,秋天的萧瑟理所当然理直气壮。

那么,以冷眼看这毫无暖意的秋日,也是极恰当的了。

想半属、渔市樵村,欲暮竞然竹。

远远的,谁在点燃露天的篝火。

这暮色中的一点火焰,能否驱散即将到来的遍地黑暗。

以及,无论如何也驱不散的寒意。

03

凄凉

须信风流未老,凭持酒、慰此凄凉心目。

江山衰残,风景凋敝,但心存的一点执念不肯轻散。

凭此酒,重新让冰冷的脉管再哗哗流动。

流动,一如春之将至。

流动,一如不知冬之将临。

人总是要有点盼头的,希望或执念这东西,有过的人才明白它们对于人而言是何等重要。

人之为人,若没有希望或一点执念,无疑会比眼前这微茫云屋更微茫。

樵夫取柴生火的意义在于生活,一点希望或执念之光,其意义又何尝不是为了驱逐黑暗。

一鞭南陌,几篙官渡,赖有歌眉舒绿。

心事依旧是心事,心结依旧是心结,然而,山不转水转,谁能断言几番兜兜转转之后,不会迎来某种转机呢。

但愿有。

但愿有的这种希望或执念一直都在。

只匆匆眺远,早觉闲愁挂乔木。

就让目光望向远方吧,望向比远方更远的远方。

那里可能是希望或执念可能成为现实的地方。

即或不然,那是故土的身影,故土的怀抱。

将这方热土看得更远,看得更广,将胸襟间的一点郁闷之情无限散发出去,愁闷或许不再是愁闷,而被一点一点冲淡。

冲淡在这广袤的天地间。

冲淡在这或有或无或明或暗的希望和执念中。

闲愁挂乔木,只要这闲愁仍在,只要这乔木未去,就仍然是好的吧。

应难奈,故人天际,望彻淮山,相思无雁足。

唯一无奈的或许是这一点希望或执念,无人可诉,无人可共情。

相思无雁足。

那么,相思注定只能盘旋,无尽盘旋。

无尽盘旋在这方怎么寻也寻不见落脚之地的故人天际。

04

波澜

《八归》寄予作者史达祖特定的家国之思,风格沉郁。

有人曾以历史上史达祖的人品来质疑,说其有许多可非议处,诸如趋炎附势,公收贿赂之类。

但不可否认的是纵然真实情况如此,《八归》中浓烈的情感仍然让人动容。

这一方面可能因为作者高超的文学技巧,有意为之,而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八归》所展示的核心内容。

不是个人无关痛痒的伤春悲秋,而是特定环境下大家共有的民族情怀。

确切地说,那是一种爱国情感。

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八归》能穿越历史,在多年后让人读起时,仍然能感觉到其中的波澜壮阔,闻之令人久久无法平静。

人生君说

“人生总有共鸣,不在今时,便在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