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持之以恒的计划和记录都是仪式的体现,通过刻意的练习,我们可以更有意识地生活,来停止机械的重复,对抗庸碌的日常,摆脱无聊的此岸。」

最近在年轻人群体中,流行一种很特别的生活方式,叫“主题月生活法”。

最初是一位叫@困困是头小脑斧的博主在小红书平台上分享的帖子“girls talk | 聊一聊让我改命的生活习惯”,她将这种习惯命名为“主题月生活法”,而后@yiruuuu发布了一条名为“替大家试过了,‘主题月生活法’真的有用的帖子”,再次引发了相关的讨论和实践的热潮。

(小红书上带火“主题月生活法”的原帖)

在b站和抖音等视频平台,也有人开始主动分享和记录实践这一生活的体验,并将自己的经历和坚持一条条记录下来,在互联网上分享。

很多实践的年轻人都说,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摆脱了虚无主义,重新找回生活的主动权。学习的技能、娱乐的游戏、喜欢的电影、想尝试的运动、早睡早起的生活作息、摒弃消费主义崇尚节俭的态度、甚至摆烂休息的缓冲期······任何一种设定的目标,都可以成为本月的“月度任务”,一期一月,风雨无阻,每月准时与自己想要的主题相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友分享的关于”主题生活法“实践的感受)

在这样的过程中,有人挖掘到了毕生的所爱之事,也有人找到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点,改变了以往生活的困境。很多人都在感悟中提到,感谢博主分享的方法,更感谢实践的自己,毫不犹豫地拯救自己于水深火热的生活之中,千千万万次。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尝试,正是年轻人希冀找回生活的节奏感,对抗庸碌日常的自救之道。

主题月生活法被视为延长版本的三分钟热度,其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不再被简单地批判,而是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支持。它不仅是一种时间管理技巧,更是一种对生活节奏和个人成长的全面调整。那么,这种生活法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它又是如何成为一种有效的减压阀,成为被淹没在疲惫生活中的年轻人的自救之道的呢?

01

从三分钟热度到主题月:

打破过程单调,享受生活乐趣

在网友给出的概念里,“主题月生活法”是每个月给自己设定一个主题的生活方式。这些主题可以是插花、阅读、跳舞等兴趣爱好,也可以是需要优先解决的事务,比如考试、工作,甚至是社交活动,比如与家人团圆、和朋友聚会。

用简单来说的话就是,每个月让自己去接触一件完全没有接触过的新鲜事,或者曾经想做但没坚持的事。这一个月内只要是有空闲,都要优先去做这件事,每月限定一个主题,全心投入。

最开始这个概念来源于豆瓣#下班新生活计划小组#的“主题日生活法”,现在践行得比较多的是延长时间跨度的“主题月生活法”。通过不断地尝试新的主题,人们可以丰富自己的生活,发现新的兴趣爱好,增加对生活的掌控感,从而获得更多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也能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控制力,促进个人成长发展。

(适合“主题月生活法”的一些主题)

不过,不断换新鲜事去接触这方面,乍一看好像是“三分钟热度”的加长版。许多人都曾经历过“三分钟热度”,即对某种事物兴致勃勃但持续时间短暂,随后便失去了兴趣。但主题月生活法的出现为这种现象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通过将短暂的热情延长至以月为单位的时间长度,并设定具体的目标和计划,人们可以更有条理地进行实践和体验,从而避免了热情消退的窘境。

这种方式与国外流行的时间管理技术Time-blocking(时间盒)有些相似。“时间盒”是一种将时间段分成更小的块,以执行特定的任务或活动,并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这些计划,我们可以在同一时间段内实现更多的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红书平台上有关于"时间盒“的使用指南)

而主题月生活法将这种时间块的概念延展到了一个月的时间。每个月设定一个主题,可以让践行者更好地专注于实现这个主题。一个月的时间不会像几天那样匆匆而过,而无法深入体验主题的内涵,也不会因为时间过长而给自己带来心理负担。这种时间限制也让人更加珍惜这段体验的机会。

有网友提出,这种生活方式适合两类人群:一是那些没有明确目标的人,通过主题月设定固定的目标来执行;二是那些对一切都提不起兴趣的人,因为主题月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简单而清晰的目标,可以持续地坚持下去。

三分钟热度和主题月生活法两者之间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它们对时间的处理方式和目标的持续性。三分钟热度指的是人们对某种事物或活动表现出的短暂的兴趣和热情,往往是基于一时冲动或社会潮流而产生的,目标模糊、不明确,只是一时的兴奋和兴趣,但这种热情往往很快就会消退,持续时间很短,无法长久保持。

(“主题月生活法”的视频评论区对三分钟热度的讨论)

主题月生活法则要求人们为每个月设定具体的主题和目标,这些目标可以是个人兴趣爱好、解决当下问题或追求个人成长等。通过明确的目标设定和计划安排,人们能够更好地专注于实践和探索,持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

因此,三分钟热度更多是一种短暂的情绪体验,而主题月生活法则是一种持续的生活方式和成长方式。作为一种加长版的三分钟热度,它更加注重持久性、目标明确性和自我探索性,通过持续的实践和探索,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拓展自己的视野,实现个人成长和发展。

02

人要诗意地栖居在大地:

建立坚定内核,重拾生活意义

在往常的社会观念中,人们往往更加强调“时间”的管理观念。但在新异化的社会中,科技与社会变迁的加速几乎已经使我们的生活步调加速落入了一种极致的状态中,“996”“007”工作模式的出现,也显示着我们的时间资源被充分利用和压榨。

在追求效率和理性至上的当今社会,我们每个人都是不断加速的社会化大生产中的一环,被量化的数字捆绑着,被推崇的效率裹挟着,以一种自己并未想过状态不断前进着,从而陷入一种无法掌握自己生活的疲惫之中,落入无秩序的庸常。当人异化为社会大机器身上的一个普普通通的螺丝钉抑或是齿轮,人们也就无法真正获得自由了。

(罗萨《新异化的诞生》一书中的社会加速批判理论)

而从这种角度上来讲,当我们失去自由,厌倦了生活的格调,其实也就是厌倦了生活的本身。在人生这条漂泊的河流上,唯有自己选择的时刻作为灯塔,是锚定我们本真的存在,我们所做的就是努力抓住这些“活着”的瞬间。

可管理时间在这种极限的境况下好像并非是一种明智之举,也并不能让时间变多。我们需要的是让时间更有效,用更高的能量来利用当下的时间,因此身体、情绪、思维和精神都要得到更多的关注。

“主题月生活法”的本质,或许是我们在原本匆忙混乱的生活中构建秩序感的一种手段。形成肌肉记忆的习惯,会成为开启每日忙而有序的生活的“基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活秩序回归和惯习养成的曲线)

张爱玲曾说过:“生活需要仪式感,仪式感能唤起我们对内心自我的尊重,也让我们更好的,更认真的去过属手我们生命里的每一天。”持之以恒的计划和记录都是仪式的体现,通过刻意的练习,我们可以更有意识地生活,来停止机械地重复,对抗庸碌的日常,摆脱无聊的此岸。

生活哲学中,尼采提出了“永劫回归”的概念,认为人应该不断重复和经历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将每一刻都视为宇宙的重复,从而超越时间的束缚。这与“主题月生活法”有种异曲同工之妙,每个月都是一个全新的主题和探索,但同时也是对生活中某种重复和秩序的回归。

对于作为社会中一节齿轮、公司中的一枚螺丝钉的打工人而言,“主题月生活法”可以视为一部自救指南。就像日剧《四重奏》中的满岛光,每次上台演出前都是闭上双眼,亲吻她的大提琴,以此获得平静的内心和安稳的力量。

(日剧《四重奏》中满岛光亲吻她的大提琴)

主题月生活法中,践行的往往都是一件件小事:坚持读书、电影、跳舞、养花、学业······但是在迭代的过程中,确实逐渐摆脱着被主导的状态,我们会发现至少部分生活是可控的,信心和能量一步步恢复,秩序感也一点点建立,也就逐步拿回了生活的主动权。

正如王小波所说,一个人拥有此生此世是远远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我们需要留一些无用的时间和无用的爱好给自己。 也正因此,在主题月生活法的实践中,不止是”“学习月”“工作月”,“爱好月”“摆烂月”甚至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是生活的掌控感重归自我的一种体现。

03

能否夺回生活的掌控权:

自我探索的开端,仍需望向远处的目光

尽管主题月生活法给年轻人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变化和体验,在当下被认为是一种解决生活单调、提升生活品质的方式,但也有人对此提出质疑。他们认为这些改变或许没有那么容易,以“月”为单位的时间终究还是太短,一直在尝试中的生活是不可取的,因为它始终无法给我们带来持久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的确,我们仍然需要思考和质疑它是否真的能够夺回生活的掌控权,并在思考的基础上更好地践行。 自我探索是一场既漫长又富有挑战的旅程,它是我们逐步了解自己、认知内心需求的过程。我们不妨把“主题月生活法”视为自我探索的一个开端,这只是一个起点,一个为进一步成长和发展铺平道路的前提。

(豆瓣上和网友一起规划新生活的小组)

爱好当然不必成为职业规划,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积累,生活目标和需求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单纯依靠以月为规划的生活法则可能无法满足我们更长远的目标和追求。从去年开始,一些名为“重启人生”“重新养自己一遍”“下班新生活”的呼唤也逐渐在互联网中出现,这也意味着年轻人在思考着更加深远的改变。

我们仍需意识到的是,“主题月生活法”这种生活方式只是自我探索的一个阶段。如果一直停留在短视的思维中,只是不断地尝试追求眼前的利益和快乐,而不去深入思考自己的内心需求和长期目标,那么它可能只是一种消磨时间的方式。生活也只是在不断地尝试中度过,而非真正意义上实现自我成长和改变。

(网友分享的生活治愈细节小tips)

除了短期的主题设定外,人们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在这种自我探索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长期目标和细微之处的生活意义。

这需要人们深入思考自己的内心需求、价值观和人生目标,从而建立起更为稳定和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或许人们从当前的“主题月生活”中获取启示和指导,可以更好地影响和改变当下的行为和决策,进而影响几十年后的自己。

当人们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找到了自我,了解了自己的喜好和欲望,便可以进入一个更为深入的阶段——设计年度生活法、阶段性生活法甚至生命践行法,以实现自己更长远的目标和追求,构建一套自我成就的系统。

(小王子和小狐狸有关仪式感的对话)

法国童话《小王子》里说,仪式感让某一天不同于其他的日子,使某一时刻不同于其他的时刻。人也是在每时每刻的不同之中,发掘生命独一无二的精彩。

如果你也感觉最近很疲惫,不妨尝试以“主题月生活法”尝试重建生活的秩序吧。

愿你从一丝不苟、严丝合缝的生活中也有时间停下步履,抬起头看看月光。

在这过程中,或许能够发现,生活本应就是一场忠于自己、不疾不徐、却又充满美感的践行。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