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后,有一种食物就杀进了超市专柜、电商平台、甚至是高校食堂。南北方的品牌都在追赶它的潮流。这就是,青团。热度之高都快赶上粽子、月饼等国民食品了。诶等等,小时候还籍籍无名的玩意儿,咋就成了国民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团是近几年才火起来的,从百度指数看,青团是在2016年开始“出道”的,在2021年达到顶峰。每年也就只在清明“出圈”,热度甚至超过了钟薛高、元气森林等网红品牌。这青团到底是何方神圣?

青团起源于江南地区,“青”主要来自艾草,4、5月份将青嫩的艾草榨出清新的汁水,制成的青团,既可以提前制作、储存,也可以冷吃,顺理成章成为了江南地区千百年来在清明时节踏青、祭祖的食品。

那么,包邮区的地方时令小吃,怎么就全国圈粉了呢?

2016年清明,上海老字号“杏花楼”推出了“咸蛋黄肉松”青团,传统的豆沙馅和咸菜肉馅青团瞬间黯然失色,原本就对青团趋之若鹜的上海人民,为了买到50元6只的咸蛋黄肉松青团,不惜大排6个小时长队,清明前后给杏花楼贡献了一千多万营业额。

无数产品的出圈之路告诉我们,只要排长队,就能火。沈大成、王家沙等老字号也推出了咸蛋黄肉松青团,杏花楼的销量在次年还翻了一番,一天最多能卖出30万只青团。

新晋网红如此火爆,商家们很快掀起了“百团大战”。全家、“7-11”等便利店推出了保质期长达30天的青团;盒马推出了螺蛳粉、酸辣柠檬凤爪、辣条肉松等反传统口味的青团,把青团的话题度推向高潮;护国寺小吃等北京传统名店也加入了“团战”,五芳斋甚至为青团推出了多部动画(《一个青团的生活准则》《软点好》《小青团的淘气日常》);再加上喜茶、乐乐茶、肯德基、百草味等全国连锁企业的参战,让青团彻底走出了包邮区,在大江南北展现魅力。

青团能从众多的地方小吃里脱颖而出,靠的不止是宣传,更跟青团自带的网红潜质分不开。

首先是“物以稀为贵”。传统的青团,只有清明前后才能用上江南最清新的艾草,保质期也只有短短几天,是名副其实的时令珍馐。其次是“一切皆可青团”,青团的主要材料逐渐从艾草扩展到各种绿色叶子,馅料也可盐可甜,吃腻了蛋黄肉松,还有鸡丝培根、蛋黄龙井、榴莲巧克力,可塑性无限大。最后是“颜值即正义”,不仅名字悦耳,胖乎乎、软绵绵、糯唧唧的外形也颇为可爱,直击年轻人的心窝。

于是,趁着网红经济和新国潮的东风,加上网络和物流的加持,这一千百年来只有本地能独享的珍馐,就这么走进了大江南北的千家万户,跻身新一代的国民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