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文学的殿堂中,刘邦和乾隆皇帝显然处于不同的高度。刘邦一生仅作过两首诗,而这两首却流传千古,成为历史的明珠。相较之下,乾隆皇帝作诗数量多达4万首,却只有寥寥一首被选入小学课本。

这引发了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为何刘邦的寥寥两首诗能够在历史中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记,而乾隆庞大的作品集却未能在教材中占据更多篇幅?究竟是诗歌的数量重要,还是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更为深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邦之二首诗,惊世骇俗,千载流芳

公元前206年,西汉建立。此前,刘邦原本只是一个沛县亭长,后来却以百里之身,击败了西楚霸王项羽,一路南下,终于天下,建立汉朝。

刘邦本人举止豪迈,行事果决,用人唯才,开明进取。他深谙“因势利导”之道,先立功臣为王以安其心,再逐步削藩;他开科举之先河,广纳言路,让更多人才为朝廷效力。

这样一位出生入死、视死如归的汉高祖,一生仅写下两首古诗:《大风歌》和《鸿鹄歌》。然而,这两首诗却成就他千古不朽的文学成就、成为帝王诗歌之典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邦之《大风歌》,气概宏伟,豪气干云

公元前209年,刘邦伐秦的起义军遭遇瓶颈。此时疲于奔波的刘邦得知老家沛县发大水,不禁心急如焚。这时,他登上崤山,看着汹涌的黄河,突然豁然开朗,大有抱负。

此时此景,《大风歌》应运而生:“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首诗气势雄伟,锐意进取。“大风云”喻指时局动荡,“猛士守四方”预示着刘邦统一四海的大业。在此危难关头,刘邦不惧艰险,对未来充满信心,坚定不移,终于改变了局势,扭转了乾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邦之《鸿鹄歌》,悲愤慷慨,魂牵梦萦

建国之后,本已功成名就的刘邦,在享受盛世红袖添香之余,深感人生之无常。因为,他最爱的戚夫人及赵王刘如意,都惨遭杀害!

戚夫人美艳绝伦,深得汉高祖宠爱。刘邦甚至有废太子立戚夫人之子刘如意的想法,引起吕后的强烈不满。到晚年,刘邦卧病在床,吕后与戚夫人野心勃勃,明争暗斗。

刘邦病重之时,多次梦见鹤鹰在宫中大战,不免焦虑戚夫人安危。其时,刘邦口授左右,写下千古绝唱《鸿鹄歌》:“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群凤相随。速则争先,谁能上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邦逝世后,吕后果然大开杀戒:戚夫人被凌迟处死,刘如意也被毒杀。刘邦无能为力,遗憾未尽,《鸿鹄歌》便成了他对爱妾的终极挽歌!

两首帝王之作,足见汉高祖之气度!刘邦这两首诗,字字珠玑,意义深远。它折射出汉高祖开拓进取的雄心壮志,也体现了他对爱妾的深沉眷恋。

正所谓“古来帝王谁无寂寞时”,刘邦也不例外。然而,《大风歌》《鸿鹄歌》使刘邦成为千古一帝,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乾隆之四万诗作,平庸俗套,难掩失意

相较汉高祖刘邦的两篇千古绝唱,清高宗乾隆的诗歌成就,则没那么出色。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乾隆诗集结集出版,其数量之巨大,令人瞠目结舌——整整四万两千余首之多! 这似乎预示着:乾隆定会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皇帝。

然而事实似乎并非如此。在浩瀚如烟海的四万余首诗作中,仅有一首《飞花》被选入语文课本,其他则无人问津、湮没无闻。究其原因,乾隆诗作中不乏溢美之词,但大多是在夸耀自己皇权神威,缺少真性情的流露。再加上思想单一、技法老套,难以打动人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仅仅这一首《飞花》又有何过人之处呢?一探究竟:清朝乾隆五十四年冬,乾隆巡幸扬州,途径芦花湾时忽见:

片片芦花随风飘落,如雪似霜,悠然落在涟漪微澜的水面上乾隆不禁为之震撼! 他当即题诗一首:“片片都到眼前来,飞到眼前变白雪。霜似的满眼开,飘飘散散没有根。”此时此景关中大美人纪晓岚在侧,建议乾隆修改最后一句:“飘飘散散满天开,飞入芦花都不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见一片芦花随风飞起,片片飘落,又在水面不见了踪影。这最后一句恰到好处,照应前文,给人无限遐想!乾隆大喜过望,高兴地抚摸着纪晓岚的秀发,夸奖她是“纤云弄巧”,并即刻定稿这首名作。这就是后世熟知的《飞花》。

乾隆虽万卷诗集,此诗入选语文课本,堪称是“得意”之作! 它抒发了乾隆对美景赏心悦目的描绘,也体现了他优哉游哉、兴致盎然的雅兴心境。可即便如此,这也难以掩盖清高宗在文学创作上的平庸与失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乾二人诗歌:情怀与格局的差异

通过上文的对比来看,两位帝王级诗人,其诗歌成就与个人风采,似乎天差地别:刘邦以两首诗成就千古,气势恢宏、博大精深。乾隆以四万余首诗无人问津,平庸俗套、难见大器。

那其中的差异究竟在哪里呢?笔者以为主要有几个方面:第一,两人的人生阅历不同。刘邦自小仕途坎坷,风餐露宿,甚至也曾卧薪尝胆、饮恨东流。他时时面对生死存亡之局,见证了变局与兴衰。 这使他的诗作有束而不散的戾气,也更体现时代风云突变。

相对而言,乾隆生于盛世,自小衣食无忧,登基之后国泰民安、一统天下。他的诗作难免会有闲庭信步的怡然,较难体现出沧桑与苍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两人的文学修养不同。刘邦博览群书,善于运用典故寓意,更早有韩信这样文苑杰出的老师。 所以他仅两首诗就融汇了老庄与兵家思想,意境深远。而乾隆则过于自负,不善求教,文风单一。他了《四库全书》,却并没有因此丰富自己的诗歌内容和意蕴。

第三,两人诗作的意图不同。刘邦是发自肺腑、倾注真情;乾隆更多在显示皇权、渲染功业。所以,刘邦的两诗真实流露他的野心、仁爱、悲愤、惆怅等复杂情感;乾隆的四万诗却难以看到真切情感,更像是在朝代和礼赞册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综上所述,刘乾两人的诗歌成就差异,关键在个人气质、情怀与格局。对比刘邦和乾隆两大诗人,我们可以得出一个重要启示:

真性情的流露,决定着文学作品的高度与功底。文学或艺术创作,与创作者的生命历练、气质情怀、眼界格局息息相关。

真挚的情感体验,开阔的视野格局,自然会打动人心,产生共鸣。这是卓越文学作品的基因与本源。相反,生活于庸常、自视甚高,难以产生荡气回肠的作品。即使数量巨大,也无益于脍炙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