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一条重磅新闻在教育界与企业界引发热议!福耀集团创始人、董事长、著名慈善家曹德旺老先生(以下简称“曹老”)捐资100亿元创办的福耀科技大学(以下简称“福科”),宣布聘请刚刚(3月19日)卸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的王树国教授担任校长(以下简称“王校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曹老(前排右)与王校长(前排左)

福科的三大示范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Z察认为,福科在当今中国,具有以下三大示范意义:

第一,这是第一家由国内亿万富豪捐资创办的非盈利的民办大学,它是国内众多亿万富翁们的一个示范。

正如曹老所言:我为中国富人树一个标杆。你向我学习,我怎么做你也怎么做!中国人有骂为富不仁的,如果我做不到的。首先中国为富不仁的,最不仁的就是曹德旺,跟他们没有关系。但是,你富人要记住:“曹德旺怎么做,你也怎么做”这句话。

曹老曾表示:“我们不是为了多办一所大学,我们是为了一种体制,我们希望看到将来中国很多大学是由基金会捐款办的,而不是为了盈利的资本所办”,“除每年向大学增加捐款以外,没有任何的盈利动机”。

第二,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民办大学的示范。

据曹老介绍:福科对标的是美国斯坦福大学,招生标准对标国内前5%的大学,它将是一所前所未有的大学,以培养更多优秀的应用型人才,助力破解“卡脖子”难题。

第三,在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示范。

曹老说:福科是跟企业合办实验室,校企联名,企业在研发产品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可以作为老师和学生的研究课题,研究成果,由企业通过市场直接转化为收益。这对三方面都有好处:第一,让学生参与课题,得到有效的培训,到企业去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学到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老师在做课题过程中,可以写案例式论文,研究成果直接在市场上变现;第三,对企业而言,解决了发展中的技术问题、管理问题等,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后的结果,就是我们国家的综合实力得以提高。

曹德旺喊话中国富人:
“我为中国富人树一个标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央视财经频道的《对话》节目中,曹德旺与主持人陈伟鸿有一段精彩对话:

陈:请问福耀科技大学什么时候开始招生?

曹:2024年9月份的招生季开始招生。

陈:好!给我们列举这个学校有竞争力的三个专业。

曹:材料科学、信息与自动化,还有工业工程管理。

陈:学生的学费要多少钱?

曹:公立(学校)6000元,我们也只收6000元。

陈:学生的住宿情况怎么样?几个人一个宿舍?

曹:这个在中国绝对有竞争力:本科是两个人一间宿舍,硕士是一个人一间,博士呢,就有小套间了。

陈:你希望以后人们怎么样来评价这所学校?

曹:这个(评价的)权利就不在我手上,在大家手上,另外校长把它怎么做起来,又把它建(成)一个优美的校园,创造一个宜居宜教的环境。我已经快80的人了,那影响不到他们,让他们自己去努力吧!它(是)千年大计的事情,我只希望:我的学校能够培养出对国家有用的人。

陈:据媒体报道,您是要把自己所持的(福耀)60%的股票,全部都拿出来捐,这个股票都捐出来的话,市值是多少钱?

曹:如果按照今天的价格,应该值80亿元。

不久前,曹德旺在福耀科技大学接受陈伟鸿现场采访时讲:

“这个工程,我亲自督建的,没有礼拜天,没有礼拜六,只要在福州,上午下午都来。”

“我现在忙于大学,我整天在大学工地上跑,是我捐资100亿来办的大学,就是你当初赚了人家钱,现在拿出来还给社会,先立德后建功,我能够把最后一部戏演完,我相信掌声是雷动的!”

“我办学校这两年,我不管企业的事情,我都在工地,连办公室的门都不进。”

“(这是我)效仿美国的私立大学的办学方式,因为中国到现在,还没有一所(企业家捐资办的)私立大学”。

“记者采访我说:最近有很多企业家移民海外,我跟他讲,你不要担心,选择移民的都不是企业家,他是小老板,真正成家的有抱负的,他不会移民,他是人物,他必须向历史负责,我说我亲身经历过,我再说一次,我70岁了,几十年的奋斗的结晶,我不会不守晚节。我的根在中国,做一个真正有理性的人,他必须坚守中国这个底线。

公开资料显示,福耀科技大学定位为理工科研究型大学,共设置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与智能制造、车辆与交通、环境与生态、经济与管理以及基础教学部等7个学院(部)。学校办学层次为本科和研究生学历。

按照曹德旺的计划,该校面向全球招生,重点针对中国台湾、香港、澳门及亚洲地区学生。招生标准对标国内前5%大学,瞄准高质量生源,国外生入校同样遵循此比例。学生招录除了考试分数,还要面试。

据南方周末报道,2021年11月20日,以曹德旺父亲曹河仁之名命名的“河仁慈善基金会”捐资100亿,与福州市政府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宣布以“民办公助”形式筹建福耀科技大学。

曹德旺的初衷是,要在中国创办一所前所未有的大学,在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人才培养方面探索出一条新路,以培养更多优秀的应用型人才,助力破解“卡脖子”难题。

福耀科技大学办学规模为全日制在校学生1.2万至1.3万人,其中本科生6000到6500人。

为什么是王校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受聘为福科校长的王树国,并不是该校第一任校长。在他之前,已有两任。第一任是原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其主要从事经济法学方面的研究,任期是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第二任是:中科院院士、原上海交大副校长梅宏,其主要从事软件工程和系统软件相关研究,曾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其任期是2023年8月至2024年3月。

尚在襁褓中的福科,短短两年内,已迎来第三位校长,客观讲,前两任校长,一位是原厦大校长,一位是院士、上海交大副校长,都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中的佼佼者。然而,就是这样两位优秀的校长,也并不是曹老心目中最合适的人选。同时也说明,曹老对校长人选的要求是非同寻常的。

曹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心里头对标的是美国斯坦福大学,你进来的时候,我们收生也不会放低标准给你招的,我们曾经讲过,会对标中国前5名大学的分数来参考。还要多一条,我要面试,因为我是私人赞助的大学,平均一个人要贴5万元,多招一个要(多付)5万,少招1个还少付5万。每年在学校的投入超过5亿元,你不能够给我学校加分的话,我让你进来干什么呢?”

曹老为什么在王校长卸任西交大校长后的短短几天内,就快速聘请他出任福科第三任校长呢?

公开资料显示,王校长有着一份常人难以企及的硬核简历:1958年出生于河北献县,1977年考入哈工大机械工程系,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3年,35岁破格晋升教授;1998年,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1999年,41岁任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厅长、党组书记;2002年-2014年,任哈工大校长;2014年-2024年,任西交大校长(副部长级)。

因其演讲从来不用打草稿、从来不打官腔,而被师生们称为“宝藏校长”,在被媒体广泛关注与报道后,又受到公众的一致赞誉,成为“网红”校长。

他接任校长时,西安交通大学的排名下滑、学校设备老旧急需更新、学校建设远不及其他同类高校,可以说,当时他肩上的是一副重担。

2013年,西安交通大学在全国高校的排名是第18名,而同出一脉的上海交通大学排名第5,这一差距显而易见,在C9高校中,西交大的排名也是最后一位。

王校长与西交大党委书记张迈曾一起,用不到十年时间,将西交大的排名提高到2023年的第10位。

他作为西交大主要负责人,参与建设的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是教育部和陕西省政府共同建设的国家级项目,是陕西省和西交大落实“一带一路”、创新驱动及西部大开发三大国家战略的重要平台,由西安交通大学与西咸新区联合建设,总占地面积23平方公里,定位为国家使命担当、全球科教高地、服务陕西引擎、创新驱动平台、智慧学镇示范。

创新港由平台区、学院区及孵化区构成,至2020年9月,29个研究院、8个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和300多个科研机构和智库入驻,汇聚了包括数十名院士在内的三万余名科研人才。

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王校长表示,创新港是一个全新的大学形态,更像美国的硅谷,没有围墙,是一个学镇。在这里聚集高素质人才,但他们不孤立,和社会有紧密的联系。目前,创新港已经引起了学术机构、银行、企业界的高度重视,已有很多国际顶级学术机构、大企业纷纷进入陕西、进入西安来寻求和创新港的合作。“我们期待着它不是一座孤岛,能够引领整个西部地区,乃至在全球高等教育发展中起到示范作用。”王校长说。

20多年担任中国顶级高校校长的经历,以及创新港这样的国家级项目建设经验,是福科所需要的,也是曹老所看重的,但王校长校长身上的家国情怀,说真话,做实事的学者风范,以及他对中国教育的现状,与中国教育未来发展方向的深度思考,是更打动曹老的独特魅力。

在第15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上,王校长讲:“我们是不是会开得太多了?文件下得太多了?没事老去检查,还要老调查研究,名字都很好,出发点都很好,(但)不符合规律。没有让老师们静下心来,去做长周期的事情。

所以,什么最重要?解放生产力最重要。如果我们意图很好,没有把生产力解放,反倒束缚了,我们(就)做错了。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让生产力极大地释放。我们需要反思:做实事,做真事,真做事,少做一些形式主义的东西,这是需要我们反思的。

所以,大家看到做事情就一点,我跟大家交流一个思想:不要抱怨,政府有很多想不到的地方,我们现有的机构当中有很多缺陷,不要去抱怨,抱怨没有任何用,就像大家说产学研,喊了这么多年了,为什么没有达到理想状态呀?你光喊,大家都抱怨,产也抱怨,学也抱怨,研也抱怨,最后是耽误了我们自己大胆地往前闯。

我特别欣赏华为,排除一切杂念,就是做事业,那些功名利禄与我无关,我就想把事业做成。实际上只要做事,一定能做成事。不想做事的人,经常抱怨的人,也成不了大事。所以,我希望我们携起手来,都真心做事,做真事。我想,五年十年,中国一定会强大起来”!

而他在西交大2022年毕业典礼上的讲话,更是感动了所有的学生和无数的网友,他对即将毕业的学生们说:

“今天毕业典礼开始前,我就问,我说,时间能不能稍微短一点?我怕太阳出来晒大家,晒得很难耐。”这是发自内心的,对师生们的关爱。

而下面的这段话,更是把他的家国情怀,以及对学生们树立远大理想,设立人生目标,并努力奋斗的期待与鼓励,铭刻在大家的心底。

他说:“昨天晚上,我看了新闻联播,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昨天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是我们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纪念日,我看到一个网友的留言:‘当国歌响起的时候,我流泪了。’(说到这里,王校长自己也哽咽着说)你们小,你们可能还不知道当年香港回归的时候,那个令人激动的时刻。在帝国主义列强的欺辱下,我们国家饱经风霜,支离破碎,我们的国土被别人所霸占。但如今我们国家强盛了,我们站起来了,被分割的国土,一块又一块地回到祖国的怀抱。当你经历这个风霜的时候,你的感悟是不一样的。

25年的时间过去了,那是一段往事一段经历,值得我们去缅怀,值得我们去回忆,值得我们去总结。

今天我想和同学们说的是,我们来做一个约定:25年后,我们在交大再相聚,又一个25年,这个25年,你们将是亲历者。因为25年后,正是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日子。到本世纪中叶,我们将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

也许是历史的巧合,让这两个25年,在今天交汇在一起,我特别期待着:25年后,在校园里头再见到那个你,你们想过吗?25年后的你,是一个什么样子?

我之所以和大家做这样一个约定,是希望大家:仰望星空,追逐梦想,心中有理想,有目标,有追求,人不可无志,人不能没有追求,没有追求,就丧失了前进之动力,失去了生命之价值。

我特别欣赏汪国真先生的诗,名叫《热爱生命》:其中有一段是这样讲的:‘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我只顾风雨兼程’。诗句很美,道出了生命的价值真谛。

生命的价值在于什么地方?不在于成功的那一刻,而在于为成功而奋斗的历程之中。你们的生命价值,恰恰是在这25年的奋斗之中,在你们参与社会实践之中,所体现出来的奋斗。这是生命价值真谛之所在。”

“你知道自己有多大潜能吗?可能你自己未必知道,人的潜能什么时候爆发出来?恰恰是在经历困难,经历挑战,乃至挫折的时候,得到了极大的激发和释放!”

“从某种意义说,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就看你敢不敢于面对困难、挑战和挫折,直面它并且战胜它!”

在回答“中国为什么要建双一流大学?为什么要中国特色?”时,王校长这样回答:

“因为我们要实现百年中国梦,中国要走向世界舞台中心,那当然教育不能落在后面,拖国家的后腿,当国家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时候,那当然中国的高等教育,也要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

为什么要中国特色呢?

因为每一个教育,都有自己国家民族文化的传承,都有自己的特色所在,这正是由于来自于不同国家文化,不同国家的特色交织在一起,才构成世界文化的多元化,所以,从这个角度,我们不能一味地去模仿,甚至拷贝国外的模式,那些东西有好的,我们一定要虚心学习,但是我们应该有自信,就是我们中国人,在高等教育这个领域,为世界所做出的自主性的贡献在哪里?不是把别人的东西学过来,你就是一流大学了,而是你作为中华民族的土地上生长起来的大学,我为世界高等教育做出的贡献是哪些?我们自主的原创的思想制度文化是哪些?这些需要我们去思考,所以大家千万别机械地去考虑双一流,好像定了很多排行榜,定了很多指标,然后我们按照那指标去算,我得多少分,然后,我就是一流大学了,那就太简单了。所以,我总说,其实双一流大学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永远在路上,就像世界500强企业一样,今天你是500强,明天未必是,今天你不是,明天可能你就会进入500强,它永远是这样一个过程,所以它没有尽头。就像我们说的改革无止境一样,所以,大学的建设作为一种文化建设,人才培养,我们应该深深理解,它对国家民族,以及世界未来所带来的重要作用。我更希望我们的这些大学的掌门人,我们所有这些教育工作者,更沉下心来,深刻理解我们的使命和责任,去做高等教育的内涵,而不要被那些指标性的东西所迷惑,更不要急功近利。当然也不要孤芳自赏,我们需要和社会融在一起,和世界融在一起。但是,是带着自信的,带着我们自主的东西融入社会。”

王校长还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西交大的学子被华为录取为天才少年,他对记者说:我不是为了高薪,因为美国在卡我们的脖子,我们国家在这个赛道上,必须要走在前面,不能受制于人,我是交大的学子,我要为解决这个问题,做出我应有的贡献。

王校长还说:“我总说一句话,我说如果科学家天天想赚钱,这个社会就要麻烦,但如果赚钱的人关心科技,这个国家就有希望。技术很重要,没有技术不足以创办新的产业,(不足以推动)新的技术发展,但是,仅有技术不行。另外,技术从哪里来?来自于社会发展的需求,然后才成为技术创新之动力,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你不了解需求,科学家也没有创新的动力。”

而他在离开西交大当天,面向为他送行的师生们三鞠躬的镜头,更是让无数网友为之感动,为之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