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开封之战,堪称明末战争中的巅峰之战,汇聚了大明宗室的威仪与沉痛。在这场历史洪流中,明朝宗室不再局限于宫廷内斗,而是亲自踏上战场,化身为历史的见证者。这一令人唏嘘的决定,不禁引人深思:是出于必要的责任担当,还是为了争夺权利的无奈之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农民大起,社会巨变

大明自崇祯年间接连遭逢天灾人祸,民不聊生。1641年,李自成在河南聚众起义,高举“不杀平民,唯杀官”的旗帜,一时间响应者众。李自成连克数城,转战祸乱,声势大振。这股汹涌的民变巨流,终于决定首下一城——开封。

这一年,河南遭遇大旱灾,民不聊生。李自成乘时起兵,声称“反清复明”,很快聚集了数万饥民,势如破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挥军直指河南腹地,意在夺取明朝经济重镇。此时开封已危在旦夕,民心浮动。朝中官员议论纷纷,都在观望这场变局的走向。

开封自古就是中原咽喉,地势险要。作为古都和经济中心,其沦陷必将动摇大明政权的统治基础。因此,此役关乎皇位江山的存亡。而开封城中,防务兵弱民疲,能否撑到援军到来,也令朝野上下心惊肉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高墙深池,易守难攻

作为明末中原咽喉,开封城池险要。李自成1643年2月首次攻城,高墙深沟,攻而不下。次年正月二次围城,持续20余日仍无进展。开封守军民众众志成城,与李自成反复角力。

开封城池坚固,有“河南坚城”之称。城墙高达五丈,由厚实的青石修筑而成。四周深沟环绕,易守难攻。1643年农历二月,李自成率主力第一次攻城,在高墙和深沟的双重阻隔下,进攻受挫。城头守军居高临下猛烈还击,李自成中弹负伤,只得命众退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次年正月,李自成伤愈归来。他联合另一农民起义军,兵力倍增为五十万,再次发起猛攻。持续二十余日围城作战,仍无实质进展。

开封守军和居民群策群力,士气昂扬。各色人等从老幼妇孺到士兵武职,无不誓死坚守家国。这股民心巩固的力量,正是李自成军难以摧毁的铜墙铁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重金悬赏,激励士气

开封城中,周王朱恭枵不遗余力鼓舞军民士气。他悬赏斩杀贼首,激励民众争先出击。这一举措,大大提高了守军和居民的战斗热忱,在死守城池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朱恭枵深知,开封城破必系大势已去。因此他使出浑身解数,鼓舞军民斗志。此时开封已是孤城一方,援军靠不住,唯有军民共勉,方可保存实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朱恭枵祭出重金,悬赏激励。凡斩杀来犯之贼,赏银五十两;凡射伤一名敌军,赏银十两;就连射失伤及投石击中者,也可获五两白银奖赏。这些赏钱不拖欠,当场兑现。

很快,士气大振的开封守军民众踊跃抗敌。他们迎头痛击来犯之敌,斩获颇丰。这使农民军暂时不敢轻举妄动,遏制住了他们的攻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土坦克碾压,挡住缺口

李自成调动重炮轰城,城墙千疮百孔。有几处已被农民军攻破。此时,守军司令陈永福发挥巧思,出动预先准备好的“土坦克”,用其体积巨大的车身堵住缺口,同时以车上武器还击农民军,终于将敌军拦腰斩断,暂时保全了城池。

面对强大的炮火轰击,开封城墙已有多处溃败。农民起义军趁机登上缺口处,架起云梯准备翻墙而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开封守军统帅陈永福使出奇招,命令手下推出几辆预先备好的大车。这些大车四周由厚实的榆木和土垒围裹,车上开有射击孔,可盘踞其上射箭掷石。

这些“土坦克”体积庞大,很快就堵死了城墙上的缺口。起义军登城者顿时身陷绝境,背水一战,惨遭屠戮。“土坦克”同时让开封守军得以暂时退敌,为日后修补城墙赢得了宝贵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浇水成冰,再固城池

当下正值严冬,守军又命人在城墙损处浇水,任其冻成坚冰。农民军再无法攀援而上,只得在严寒中白白损耗战力。此时已是久攻不下之势,李自成不得不转移目标,向东击破十余城。

此时正逢隆冬时节,守城官兵又出奇招,命令士兵取来木桶盆,向城墙上受损处浇水。寒风刺骨,浇下的水很快便冻成坚冰,使缺口处的城墙又重新坚不可摧。农民起义军继续猛攻数日,仍无法跃上城头。他们在严寒中冻得瑟瑟发抖,士气尽失。

眼看再攻下去只会白白消耗兵力,李自成终于不得不下令撤退。他改为调兵东进,连下十余座城池,兵锋一路乘胜前行。而开封城内残存的守军民众,也因挡住此劫而暂时松了一口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六、金银如山,誓死救援

1644年,李自成与其他农民军首领联合,第三次围攻开封长达五月。这一次,周王朱恭枵誓与城池共存亡,将如山金银悬赏守军民众,士气大振。开城共决死战的决心,堪称千古奇功。

经过前两次失败,李自成调整战略,决心长期围困开封。他联合众部农民起义军,兵力进一步壮大到数十万人。1644年4月,李自成命大军第三次围城,准备长久消耗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封已成为孤城,援军望梅止渴。城中粮草已近告罄,出现人相食的惨象。周王朱恭枵心知局势艰难,便将积攒的百万白银全部搬上城楼,对每一位参战人员都重重赏赐。

他同吃同住,与民众同甘共苦,以实际行动鼓舞士气。很快,誓死决战的旗帜高高飘扬,军民士气大振,共赴民族存亡之战。这股众志成城的磅礴气势,一时令李自成军也不敢妄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七、惨无人道,决水淹城

李自成攻城受阻,久攻不下,终于在9月14日决堤引水。开封城内暴涨的洪水登时淹死近十万居民。而城外的农民军,也有万余人被洪水吞噬。这种残忍手段,实在令人发指。

五月围城见无胜算,李自成终于决定残忍报复。九月之夜,他命军队在北城外的黄河堤岸挖开大坝,引河水倒灌而入。顷刻城内水深两丈,居民来不及逃生,在惊涛骇浪中挣扎溺亡。甚至连城外的起义军也躲避不及,死亡万余人。这残忍手段令人发指,实属暴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八、舍生忘死,殊死突围

值此水灾之际,周王朱恭枵等守城要员凭借局部优势成功突围离城。最终仅有三万城中居民侥幸存活。他们的惨烈牺牲和英勇抗争,阻止了李自成足足五月之久。这也堪称千古奇谈。

朱恭枵眼见大勢已去,于是决计突围求生。在水涨之夜,他与部将守军迅速组织水上战力,召集百姓乘船跟随突围。在敌军溃乱混乱之际,朱恭枵等人成功杀出重围,保全了宗室血脉。而开封城中仅存三万余人侥幸逃生,十余万人葬身洪流,李自成的暴行引起了万人唾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九、三开之围,大势已去

李自成三次大举围攻开封,均告失败。尽管最后他决堤报复,使开封死伤惨重,但守军和居民的牺牲也严重削弱了李自成实力。此役过后,大明王朝的统治基础已近崩溃。两年后,李自成终攻入北京,明朝正式覆灭。

前两次围攻开封失败后,李自成已伤亡惨重。第三次围城中,他决堤淹城的暴行虽对开封城造成毁灭性打击,但也让他失去了军心民心。很快,各地起义军不再听从他指挥。两年后,李自成仅凭残部攻入北京,却难以恢复颓势。最终,清军入关,李自成兵败被俘,葬送在白山黑水之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十、结语

惟有牺牲奠定伟业,正义终获昭雪。开封之围,堪称大明末年最惨烈血战。无数官民以头颅铸成城墙,誓死捍卫家国。他们的英名和贡献,必当载入史册,流芳千古!

三次梁开之围,开封守军与百姓死伤过半,可歌可泣。他们舍生忘死,誓死捍卫家园,是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正因为有这些无名人士的牺牲,大明国祚才得以苟延残喘两年有余。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其崇高伟岸之处,实足垂范后世。

无数先人誓死捍卫家国,仁人志士赴汤蹈火。正是他们不屈不挠的奋斗,才开辟出民族复兴的曙光。今人当铭记和传承这份赤子之心,抛头颅、洒热血,誓将伟大复兴付诸现实。唯此,方能报答先烈,不负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