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光二年(公元924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你以为的状态

如郭崇韬这样,用自己百年一遇的谋略,帮着天下莫敌的老板以弱胜强,干掉天下第一强权,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看,都是妥妥的事业有成的人生赢家。 史书也认可这种看法,说他:

位兼将相,复领节旄……

又说:

权侔人主,旦夕(找他跑关系的)车马填门……

在我这样没见过世面的认知中,这样的人都应该是一副意气风发、指点江山的派头。 如果没有,那也仅仅因为时机未到、天下未定,自己暂时还不能懈怠。表现出来的,多半是踌躇满志而又悲天悯人的状态。

然而,郭崇韬在上述的状态之外,令人意外地展现了一个我完全想不到的精神气质:

郁郁不得志。

以下,是几件发生在郭崇韬身上,让他倍感无力、无奈的事情。

二.现实中的状态

1.郭崇韬与“伯乐”

1.1.郭崇韬的善意

(1)郭崇韬的伯乐

眼下,郭崇韬权势熏天,但把时间往回拨七年(唐天佑十四年,公元917年),他还仅仅是一个小有名气的nobody。 是彼时任中门使这个要职的李绍宏需要拉人入伙,才听从孟知祥的推荐,从一干中下层官员中,向李存勖举荐了郭崇韬。

令李绍宏没想到的是,在新岗位上,郭崇韬一飞冲天,做出了远超其想象边界之外的贡献,就此出将入相,彻底将自己这个“伯乐”远远甩到了身后。

人嘛,都是善良的,多数情况下,还是希望别人也能过上好日子。 除非,原本与自己一样——甚至还不如自己的人——突然阔了起来,那就绝对没法淡定了。 李绍宏就是这样的典型。明明是郭崇韬的职场伯乐,可在郭崇韬发达后,却立即站到了这匹千里马的对立面。

(2)郭崇韬尝试安抚自己的“伯乐”

鉴于一个坑里只能埋一个萝卜,郭崇韬虽然十分感激当初李绍宏的知遇之恩,但自己的位置终究还是不能再让回伯乐的。 这里,既有郭崇韬的私心——没人愿意分享权力;也有他的公心——只有郭崇韬本人才能将这个岗位的输出最大化。

既是出于补偿伯乐的善意、也有向世人展现自己人尽其才的大局观,郭崇韬决定努力帮着李绍宏“农业损失副业补”——特地将掌管三司财赋的内句使一职授予给他

显然,郭崇韬希望自己的这种善意能在后唐朝野营造出将相和、一致对外的氛围。

1.2.李绍宏冷眼相对

(1)热脸贴上冷屁股

小人终究是小人! 郭崇韬的大度并未能换来李绍宏的善意回应。这位伯乐一如既往地对自己当初的错误举荐恨恨不平,完全不认为郭崇韬的任命能够补偿自己的损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助长李绍宏的贪欲

如果仅仅是李绍宏没有接受自己千里马的善意,那最大的损失无非还局限于私人层面——对郭崇韬本人有影响,但终究还无害于国家。 但,小人终究是小人

有了财税大权,李绍宏还会放着不用?那绝对不能够啊! 史载:

凡天下钱谷簿书悉委(李绍宏)裁遣,自是州县供帐烦费,议者非之。

更要命的是,这账啊,算是再也对不上了——你总不能寄希望于小人会有清廉这种高贵品质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信小伙伴儿都注意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南郊祭天

2.1.郭崇韬受贿

作为征服者,当后唐君臣初抵后梁的国土时,求生欲溢出的后梁降臣纷纷找门路,想着给自己的生命、仕途增加几分筹码。

彼时,最受李存勖器重的无非就那么几个人,而郭崇韬无疑是其中的最优解——伶人、宦官的话更容易直达天听,但在如何用人的问题上,就算李存勖也要认真听取郭崇韬的意见,因此直接找郭崇韬,就会在将来享受简化流程的隐藏福利。

(1)意料之外

按说,以郭崇韬的地位、名望、操守已经个人理想而言,他是不屑、不愿、不会接受这些后梁降臣的贿赂的。 然后,不但我们这些后人意外,就连他自己的亲信、好友都惊讶地发现老郭居然来者不拒,对后梁降臣的贿赂大开方便之门。为了避免他走上邪路,纷纷劝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情理之中

结果反而被老郭好一通教育:

  • 我堂堂枢密使、侍中、成德节度使,已经位兼将相,单单朝廷发下来的俸禄、赏赐都已万计。压根就用不着稀罕这些邪道来的脏钱。
  • 然而,与我后唐清明的政风不同,在后梁,贿赂可是已经深入骨髓。在后梁降臣的心中,办事儿不收贿赂,那就是明着告诉你:这事儿成不了。所以,我要是不收下他们的贿赂,你觉得他们会怎么想?会不会觉得咱们是要找机会清算他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国家刚刚成立,百废待兴,绝不能允许这种动摇国本的风险存在。
再说,我收下这些黑金,也没打算用在自己身上,不过是替国家储藏资财罢了。

(3)都是主义……吗

这话说得漂亮,至于本心是否如此?抑或,不过是郭崇韬的砌辞诡辩而已?

论迹不论心,论心无完人!

咱们不看他怎么说,而是看他怎么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郊祭天,作为国家级的大典,耗费的成本与其在意识形态、宣传方面所发挥的重要程度成正比。就算是后唐国力正如日中天,巨额的支出也让李存勖肉疼无比。 此时,郭崇韬站了出来,认领了十万缗的额度,算是帮了李存勖一个不小的忙。

只看这一点,郭崇韬算是用实际行动证实了自己的说法绝非顺口开河。

显然,在对待资财上,郭崇韬有一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大格局。 讽刺的是,真正的君主李存勖在这方面却表现得极不合格,总惦记着自己的小金库。

2.2李存勖公器私用

(1)缺劳军钱

都说祭天乃是大典,除了仪式本身的花销,朝廷还要赏赐士卒——毕竟这花花世界可是人家拿命换来的。 但一查账本,发现后唐的国库“虚竭”,居然拿不出这笔必不可缺的劳军钱。

作为决策层的核心成员,郭崇韬自然清楚国库亏空的缘由,拿着账本来找李存勖。 见面也不绕弯子,直接开门见山:

臣已倾家所有以助大礼,愿陛下亦出内府之财以助有司。

看到这里,小伙伴儿估计会迷糊——不是说国库意见没钱了嘛,怎么郭崇韬又希望老板能从内府拿出钱来劳军? 这就得先说内府和国库的区别了。

  • 国库:公器,用以存储国家的资产;
  • 内府:私器,皇帝自己的小金库。

后唐国库里的确没什么钱,因为都被内府截流、挪用了。这种公器私用的坏毛病可不是一天两天了! 当初,张承业掌管国库的时候,坚持原则,绝不肯挪用公款【详见:有想法,也要有办法 - 资治通鉴的平行宇宙】。为此,一度跟李存勖闹得关系极僵。

但张承业过世后,财政口有原则的人就绝迹了。而一群宠臣则趁虚而入,力劝李存勖应该以”重内府、轻国库“。这可遂了李存勖的想法,当即拍板同意:

方镇贡献者入内府,充宴游及给赐左右。

这可跟郭崇韬的做法完全走了两个极端,这也正是郭崇韬敢于谏言老板从内府拨款解决劳军钱的底气所在

郭崇韬话说得硬气、事儿办得漂亮,李存勖自然是不好反驳的。但要从他的内府中拨款,可跟从他心头剜肉也没区别。 史称:

上默然久之……

(2)劳军钱来源

这一冷场,可就让郭崇韬尴尬了! 好在,李存勖最终还是给予了明确的答复:那……就从我存在晋阳的积蓄里拨款吧。

这里还得说一下,这笔所谓的晋阳积蓄是什么?又是怎么来的?这笔积蓄来自李继韬的罚没!详见【组织存续与二代目诅咒 - 残唐五代失败学】。 这就意味着,所谓的积蓄其实并不是李存勖的私财,而是本应收归国库的公共财产。他一直不肯充公,这是被形势逼得没有办法,才拿出来充作劳军钱。

(3)收到赏赐后,士卒的反应

有了李存勖的同意,负责财政的租庸使派人,从李继韬的老宅子中取出数十万钱,以劳军钱的名义发下去。 而拿到赏赐的士卒不是为此感谢天恩,反而:

皆不满望,始怨恨,有离心矣。

是他们没良心,不懂感恩吗? 要是李存勖真的按照郭崇韬的建议,从内府拨款去发劳军钱的话,这个问题的答案自然是”的确没良心“。 然而,绕了一个大弯子,李存勖还是调拨公款充当劳军钱——尤其还得注意到:这份公款早就应当归入国库,却一直被李存勖扣着当自己的小金库。 这种情况下,凭什么还要感恩?凭PUA吗?

在如日中天的后唐,这种扯淡的事情就如此明目张胆地发生了:明明一国之君是李存勖,可是他现在想的只有如何享乐;为人臣的是郭崇韬,他想的却是以天下为己任,尽早一统天下! 典型的皇帝不急太监急?! 如今,志存天下的已经成了郭崇韬,而非李存勖。后唐危矣

就这样,彼时的后唐君臣都陷入了认知的迷茫区。在一统天下的关键节点上,无论是李存勖,还是郭崇韬,都没能给出自己的答案。

三.预期差从何而来

1.郭崇韬的认知扭曲

就政治而言,这是个论迹不论心的领域。天下人在意的是良好的结果,但并不如何看重良好的动机。

对待佞臣,郭崇韬一向是高标准、严要求,绝不与之妥协。无疑,这种态度极得天下的称赞! 然而,如此极端化的做法必然要遭受佞臣团体的反噬。要命的是,在这种情况下,郭崇韬又情绪上头,左右不了自己的理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李存勖的认知扭曲

彼时的李存勖已经渐渐将工作重心从一统天下转移到吃喝享乐上了。显然,对比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的郭崇韬,能带来快乐的佞臣更得宠——郭崇韬毫无悬念地输了这场权力争夺战。

3.郭崇韬也不是白璧无瑕

为了国家,郭崇韬忍辱负重地做了不少工作。 但这不意味着他老人家就是白璧无瑕的!事实上,他也有刻薄的一面。

3.1.刻意打压李存审

之前,他能对李绍宏处处忍让,大度异常,除了刚刚已经提及过的理由,还有一种可能,即:李绍宏能力有限,就算让他九子,这盘棋的赢家依旧只能是郭崇韬自己。 既然没有危险,那就不妨充分展现自己的胸怀天下。

但,面对李存审这样能力、资历、实力都过硬的竞争对手,郭崇韬可就是另一幅面孔了: 作为蕃汉马步军都总管,李存审完全算得上后唐诸将之首。 然而,在彼时最大也是最重要的战役——奔袭大梁——中,李存审完全被排除到决策乃至执行之外,心理的失落自不必多言。

为求上进,李存审多次打报告,希望能觐见李存勖,当面把事情说开了。 但全部被郭崇韬给屏蔽掉了——李存审家里可是真有头牛啊,一旦面基,天知道李存勖会不会重用他!

直到李存审病重,悲愤地表示希望能在死前再见一次皇帝的面,才算勉强得到觐见的许可。 但他真的病得太重,没多久就病故了——郭崇韬终于不用担心这样的名宿与自己争权了!

这么干,短期的确能减少敌人——核心圈里全无亢手;但长远看,名声臭了、志同道合的人远离了,也就给小人以可乘之机了

就在这种拧巴的状态下,明明已经

位兼将相,复领节旄,以天下为己任,权侔人主,旦夕车马填门……

郭崇韬却认为自己郁郁不得志。 吕布说自己郁郁久居人下,那是三姓家奴必然的归宿

郭崇韬说自己郁郁不得志,尤其是眼下这个圣眷正隆的阶段——毕竟前文刚刚说他

位兼将相,复领节旄,以天下为己任,权侔人主,旦夕车马填门

怎么会“郁郁”,更加谈不上“不得志”。最多,也就是“不爽” 除非,他已经意识到老板李存勖对自己有了戒备。

由于天下未定,这种情况按说是不应该出现的——狡兔死走狗烹不就意味着狡兔在,走狗宠嘛! 然而,看看正处在事业巅峰的郭崇韬居然想着:

屡请以枢密使让李绍宏。(上不许!) 请分枢密院事归内诸司以轻其权。(而宦官谤之不已!)

甚至,

与所亲谋赴本镇以避之!

而其心腹也及时制止,表示:

蛟龙失水,蝼蚁足以制之。

如果没有李存勖的首肯,别说蝼蚁,就算是李存审那样的另一条蛟龙,也断不敢、不能搞掉郭崇韬的。 然而,郭崇韬最终听从了所亲者的建议,是不是暗示:郭崇韬相信李存勖的确对自己动了提防的心思。

相信小伙伴儿都注意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历史上,诛杀功臣的事儿不新鲜。但,天下未定就有了这种苗头的,天下未定这种状态就绝不会终结在这种掌权者的手中

事实上,郭崇韬后来的确被佞臣集团构陷、除掉。 而如此用人的后唐——五代中,甚至可能比后周更有机会统一天下的政权——最终也没逃过泯然众人矣的命运

四.郭崇韬的自救之策

既然发现了问题,也确定了不打算逃避的郭崇韬自然就要想着如何自救了。 经过与心腹谋划,郭崇韬将主意打到了李存勖的宠妃刘氏身上。

1.刘氏其人

刘氏可是咱们的老熟人了,

  • 【从用人判断组织前景 - 后唐奸佞当道|残唐五代失败学】中,段凝这个后梁佞臣、温韬这个盛唐掘墓人,能再跑到后唐再就业,就是因为他们走了刘氏的后门。
  • 【资治通鉴教你:是金子到那里都能发光 (qq.com)】中,为了保持现有的权势,刘氏不惜拒认自己的老父亲,甚至还命人鞭打他。
  • 最后给李存勖掘墓的,可是没少了刘氏的神助攻——坚决守着自己的财富,就是舍不得发给等待上战场的士卒。

尽管有这么多槽点,但刘氏以了不得的音乐舞蹈天赋而备受李存勖宠爱——毕竟人家是迷信暴力的社会大哥嘛。 在李存勖的眼中,一个小女人,能有什么坏心思?又能做什么坏事情?

所以,哪怕郭崇韬屡次劝谏老板应该好好整顿一下内宫,李存勖也从来没有放在心上过。

当然,这个世界终究还不是完美的,哪怕受宠如刘氏,在李存勖心中也是有缺点的:出身低、性善妒。 因此,刘氏虽然没有失去霸道总裁的宠爱,可也没法再往上走一步当上皇后。

2.力荐立刘氏为后

郭崇韬能想到的自救方法就是勾结刘氏,以为自己在宫中的奥援,用来对冲伶人、宦官、佞臣对自己的诋毁。 在郭崇韬看来,帮着刘氏爬到皇后的宝座,刘氏必然对自己感激涕零;而宠爱老婆的李存勖也会因为自己的善解人意而高兴。如此一来,那些小团体的不和谐声音自然就不会被李存勖放在心上了。

于是,

帅百官共奏刘夫人宜正位中宫。癸未,立魏国夫人刘氏为皇后。

3.之后与刘皇后的关系

然而,智慧如郭崇韬也犯了错误——像刘皇后这样刻薄寡恩之辈,都能够不在意自己的老爹,又怎么会真心对待其他人呢——尤其像郭崇韬这样曾经反对过自己的外人,那是绝对不会动真正感恩的念头的!

于是,

残唐五代用这段毋庸置疑的史实,沉淀出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即:认知不协调,智慧如郭崇韬也把和光同尘搞成了随波逐流乃至同流合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考资料:

  1. 司马光【资治通鉴】
  2. 欧阳修【新五代史】
  3. 薛居正【旧五代史】
  4. 胡三省【通鉴音注】
  5. 有想法,也要有办法 - 资治通鉴的平行宇宙(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055232124596797985/?log_from=206aabca1d441_1711217636369)
  6. 组织存续与二代目诅咒 | 残唐五代失败学(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5MTEwOTQwMQ==&mid=2247485498&idx=1&sn=24a5e58b64d758ee95774a749ca857de&chksm=fe35444cc942cd5a4e912d4afe3907cf254e988a073367d6e68e67782867666643772518720e&token=481413640&lang=zh_CN#rd)
  7. 资治通鉴教你:是金子到那里都能发光(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5MTEwOTQwMQ==&mid=2247484020&idx=2&sn=a831f672288f9066135572a715dfee94&chksm=fe354e02c942c714947637639c2ed4e0cfef189626b6093e205deed38c4ee64acf634dae40a0&token=481413640&lang=zh_CN#rd)
  8. 从用人判断组织前景 - 后唐奸佞当道|残唐五代失败学(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5MTEwOTQwMQ==&mid=2247485972&idx=1&sn=9fdadf229d262f74a431e21963a6d6b0&chksm=fe354662c942cf740231bf78980145ca0ea240d5dfc8e130e518c9996542845c351205edd2e8&token=481413640&lang=zh_CN#rd)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特别声明:事实上,当我阅读历史的时候,其实质就是开启了一个平行宇宙;而当你阅读本文的时候,其实质也是进入了一个平行宇宙。在这个平行宇宙中,如果你发现了错误,请及时指出、不吝赐教,那将是你我持续进步的原动力;如果你受到启发,不妨关注、点赞、转发,去激发更多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中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特别感谢辛苦制作、上传的网友!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