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清渭楼 | “以诗为魂 以书为骨”国学大师 —— 范曾

"痴于绘画,能书,偶为辞章,颇抒己怀好读书史;略通古今之变"这是范曾先生对自己的基本要求,也是对他一生的根本评价。范曾先生一生成就斐然,尤其对国学颇有研究。东方学大师季羡林说过:“我认识范曾有一个三部曲,第一步认为他只是个画家,第二步认为他是一个国学家,第三步认为他是一个思想家,在这三个方面,他都有精湛深邃的造诣。”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来欣赏清渭楼美术博物馆馆藏范曾大师的精品佳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范曾,字十翼,别署抱冲斋主,江苏南通人,中国当代大儒、思想家、国学大师、书画巨匠、文学家、诗人。现为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院院长、讲席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南开大学、南通大学惟一终身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元文化特别顾问”,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名誉文学博士,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荣誉文学博士。是当代中国集诗书画、文史哲、儒释道于一身的文化大家,平生著作等身,已出版一百六十余种诗、书画、哲学之著述,国家图书馆珍藏其中119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范曾

名称:《胡马依北风》

清渭楼美术博物馆 藏

范曾先生是当代画坛巨擘,接受过严格的学院训练,这使他的造型手段迥然不同于传统中国画家,笔墨技巧达到了极高的水准,甚至使古人瞠乎其后,或以开拓求新为时尚,或以固守传统为荣,都无法解释。他以独特的艺术才华和渊博的学识,在向世界传播着中华文明的瑰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江苏南通到中央美术学院,范曾的求学历程刻下了勤奋和坚持的印记。自青年时,就每日5点起床读书,并乐此不疲。在求学过程期间,他从父亲范子愚身上继承了家学传统,这为他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先后师从著名学者郑天挺、雷海宗等大师,受教于李可染、蒋兆和、李苦禅等名师,深受他们的教益。将中国历史、美术史和国画融汇于笔尖,创作突破于画纸之上,展现出个性独特的风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范曾

名称:《壶中别有神仙日》

清渭楼美术博物馆 藏

其简笔泼墨人物 绘画具有独特鲜明的艺术风格,不管是工笔还是写意均有精研,若单论写意,亦有以白描勾勒为主及简笔泼墨的画风之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范曾

名称:《达摩神悟图》

清渭楼美术博物馆 藏

此幅画作,头、脚等局部细笔出之,而衣服则用减笔法,粗细结合,相互生发,相得益彰,将达摩的悠闲超脱心境展露无遗。整个画面气韵境界一尘不染,净如莲花,他的画不但有身后的文化底蕴,还有非常好的心灵启迪功能,把中国文艺哲学的精微之处,表现在绘画艺术中,尤觉奥妙无穷,范老尤善用之,此幅作品中更为精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范曾

名称:《梦蝶》

清渭楼美术博物馆 藏

此幅画卷,描绘的是庄周,这个几千年前的中国的哲人,道家大师,这个小祖圣人热心于把大千世界中的芸芸众生超度为超人的理想主义者、一个智者、一个诗人睡着了,不知道是一个什么样的梦境吸引着他,他微笑着,这种微笑不是酒足饭饱之后的满足,也不是功成名就之后的得意,也许只是因为有蝴蝶飞来——在梦境里飞来……古往今来,画花鸟、画蝴蝶的,可以说多不胜数,倘以工笔、细腻、逼真而言,不比范曾的这一只梦蝶逊色的也不在少数。范曾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借蝶寄情,在诗一般的构思里活现了梦境,活现了梦中的一只蝴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教育家,他创办了东方艺术系,并亲自筹资修建了教学大楼,致力于培养新一代艺术人才。此外,作为享誉海内外兼通诗书画、文史哲、儒释道又博贯中西的大师,他出版的画集、书法集、诗集、散文集、艺术论、演讲集等,国家图书馆珍藏其中157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范曾

名称:《载歌行》

清渭楼美术博物馆 藏

近年来,范曾先生倡导回归古典、回归自然的理念,为构筑一个和而不同的世界梦想贡献力量。他的演讲鼓舞了全球,引发了对文化多样性和共同困境的思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范曾

名称:《雄风宛在野猪林》

清渭楼美术博物馆 藏

纵论古今,高屋建瓴,范曾深厚的文化文学底蕴,当今画坛无几人能与其比肩,正因如此,他用白描手法创作的历史人物,形神兼备,清新典雅,行笔洒脱、飘逸,线条内含丰韵、节奏感强,尤其讲究线的变化、顿挫,独具风骨,其画作已经超出绘画本身的意义,在文化层面上有了更多的价值承载。

| 编辑:刘 帅
| 校对:赵 欣

| 审核:杨向雄

欢迎关注清渭楼美术博物馆新媒体平台